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踏訪革命舊址和英雄部隊,感悟黨對軍隊絕對領導的實踐偉力——
不可撼動的“根本優勢”
222
點擊播報本文,約
三棵楓樹,並肩聳立,郁郁蔥蔥。
“金星閃耀在軍旗上,我們的原則是黨指揮槍……”江西省永新縣三灣村,幾乎每支前來這裡尋根的部隊,都會組織官兵高唱《聽黨指揮歌》。
1927年,毛澤東同志領導秋收起義部隊在這裡進行三灣改編,在部隊中健全黨的各級組織。作為當時最早的一批連隊黨代表,羅榮桓同志曾經回憶:“三灣改編,實際上是我軍的新生,正是從這時開始,確立了黨對軍隊的領導。”
湘贛、閩西、遵義、延安、淮海……從三灣村的楓樹坪出發,記者沿著人民軍隊的征戰足跡一路尋訪,深切感到:我們始終毫不動搖堅持黨對軍隊絕對領導,每當重大歷史關頭、重要歷史階段,通過政治整訓使人民軍隊在行進間整隊、在沖鋒中看齊。今天,我們更要發揚這個不可撼動的“根本優勢”,在強軍新征程上守住人民軍隊的“根”和“魂”。
少數腐敗分子,撼動不了官兵鐵心向黨的堅定信念——
軍魂永遠不能變,命根子永遠不能丟
隴原大地,黃河之畔。
記者走進西寧聯勤保障中心某基地,隻見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正圍繞“如何在深化政治整訓中加強部隊黨委班子建設”,展開專題討論。
“堅持黨對軍隊絕對領導,是黨領導人民軍隊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的一條根本經驗。深化政治整訓的首要任務,就是要強固這個‘命根子’。”討論中,該基地一名黨委成員分享自己前往湘贛地區參觀見學的所感所悟。
1927年9月,秋收起義部隊連遇挫折。生死攸關的關鍵時刻,出現了兩種不同聲音:師長余洒度堅持“取瀏陽直攻長沙”,而前委書記毛澤東則提議將部隊轉移到敵人力量薄弱的山區農村,以保存革命力量。
最終,前敵委員會接受了毛澤東的正確主張,否定了繼續攻打大城市的軍事計劃,作出向井岡山進軍、建立革命根據地的戰略決定。
隨后,部隊進行“三灣改編”。前委還決定,凡屬於部隊的一切重大問題,必須經過黨組織集體討論決定,從而在組織上確立了人民軍隊“黨指揮槍”的鐵律。
“如果按照舊軍隊的制度,師長余洒度有權作出攻打大城市的決定。”該基地領導表示,“正是因為有了黨的正確領導,才挽救了起義部隊,保存了革命火種!”
文家市,白牆青瓦的裡仁學校,見証了這一偉大決策的形成,也在歷史進程中延展出涇渭分明的兩條道路——堅持黨對軍隊絕對領導的毛澤東,領導人民軍隊發展為百萬雄師﹔而背叛革命的余洒度,最終淪為國民黨特務系統的棄子。
重溫歷史,該基地領導說:“黨對軍隊絕對領導的根本原則和制度,發端於南昌起義,奠基於三灣改編,定型於古田會議,是人民軍隊完全區別於一切舊軍隊的政治特質和根本優勢。”
一路探訪,記者來到福建上杭,走進古田會議舊址。
陽光下,“古田會議永放光芒”8個大字熠熠生輝。解說員告訴記者,紅四軍黨的第七次代表大會上,一些帶有舊軍隊習氣的軍官和部分持單純軍事觀點的同志,對黨的領導產生抵觸情緒。爭論的集中爆發導致前委改組,結果紅四軍接連受挫,部隊思想混亂,士氣低落。
“回望來路,黨對人民軍隊的絕對領導不是憑空產生的,而是以鮮血為代價換來的、歷經艱辛探索得來的。事實証明,離開黨的堅強領導,紅軍就失去了方向和靈魂。”解說員介紹,后來,在黨中央“九月來信”精神指導下,古田會議順利召開並討論通過古田會議決議。
“一切工作,在黨的討論和決議之后,再經過群眾去執行。”瀏覽舊址內展陳的決議原文,“一切”二字,力透紙背。
“堅持黨對軍隊絕對領導,是人民軍隊永遠不能變的軍魂、永遠不能丟的命根子!”華山腳下,第83集團軍某旅某營黨委在深化政治整訓中深刻認識到,從查處的少數領導干部看,他們之所以出問題、摔跟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在對黨忠誠上出了問題。
“領導干部倘若對忠誠有任何動搖、任何遲疑、任何含糊,位置越高、危險越大,權力越大、危害越深。”討論中,官兵堅信,出現少數幾個腐敗分子,否定不了正風反腐的成效,代表不了干部隊伍的主流,更撼動不了官兵鐵心向黨的堅定信念。
國防和軍隊改革之初,陸軍某旅接到命令,從雲南移防至重慶。全旅官兵打起背包就出發,第一時間完成移防任務。
后來,部隊再次接到移防命令。當時,官兵剛剛安頓下來,一些家屬剛辦理好隨軍手續,又要兩地分居。但全旅官兵沒有二話,再度啟程,整建制移防雪域高原。
“黨叫干啥就干啥!”幾度移防,該旅官兵以黨性應考、用忠誠作答,始終聽令而動,雷厲風行。
少數人竊居高位,不可能改變人民軍隊的軍魂本色——
我們的原則是黨指揮槍,而決不容許槍指揮黨
“魔毯”——美國記者索爾茲伯裡筆下的這片草地,位於青藏高原與四川盆地連接的川西北草原。
這裡,水草盤根錯節,片片草甸覆蓋於沼澤之上,形成一個個隨時可能吞噬生命的“陷阱”。許多參加過長征的老紅軍都有一個共同感受:過草地之難,難於上青天。
秋日,記者驅車前往這片海拔3500米左右的大草地。“當年,疲憊的紅軍完全靠雙腿征服這片險惡之地!”看著眼前連綿不絕的沼澤,和記者一起尋根的四川省軍區某部干部感慨不已,“過一次草地已經是九死一生,有的紅軍部隊卻要三過草地!”
這是一段險象環生的征途。長征路上,紅一、紅四方面軍會師后,張國燾自恃槍多人多,公然向黨爭權,走上了分裂黨和紅軍的道路。
“張國燾不僅延宕左路軍北上,還‘密電’令已經過了草地的右路軍‘南下,徹底開展黨內斗爭’。”當地黨史專家介紹,紅四方面軍第4軍、第30軍等部隊,不得不兩過草地,付出了巨大犧牲,僅第30軍就由原來8個團變成了6個團。
走進四川鬆潘縣毛爾蓋地區下八寨鄉的沙窩會議舊址,黨中央與張國燾分裂行徑進行堅決斗爭的場景如在眼前。會議強調,“必須在一、四方面軍中更進一步的加強黨的絕對領導,提高黨中央在紅軍中的威信”。
在廣大紅軍將士的堅決斗爭下,張國燾的野心和分裂活動最終以失敗告終。毛澤東在總結歷史經驗時指出:“我們的原則是黨指揮槍,而決不容許槍指揮黨。”
“人民軍隊是黨領導下的軍隊,少數人竊居高位,不可能改變人民軍隊的軍魂本色。”採訪中,許多官兵深有感觸地說,“黨的十八大以來,一批貪腐分子受到懲處,人民軍隊始終堅持黨指揮槍的根本原則和制度,永葆絕對純潔、始終高度穩定,也永遠是黨和人民完全可以信賴的英雄部隊!”
穿過滿目蒼涼的草地,越過險峰聳峙的六盤山、臘子口,記者追尋紅軍的腳印,一路到達陝北。
祁連山下,和某部“紅一連”官兵談起這一話題,官兵告訴記者:當前,肅清流毒積弊影響仍未見底,迫切要求依靠深化政治整訓鞏固純潔光榮、永葆本色作風。我們必須進一步增強思想改造的自覺性和徹底性,才能真正從靈魂深處鑄牢軍魂。
“紅一連”被譽為“軍魂發源的地方”。那一年,他們接到抽組官兵前往南蘇丹執行維和任務的命令,連隊主官有些擔心:“這次維和將直面生死考驗,會有人退縮嗎?”沒想到,當天連隊人人寫血書請戰、個個要求上一線。大家紛紛表示:“黨的召喚,就是我們義不容辭的選擇!”
對黨忠誠就要以黨的旗幟為旗幟、以黨的利益為利益——
堅持“黨的利益在第一位”
秋日隴東,寒意漸襲。
在甘肅省慶陽軍分區開展的“堅定理想信念,鑄牢政治忠誠”主題黨日活動中,記者一行受邀同赴南梁革命紀念館參觀見學。
記者在館內一面牆壁上看到,“面向群眾、堅守信念、顧全大局、求實開拓”16個大字格外醒目。駐足於此,該軍分區領導談起電視劇《西北歲月》中關於陳家坡會議的精彩片段。
1933年8月14日,在革命力量遭受嚴重損失、敵人瘋狂進攻的嚴峻形勢下,中共陝甘邊特委在照金陳家坡召開黨、政、軍聯席擴大會議。
由於紅二十六軍第四團、西北民眾抗日義勇軍和耀縣游擊隊等領導人,相互之間沒有隸屬關系,所以在這場事關紅軍前途命運的會議上,大家圍繞“要不要統一指揮?由誰來指揮?”發生激烈爭論。
參加會議的張邦英后來回憶:“習仲勛同志是此次會議的執行主席,始終站在大多數同志一邊,堅決主張集中統一領導,反對分散行動,對會議作出正確的決定,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
經過兩次表決,會議最終作出決議,明確成立“陝甘邊區紅軍臨時總指揮部”,統一領導指揮三支武裝力量。
后來,毛澤東在1943年1月給習仲勛的題詞中寫道:“黨的利益在第一位。”
“陳家坡會議被譽為‘陝甘邊區的遵義會議’,是當之無愧的。如果隻顧各自的‘山頭’利益,就會自行其是、各自為戰。”該軍分區領導坦言,“生死關頭,黨的領導人能夠將革命的局部利益、個人得失和暫時困難,完全服從於黨的生存、發展和勝利這個最高利益和長遠利益。也正因如此,陝甘邊各支革命力量才能步調一致,在極端困難條件下重振旗鼓。”
“一切行動聽指揮,步調一致得勝利。”回顧人民軍隊的輝煌戰史,局部利益的“小我”,始終服從黨和人民利益的“大我”。
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收藏著一張攝於1948年11月的珍貴黑白照片。記者看到,照片上劉伯承、鄧小平、陳毅、粟裕、譚震林親密無間、自信從容。
在他們5人組成的淮海戰役總前委統籌指揮下,來自華東野戰軍、中原野戰軍的各部隊守望相助、密切協同。圍殲黃維兵團時,鄧小平要求大家拿出“傾家蕩產”的氣魄:“只要殲滅了敵人南線主力,中野就是打光了,全國各路解放軍還可以取得全國勝利,這個代價是值得的。”
反觀國民黨軍各兵團,看似有統一的總司令部,實則派系林立、一盤散沙。長期形成的不正常的人身依附關系和庸俗利益關系,讓他們一遇到硬仗惡仗,指揮官就處處考慮小山頭、小圈子的利益。
“懷著這樣的心思,不打敗仗才怪!”前不久,慶陽軍分區處理歷史遺留問題,有人覺得過急容易引發矛盾,對單位建設不利,建議“緩辦、慢辦、柔和辦”。黨委會上,一班人態度鮮明:一事當前,如果想的首先是個人利益、小團體利益,就是假忠誠、偽忠誠。
“如今一些領導干部嚴重違紀違法案件,正是從圈子裡的‘投桃報李’,一步步滑向違法犯罪的深淵。”處理過程中,該軍分區黨委一班人始終不打折扣、不搞變通,堅決落實上級黨委指示,牽頭成立攻堅專班,按時間節點追繳新老營區欠款、收繳未入賬的地方慰問金、清退重復購房。
該軍分區一名黨委委員表示:“今天的我們,還沒有遇到老前輩們那樣的生死抉擇,但頭腦中的是非必須非常清晰,黨讓干啥就干啥,黨不讓做的一點都不能做。隻有這樣,當戰場上的重大考驗來臨,才能真正做到一切行動聽黨指揮。”
(採訪得到郭佳兵、胡勇華、蘇萬虹、張建平、婁夢珂、李偉娜大力支持)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


































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權威資訊
報道全球 傳播中國
關注人民網,傳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