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戰區空軍某旅優化二次入伍新兵培養模式——
把“淬過火的鋼”用在“刀刃”上
222
點擊播報本文,約
深秋的雪域高原碧空如洗,筆者走進西部戰區空軍某旅野外演訓場,恰好趕上該旅某營正在組織階段性軍事訓練考核。
隻見新兵丁玉祥全副武裝,越過障礙匍匐至“傷員”身邊,迅速判斷傷情,心肺復蘇、止血、包扎、固定……他成功將“傷員”搬運至終點時,秒表上的時間顯示成績達到優秀標准。來不及休息,丁玉祥又迎接下一個課目,利落的身手讓評委連連稱贊。
走下考場,丁玉祥告訴筆者,此前他曾服役於武警部隊,參加過多項比武競賽。如果在這次軍事訓練考核中成績優秀,他將跟著班長學習組教施教、教育管理、帶兵育人等相關知識,為晉升軍士提前蓄力。
“二次入伍的戰士就像淬過火的鋼,創新培養模式為的就是把‘淬過火的鋼’用在‘刀刃’上。”該旅領導介紹,近年來,新兵中二次入伍的比例逐年增加,曾在原部隊入黨、獲評“四有”優秀士兵的也不在少數,這類新兵熟悉軍營生活,具備一定專業能力和管理經驗,且晉升軍士的意願較為強烈。但在傳統組訓模式下,“兵之初”更強調練實基礎課目,二次入伍新兵的優勢常常得不到充分發揮。
以2023年下半年入伍的戰士仁增羅布為例。他曾在原部隊擔任副班長,並在群眾性練兵比武中拿過名次﹔再次入伍后,即便訓練課目調整、考核難度增加,但他僅用1個月就將所有考核課目練到優秀標准。可由於缺乏進階培養渠道,他在組訓、管理等軍士能力素質儲備上未能實現突破,錯失提前晉銜機會。
“即便我比同年的戰友‘快一步’,但是下連后幾次被拉回同一起跑線。”筆者電話採訪仁增羅布時,他的語氣中帶著遺憾。
“當前,部隊任務繁重,練兵強度不斷加大,急需打造一支能力素質過硬的軍士人才隊伍。”該旅領導說,按照相關規定,符合條件的二次入伍新兵,可以提前選晉軍士。在政策支持與實戰化訓練要求下,該旅黨委經研究決定重塑人才培養路徑:將有意願、有能力的二次入伍新兵,納入軍士苗子庫進行前瞻培養,從“兵之初”即按軍士標准進行塑造。
為此,他們對二次入伍新兵進行細致摸底和談心談話,掌握他們的服役經歷、專業能力、獲獎情況等,了解其是否有晉升軍士的意願。當有意願晉升的二次入伍新兵在基礎訓練課目成績達到優秀后,即可提前進入“軍士預備隊”,開啟“能力進階之路”。這既是對二次入伍新兵的認可,也是為他們快速成長成才鋪路。
在該旅演訓場,越來越多二次入伍新兵成為“編外”骨干,在班長的帶教下嘗試負責組教施教和日常管理工作:曾在原部隊軍事體育比武競賽中斬獲佳績的李春林,正向身邊戰友講授單杠二練習技巧﹔曾擔任過副班長的殷虎對考核失利的戰友進行心理疏導,並幫助對方制訂補弱訓練計劃……
“讓‘老兵’帶著經驗重新起跑,既擴充了人才存量,又激活了練兵動力。”該旅領導告訴筆者,他們已經為二次入伍新兵中的軍士苗子建立數字化成長檔案,把崗位適配度、潛力值等數據同步傳輸至人力資源系統,有針對性地為其制訂培養方案,並定期組織考核,根據考核情況對培養預期和節奏進行動態調整,防止出現能力不匹配、揠苗助長等情況。
此外,他們還鼓勵二次入伍新兵積極建言獻策,與帶兵骨干一起優化訓練方案,提升訓練質效﹔引導他們與新兵班長們同台競技,在比學趕幫超中濃厚訓練氛圍,實現能力躍升。翻看該旅今年的半年軍事訓練考核成績單,筆者發現,今年上半年二次入伍的一些新兵,在基礎體能、裝備實操、故障維修等課目上已經有了趕超班長骨干的勢頭。
完成全部考核后,丁玉祥向筆者展示旅裡為他制訂的專屬培養方案:“未來戰場對軍士的能力素質要求更高,既然已經認准了這條路,就必須加緊完成能力儲備,不斷提升勝戰本領!”(曲喜洋)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


































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權威資訊
報道全球 傳播中國
關注人民網,傳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