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警第二機動總隊某支隊赴河南洛陽祭奠抗日十三無名烈士——
跨越千裡的“尋根之旅”
222
點擊播報本文,約
“老前輩,當年您和敵人拼刺刀是什麼樣的情形?”
“當時連長、指導員帶頭沖鋒,我們咬著牙跟敵人拼,有的戰友把刀都砍彎了……”
日前,武警第二機動總隊某支隊官兵與八路軍老戰士田又生視頻連線,聽老前輩講述“佛光峪戰斗”“夜襲登封飛機場”等戰斗故事。
該支隊前身,是戰功卓著的“英雄皮旅”。1944年7月,黨中央發出向河南進軍的部署命令和政策指示。八路軍豫西抗日支隊組建后,在司令員皮定均、政委徐子榮指揮下,迅速南渡黃河,開辟豫西抗日根據地。
今年以來,該支隊大力開展“尋根鑄魂·傳承榮光”活動,組織“尋根小分隊”分赴河南、安徽、山東、陝西等地,踏訪部隊戰斗舊址,收集老戰士、老支前模范口述資料。
尋根,不是簡單地“故地重游”,而是挖掘“精神富礦”。在河南省洛陽市偃師區府店鎮佛光村,“尋根小分隊”官兵從村黨支部書記李繼克那裡,了解到抗日十三無名烈士和裴家三代人為烈士守墓的故事。
當年,部隊深入敵后,作戰頻繁。對於發生在這裡的佛光峪戰斗,該支隊軍史隻有簡單記載:“在佛光寺拔點戰斗中,35團8連與日寇進行白刃戰,多人在戰斗中不幸犧牲。”
“尋根小分隊”官兵得知,這場戰斗背后有許多未寫入軍史的感人故事。這些故事被當時在場群眾記錄下來,並在新中國成立后被當地黨史部門研究証實,寫入地方史志。
1945年除夕,8連擔負阻擊任務,掩護大部隊突圍。他們堅守一處無名高地,面對日偽軍瘋狂進攻,誓死不退半步,13名戰士壯烈犧牲。戰斗結束后,部隊匆忙撤退。佛光村村民裴麥鬧等10余名鄉親,按照時任8連指導員趙林的囑托,含淚收斂了13位烈士的遺體,將他們葬在村后山坡上。80年來,裴麥鬧一家三代人接力為無名烈士守墓,並將“抗日十三無名烈士”寫入家譜,世代守護。
“你們犧牲時連名字都沒有留下,但永遠是我們心中的英雄。”聽完李繼克的講述,“尋根小分隊”官兵熱淚盈眶,來到烈士墓前獻上鮮花,輕輕擦拭墓碑。
消息傳回支隊,無名烈士所在中隊立即委派排長朱祺瑞和戰士楊帥前往洛陽,把“失散”80年的先輩們接回家。
“先輩們,今年是抗戰勝利80周年。今天,我們代表中隊接你們回家!”朱祺瑞和楊帥走進庄嚴肅穆的烈士陵園,在紀念碑前深深三鞠躬。隨后,他們從烈士墓上取了一抔土,用紅布小心翼翼地包起來。
回到駐地營區,中隊全體官兵整齊列隊,迎接烈士回家。朱祺瑞把紅布包裹的泥土遞到中隊長李秀建手中,全體官兵行持槍禮。
李秀建大聲呼點:“35團8連13名無名烈士!”
全體官兵齊聲回答:“到!”
與部隊“失散”80年的13名無名烈士,在這一刻終於歸隊入列。
“戰斗中,他們與敵人展開白刃戰,刺刀拼彎了就用石頭砸,擋住日偽軍多次沖鋒。犧牲時,有的還緊掐著敵人的脖子,有的刺刀仍插在敵人胸膛……”中隊榮譽室內,官兵們圍在那抔土旁,聽朱祺瑞講述烈士英勇殺敵、無畏犧牲的故事。
此次尋根活動,該支隊官兵現地探尋21處該部戰斗舊址,走訪田又生、關鬆坡、裴秀英等6位八路軍老戰士,採集照片、視頻等資料300余份,整理口述資料近10萬字。
“這次尋根活動,讓我們重溫了‘英雄皮旅’的根和魂。”朱祺瑞說,“作為‘英雄皮旅’傳人,我們一定傳承先輩精神,苦練打贏本領,永遠做黨和人民的忠誠衛士。”(厲鋼 徐正玉 安普忠)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


































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權威資訊
報道全球 傳播中國
關注人民網,傳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