火箭軍某部某營干部骨干帶頭示范樹牢官兵實戰意識——
戰場容不得“差不多”
222
點擊播報本文,約
“手臂的彎曲角度和發力點很關鍵,差一點就會影響效果。”秋日上午,火箭軍某部某營訓練場上,王班長手把手教戰友們手榴彈投擲技巧,大家圍在他身邊認真聆聽,不時提問題。
“今天工作中有哪些細節沒有注意到?訓練時哪些動作為圖省事沒做到位?”近段時間,該營很多官兵結束一天的工作訓練后,都會認真反思復盤,再把心得體會記在本子上。這樣的習慣,源於一個多月前的一堂特殊的教育課。
時間回到今年8月,記者到該營採訪,正值自由活動時間,官兵們整理個人物資,為即將到來的野外駐訓作准備。
“嘟嘟嘟……所有人員,樓下集合!”突然,一陣哨音打破平靜。
幾分鐘后,集合隊伍來到營區東側空地,隻見幾名營連干部、軍士骨干正圍著一堆迷彩帳篷包,有的在檢查帳篷配件,有的在商量分工。
該營舒教導員走到隊伍前,道出集合的目的:“今天,我們幾個干部骨干給大家示范‘野營帳篷搭設與撤收’,請大家仔細看。”
伴隨一聲“開始”,空地上頓時忙碌起來。大家注意到,參與帳篷搭設的干部骨干,不少動作“細之又細”:某連王指導員調整好帳篷頂棚布后,為把垂下的邊角壓緊,雙手使勁往裡塞,直到完全貼緊地面﹔某連馮連長安裝支架時,會用力擰半圈,直到聽見鎖止聲,有的支架沒卡到鎖止位,他便拆了重接﹔某班王班長砸好地釘后,特意把防風繩繞地釘兩圈,才把繩頭塞進調節扣……
看到這裡,中士小劉小聲跟身邊戰友交流:“這都是咱們平時忽略的細節啊!”
隨著帳篷搭建漸漸成型,圍觀的官兵不自覺地往前湊了又湊,有的還踮起腳尖探頭觀察。
不一會兒,示范結束,舒教導員再次開口:“這次示范想必每個人或多或少有些感想,大家回去梳理梳理,明天我們再組織討論。”
“野營帳篷搭設與撤收”是官兵的基本功,為啥要專門示范?
返回路上,面對記者提問,舒教導員道出原委。原來,前期訓練中,他發現少數官兵在帳篷搭設與撤收時,不是少根地釘,就是拉繩系了死結,問起來都表示“差不多就行”,但正是這種“差不多就行”,在野外駐訓時往往會引發大問題。
“現在的年輕戰士思想比較活躍,干事喜歡‘走捷徑’,苦口婆心說一百遍這麼做不對,不如告訴他們具體應該怎麼做,這樣他們才能少走彎路。這次我們先給官兵打個樣,借機糾治部分人‘圖省事’‘差不多就行’的思想。”舒教導員說著,又分享了營隊參加大項任務的一段經歷。
前年夏天,營隊參加上級組織的實戰化考核。一天傍晚突降大雨,該營接到命令——部署地域遭“敵”打擊,必須馬上轉移。
“當時,雨越下越大,一些車輛陷入泥濘,部分年輕戰士產生畏難情緒。關鍵時刻,黨員骨干全沖了上去,有的指揮牽引車輛,有的在泥水裡檢查物資器材,戰士們深受感染,大家齊心協力按時完成轉進任務。”
“身教重於言教。有時與其一味講道理,還不如躬行實踐作示范,讓戰士們更加直觀地看清,標准究竟‘長’什麼樣。” 舒教導員道出背后用意。
次日下午的教育課上,面對全營官兵,舒教導員開門見山:“戰場無小事。就像搭帳篷,一個繩結沒打好,一塊偽裝網沒鋪平,都可能因小失大。昨天有人看到標准,有人看到差距,也有人看到責任。今天這次討論,大家敞開說,千萬別藏著掖著。”
中士小趙率先發言,他坦言自己入伍時間長了,慢慢放鬆了對自己的要求,看到干部骨干嚴格標准、一絲不苟的示范后,頓時深受觸動:“備戰打仗來不得半點虛假,更不能‘差不多就行’,一定要自覺堅持高標准、嚴要求。”
二級上士小劉頭腦靈活、專業過硬,多次在比武中取得佳績。可由於他性格大大咧咧,總是“差不多就行”,因此參加比武從未奪冠,干部骨干的示范對他沖擊很大。“看得出來,王班長把繩頭塞進調節扣是本能反應,這是成百上千次訓練練出來的。我多次參加比武卻從不復盤,才屢屢跌倒在細節上。今后我也要像王班長那樣,通過刻苦訓練,把標准練成肌肉記憶。”
列兵小張也頗受啟發。這名“00后”新兵性子急,此前班長在組訓中嚴摳細節令他十分抵觸。現在他認識到每個動作都有意義,慢工才能出細活。
燈越撥越亮,理越辯越明,全營上下最終達成共識:軍人的字典裡沒有“差不多”,隻有“零誤差”。戰場上,敵人不會給我們“重新來過”的機會。
如今,該營開始出現喜人的變化:越來越多年輕戰士主動向骨干請教訓練技巧,摳細節、講質效,並在訓練間隙自發開展小比武、小競賽﹔干部骨干不僅主動提升自身專業技能,還把好經驗好方法毫無保留傳授給戰友,不斷強化打仗標准和實戰要求。(杜廣輝 特約記者 張新凱)
短 評
以身作則好帶兵
■永 展
“不言之言,聞於雷鼓。”春秋時期著名政治家管仲的這句話,向來被實干家奉為至理名言。近年來,隨著越來越多“網生代”走進軍營,部隊兵員素質不斷提升,對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讀罷此稿,筆者愈加深刻感到,在基層政治教員“三會一好”標准裡突出“身教好”,是多麼重要。
基層帶兵人整天與官兵摸爬滾打在一起,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被大家看在眼裡、記在心上。但在日常生活中,有些帶兵人做得並不到位:教育課上,要求官兵學習理論入腦入心,自己卻沒學深悟透﹔任務面前,號召黨員骨干沖鋒在前,自己卻站在一旁當“甩手掌櫃”﹔台上強調嚴於律己,台下卻經常身不由己,給自己“網開一面”……如此言行不一,不僅損害了黨員干部自身形象,也給組織威信造成負面影響。
帶兵,重在一個“帶”字,不僅有思想上的引領,更要有行動上的帶動。我們常說,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樣子。帶兵人要深知“身教重於言教”,以身作則、率先垂范,要求別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這樣才能真正做好教育工作,凝聚軍心士氣,把政治工作威信牢固立起來。
從火箭軍某旅這堂教育課,我們不難看出,好的教育往往不是“說”的教育,而是“做”的教育——這種以身示范,往往比單純說教更有力更有效。其中的道理就像這句話所揭示的:“說一千道一萬,不如擼起袖子帶頭干。”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


































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權威資訊
報道全球 傳播中國
關注人民網,傳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