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軍事

當戰鷹起飛時

張 淦 馬 靜
2025年11月02日09:30 | 來源:解放軍報222
小字號

點擊播報本文,約

初升的紅日,為戰機鑲上了一圈暖黃色。

機場跑道上,一群場務兵忙著進行起飛前的最后准備。槳葉飛旋,戰機升空后,機場很快重歸寂靜。

場務兵是海軍航空兵部隊飛行保障的重要力量,主要負責機場驅鳥、場道維護、助航燈光保障和應急救援等工作。在多樣化任務需求下,他們往往需要身兼數職、一專多能。

“每個崗位都很重要!”採訪中,這句話被10余名官兵反復提及。“崗位很小,責任很大”“等待信號的時間很長,點亮燈光的時間很短”……這些朴實的話語道出了場務兵對使命的獨特感悟。

凌康是一名驅鳥員,今年是他從事驅鳥專業的第7年。

戰機飛行時最怕的險情之一就是鳥擊。驅鳥員的主要工作,就是及時驅離場區內的飛鳥,保証戰機飛行安全。

“機場周圍主要就是麻雀和喜鵲。每年秋季是我們最‘頭疼’的季節,因為這時候鳥遷徙活動頻繁,驅鳥壓力非常大。”凌康介紹,驅鳥一般通過釋放驅鳥聲波等方式,但當有些鳥類習慣這些噪聲后,就需要驅鳥員採取其他措施。

新兵下連剛分到驅鳥班時,凌康以為這是一項輕鬆的工作。可不久后,他就發現,其他崗位工作位置相對固定,而驅鳥員則需要不停奔跑。

驅鳥又要護鳥,這是驅鳥專業的特別之處。為了不傷害鳥類,官兵苦練驅鳥槍槍法,開槍時都瞄准鳥兒身后,以達到驚嚇驅離的目的。跑道兩側設置了一排排攔鳥網,每次飛行任務結束后,驅鳥員都會及時解救觸網小鳥,並小心翼翼地將它們放歸大自然。

在飛行塔台,驅鳥值班員的戰位就在飛行指揮員后面。他們需要及時研判鳥情,為飛行指揮員提供決策建議。

凌康走上這個戰位用了2年時間。他說:“我們的崗位很小,但是責任很大。”在戰機的一次次出航與歸航中,他更加理解了驅鳥員堅守的意義,也多次成功處置緊急情況,履行了“絕不能影響飛行安全”的戰位使命。

中士王智鼎是一名工程機械操作手。“別看專業聽起來好像很厲害,但很多時候都是在機場打草。”王智鼎有些腼腆地介紹,以機場跑道為圓心向外擴散,幾乎所有的草都要修理。

這名來自河南的小伙子,在家中見過一望無際的麥田,讓他沒想到的是,部隊機場的草地也是“一望無際”。看起來平坦的草叢,駕車打草的過程卻是非常顛簸。再加上嘈雜的作業環境,王智鼎下車時常常雙腿發抖。

“班長,我們每天頂著大太陽打草,到底有什麼意義?”王智鼎曾經問一級上士高彬。

高彬喝了口水壓了壓嗓子:“這個問題,我也曾經問過我的班長。”

“那你的班長怎麼說?”王智鼎有些好奇地問。

“他說,我們打草可以讓飛行員視野開闊,也可以幫助驅鳥員進行驅鳥,一份簡單的工作有兩份意義。”

在日復一日的堅守中,王智鼎逐漸找到了這份工作的價值感,如今已能駕駛多型特種裝備,成為連隊的年輕骨干。

如果說驅鳥員是在與空間較量,那麼燈光兵則是在與時間賽跑。

中士張宇航和下士馬成負責機場跑道和停機坪上助航燈光的巡查、維護、調試以及應急處理。

“最考驗人的是夜間進場保障。”張宇航一邊擦拭著燈車控制面板,一邊說道。當暮色籠罩機場,他們便開啟與星辰為伴的守望。

飛機即將著陸時,塔台會打開信號燈,燈光兵按照指示打開燈車頂部的燈照亮跑道,引導戰機安全著陸。馬成說:“我們無法預知戰機幾點降落,進場值班就要一直盯著信號燈。”

飛行開始前,燈光兵就要進場保障。不管飛行時間有多長,他們點亮燈光照亮跑道的時間隻有3分鐘。其余時間裡,他們都是在等待塔台的指示燈發出亮燈信號,等待按下燈車升降裝置的按鈕,等待戰機安全著陸后關閉燈光……

“就像暗夜裡的螢火虫,蟄伏隻為那關鍵的閃爍。”馬成打了一個頗有詩意的比喻。

等待,也是中士劉金滿進場保障的真實寫照。

作為消防車駕駛員,劉金滿的大部分時間都投入了進場保障工作。消防車靜靜守候在指定位置,他則身著厚重的防火服,從戰機騰空而起的那一刻便開始默默守候,直至戰機安全歸航。

在戰機的起落之間,他明白了一個道理:“我可以一直在這裡等,但希望戰機永遠也用不上消防車。”

“光榮在於平淡。”劉金滿很喜歡這句話,他也對平凡崗位有著自己的理解——有很多個崗位都在保障飛行,每個崗位都一樣重要。

上午9時,伴隨著震耳欲聾的轟鳴聲,一架戰鷹劃破長空,投入緊張的對海搜索訓練。

天剛蒙蒙亮,一級上士楊玉琦和戰友們就開始了細致入微的跑道檢查。

這條數公裡長的跑道,養場員楊玉琦已經用腳步丈量了數年。對他來說,跑道上的每處接縫、每塊修補,都像自己的掌紋般清晰。

即便如此,在日復一日地檢查維護中,楊玉琦還是遵循著老班長最初教他的口訣“一蹲、二看、三回頭”。

飛行開始前的一個半小時,養場員分3步進行跑道異物檢查:強吹車吹掃清理、機場道面巡查車檢查、養場員橫排步行檢查。戰機在跑道上滑行,一顆小石子、一條小裂縫,都可能給飛行訓練帶來安全隱患。

因此,養場員最常見的動作就是俯身面向大地,搜尋、排查、修補……他們每年巡查跑道總計1.5萬余公裡,修補地面裂縫3千余米,碾壓道面5萬余平方米。

盡管每次飛行前,養場員都會提前進場,但還是不免遇到一些緊急情況。一次,楊玉琦在飛行前檢查時,突然發現機場跑道有一塊混凝土破損。雖然破損處隻有手指大小,但他還是毫不猶豫向上級匯報。

此時,飛機還有25分鐘就要起飛。楊玉琦立即用速干水泥進行修補,而后眼睛緊緊盯著破損部位的修補情況。

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眼看飛行時間臨近,楊玉琦測試路面修補合格后才放心離場。看著楊玉琦急得一頭汗,一名年輕戰士說:“這麼小的破損一般對飛機不會有影響,為啥不等飛機起飛了再修補?”

望著消失在天際的戰鷹,楊玉琦若有所思地說:“我不能賭萬分之一的可能。”

今年年底,楊玉琦即將服役期滿,離開部隊。他笑著對我們說:“16年裡,我隻做了一件事,守護戰鷹。”

又一架戰機呼嘯著升空,在湛藍的天空中拉出鋒利的仰角。我們順著飛行軌跡眺望,耳畔再次響起場務兵那驕傲的話語——“戰機掠過我們頭頂,一直向前就是祖國的萬裡海疆!”

(責編:任佳暉、薄晨棣)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