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一名政委的“住艙筆記”
222
點擊播報本文,約

北部戰區海軍某潛艇支隊任務潛艇奔赴某海域開展實戰化訓練。本報特約記者 茆 琳攝
潛艇長航,艇員們在狹窄逼仄的艙室內,同吃同住同戰斗。
長航考驗著潛艇兵的戰斗水平和戰斗意志。對潛艇部隊而言,政治工作開展扎實與否,直接影響著隊伍的凝聚力與戰斗力。
近日,記者到北部戰區海軍某潛艇支隊採訪,在某艇員隊翟政委手中看到一本“住艙筆記”。筆記講述的事情或短或長,恰如一扇窗戶,映照出政治干部的威信從何而來。
政治干部的威信,來自一個“真”字——
“信仰催生信任,信任堅定信心”
翻閱翟政委的“住艙筆記”,一行字吸引著記者的目光:“信仰催生信任,信任堅定信心。”
那是翟政委上任后不久記下的一句話。當時,他想給艇員們上一堂課,思來想去,老艇長蔡一清的樣子始終縈繞在眼前。
翟政委記得,自己剛分配到支隊后,支隊就安排蔡一清艇長給新干部講了一課。當時,從蔡艇長身上,他看到了一名優秀帶兵人的樣子。
蔡艇長犧牲后,他幫忙整理遺物,發現蔡艇長記的筆記摞起來有2米多高。其中,2個筆記本裡記滿了艇員們的生日、性格、家庭情況……今天,蔡艇長寫的筆記、繪的戰術訓練圖、潛艇結構圖等陳列在該支隊“蔡一清烈士展館”裡。
“品讀蔡艇長生前留下的筆記,我找到了如何帶出一支有靈魂的部隊的答案——說自己信的,做自己說的。”翟政委選擇在“蔡一清烈士展館”裡為新艇員上入隊第一課,重溫老艇長的故事。
“一切領導力的本質都是信仰的實踐,領導干部要成為信仰的化身。”那天上完課回來,翟政委翻開筆記,寫下一句話:“信仰催生信任,信任堅定信心。”
執行任務前,翟政委常說一句話:“我和艇長怎麼干,大家就怎麼干!”受領任務時,他說的是另一句話:“我們有決心有信心完成任務。”
日子長了,艇員們都知道,這並非空泛的表態,而是翟政委發自內心的感受,就像他在筆記中寫的那樣:“我們這個艇員隊,是‘種子部隊’的尖刀。黨把我們放在這麼重要的平台上,我們沒有理由不好好干!”
5年前,翟政委剛上任時,當著全體艇員的面表態:“真抓實干,做好表率。”
5年過去,一舉一動,全體艇員看在眼裡:日復一日,政委真就像他當初說的那樣,凡事帶頭沖在前面。如今,一級帶著一級干,成為這個艇員隊干部骨干的思想共識和行動自覺。
那年春節前,艇隊執行完大項任務,一些官兵的休假申請剛送到翟政委手上,上級又布置了新的任務。讓他欣慰的是,“沒一個人猶豫,所有人都推遲了假期,打起背包就出發”。
帶著溫度做工作,才能催生強大凝聚力——
“住進兵艙,並不等於‘住’進兵心”
“我們艇上每個艙室,政委都住過”“政委和我們每個人都當過‘補覺搭子’” ……在該艇員隊採訪,和艇員們聊天,經常從他們嘴裡冒出類似的話,“出航時一覺醒來,轉頭就看見政委和自己頭挨著頭、腳對著腳。”
上任之初,翟政委決定輪流住到各艙室,艇員們或多或少覺得有些別扭,有意無意會搶著鋪床,或幫忙整理物品。
“都別動,我自己來。”幾次拒絕和堅持后,大家也不再客套,但仍有些拘束。“住進兵艙,並不等於‘住’進兵心。”翟政委在筆記中留下這樣的思考。
漸漸地,艇員們發現,政委“輪艙”不只是換個地方睡覺:白天,他跟著大家一起巡檢設備、摸排隱患,摸清各崗位的工作節奏﹔晚上,他躺在床上,聽大家聊出海時的牽挂、訓練中的困惑。
“指揮艙裡能看到數據、掌握全局,但水兵艙室裡藏著官兵真實的心聲、具體的需求。”住了一段時間兵艙,翟政委接著在筆記中寫道:“多在兵艙裡住住,才能發現指揮艙裡看不到的細節。”
一次遠航,政委發現一級上士任超總撓后背,硬拉著他掀開衣服看,當即找軍醫拿了藥。返航后,翟政委又幫忙聯系醫院做進一步檢查治療。原來是艙室溫差大、濕度大導致皮膚過敏。后來,艙室裡專門配備了除濕機、干燥劑。“不住進兵艙,這些情況未必有切膚之感。”翟政委在筆記中寫道。
“帶兵的前提是知兵。所謂知兵,不僅要知道每個人的具體情況,還要知道每個人的發展需求。”一次訓練考核,翟政委的鋪位在聲吶室附近。他注意到二級上士蔡琪鋒一報口令就緊張,一度想換專業。
翟政委把情況記下來,回港后立刻安排骨干輔導,自己還當起蔡琪鋒的“專屬聽眾”。慢慢地,蔡琪鋒卸下包袱,全身心投入訓練。不久后,蔡琪鋒在支隊聲吶專業理論考試中一舉奪魁。后來,他還被推薦擔任班長。
帶著溫度做工作,才能催生強大凝聚力。這些年,該艇員隊先后完成多個大項任務,長航時任務越來越密集。每次任務一來,艇員們個個沖在前,創先爭優的勁頭特別足。
“住兵艙只是形式,真正‘住’進兵心、讓兵‘住’進自己心裡才是目的。”記者從翟政委的筆記中,讀出了該艇“人心齊、干勁足”背后的凝聚力。
身先士卒是領導干部最美的樣子——
“越是攻堅關頭,越需要我們沖在前面”
夜色中,海港格外寧靜,潛艇靜靜停泊在海面上,浪涌陣陣。
翟政委喜歡眺望這片海。71年前,這支部隊的前輩們就是在這裡,完成了新中國潛艇部隊的第一次航行。
馭鯨逐浪,奮楫深藍。努力鍛造全面過硬的水下尖兵,為如期實現建軍一百年奮斗目標作出貢獻,是他們這一代潛艇兵必須扛起的時代重任、必須交出的歷史答卷。
“越是攻堅關頭,越需要我們沖在前面。”在翟政委看來,艇長和政委就像一把刀的刀刃和刀背——艇長是刀刃,指揮全艇“亮劍”制敵,要盡可能銳不可當﹔政委如同刀背,要將整把刀凝聚在一起,涵養強大的“劍氣”。
那年秋夜,強對流天氣趕上天文大潮。風急浪高,雨點瓢潑一樣襲來,大浪不停拍擊著碼頭。艇員們抓起雨衣就往碼頭沖。
扶梯搖擺著直響。“看清腳下!”翟政委弓著身子把穩扶梯,沉穩的聲音穿透雨幕。艇領導、技師骨干們率先登艇操縱,年輕艇員則在艇下合力拉動纜繩。鏖戰數小時后,風浪退去,潛艇終於安全了。
一次訓練期間,因艇員隊實操考核不理想,翟政委在會上先做了自我檢討。之后,他每天跟著技術骨干鑽遍狹小的艙室,摸透裝備性能補短板。
在官兵眼中,身先士卒是領導干部最好的樣子。“我是軍官我先上”“我是黨員我先上”“我是骨干我先上”……在這支部隊,這些不是口號,而是具象的行動。
那是一次長航任務,眼看即將返航,潛艇突然被海底布設的大型漁網兜住。危急關頭,艇長果斷操縱指揮,各戰位官兵聽令而動。
“我相信我的搭檔,相信我的艇員。”翟政委在筆記中還原了當時的情形,“他們都是好樣的,真正面臨生死考驗時毫不畏懼,甚至不需要我進行任何現場動員。”
海風掠過碼頭,“黑鯊”又一次悄無聲息地駛離港灣,向著深海進發。(記者 吳安寧 特約記者 王冠彪 茆 琳 特約通訊員 封治斌)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


































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權威資訊
報道全球 傳播中國
關注人民網,傳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