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駐歐部隊轉型方案引歐擔憂
222
點擊播報本文,約
據外媒報道,近日,美國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提出美軍駐歐部隊轉型方案,旨在減少駐歐軍事力量配置。該方案被納入美軍未來戰略調整的討論框架,若后續相關舉措落地,將對北約協作模式及歐洲地區防務格局產生重大影響。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后,美軍將駐歐部隊的建設方向定位為“應對大規模陸上沖突”,向德國、意大利、英國等多個國家部署了數萬名士兵,組建配備火炮、主戰坦克等重型裝備的機械化部隊。近年來,美國不斷調整全球戰略優先級,重心向印太地區競爭、國土安全保障轉移,歐洲地區防御的重要性持續下降。基於這一背景,美國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提出,用遠征無人機部隊取代駐歐重型機械化旅的方案。
該中心研究人員介紹,現有駐歐重型機械化旅下轄的常規營編制約1000名士兵,而遠征無人機部隊每個營編制僅250名士兵,人員規模顯著縮減。這類無人機營配備500架無人機,涵蓋FPV第一視角無人機、多用途八旋翼無人機以及MQ-1C中空長航時無人機等機型,與重型機械化旅的裝甲車輛等裝備相比,維護成本更低。同時,這類輕型部隊既可預先部署在歐洲基地,也可從美國快速部署,為北約盟國提供支援。
隨著裝備類型的調整,作戰人員的職責定位也將隨之變化。人員類型從傳統地面作戰人員,轉為無人機操作員、數據分析師或電子戰專員。部隊編成也將從傳統人力依賴,轉向以技術設備和專業技能為核心。
該中心建議美軍分3步推進駐歐部隊轉型計劃:第一步為實驗性調整,在現有駐歐部隊中嵌入1至2個無人機營,測試無人機部隊與現有駐歐部隊協同作戰能力﹔第二步是階段性替代,計劃在3至5年內逐步撤離30%至50%的駐歐重型機械化旅,同步部署遠征無人機部隊,完成部分作戰力量的替換銜接﹔第三步為全面轉型,若前期試點效果達到預期,將在10年內完成駐歐部隊主要作戰力量替代,僅保留少量地面部隊以應對突發情況。
這一轉型方案進一步加劇歐洲對美國“甩包袱”的深層擔憂。這種擔憂並非空穴來風,近年來美國的一系列操作已埋下伏筆:一方面持續施壓歐洲盟友提高軍費佔比、承擔更多防務成本﹔另一方面則逐步回撤駐歐軍事力量,將全球戰略重心向印太地區傾斜。
用遠征無人機部隊取代駐歐重型機械化旅的方案,被外界解讀為美國為減輕自身對歐洲防務的負擔、逐步擺脫對歐安全綁定的過渡手段。美國的“安全承諾”始終以自身利益為核心,所謂的跨大西洋防務協作,本質上是要求歐洲配合其全球戰略布局,一旦雙方利益相悖,便會被美國輕易擱置甚至拋棄。(韓科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


































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權威資訊
報道全球 傳播中國
關注人民網,傳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