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未來作戰鏈路優勢
222
點擊播報本文,約
隨著戰爭形態加速向信息化、智能化演進,無人作戰力量的快速發展正在深刻改變現代戰爭的制勝機理。在這一背景下,構建高效、可靠的有人無人協同作戰體系,已成為提升聯合作戰能力的關鍵環節。必須著眼未來戰場需求,以體系化思維打通從感知、決策到行動、評估的全過程鏈路,實現有人與無人作戰要素的深度融合、優勢互補。
構建一體化情報感知鏈路。以戰場態勢共享為核心,綜合運用有人偵察平台與無人偵察裝備,構建多源異構的偵察監視網絡。通過標准化數據接口與統一情報格式,實現視頻、圖像、信號等多類情報的自動匯集與初級融合。由偵察情報指揮節點對多源信息進行交叉驗証與綜合分析,形成高質量戰場態勢圖,並按需分發至各作戰單元,為指揮決策與火力打擊提供實時、准確的情報支撐。
建立高效化指揮控制鏈路。依托指揮信息系統,將無人作戰平台的控制終端嵌入各級指揮節點與末端作戰編組。運用衛星通信、無人機中繼等多種手段,構建抗干擾、低時延的指揮網絡,實現指揮指令從戰略層級到戰術單元直至單平台的無縫直達。指揮員可依托該系統對有人與無人力量實施動態任務分配、行動協調與實時干預,充分發揮人在回路中的決策優勢與無人平台的自主能力。
打通精准化信火打擊鏈路。以“偵、控、打、評”閉環為主線,貫通從偵察感知到火力打擊的快速響應通道。通過數據鏈、衛星通信等系統,連接前方無人偵察單元與后方有人與無人火力平台,實現目標信息實時共享、打擊指令迅即傳遞、火力單元快速聯動。重點加強對時敏目標的識別、定位與打擊能力,確保在極短時間內完成從發現到毀傷的全過程。
建設智能化綜合保障鏈路。圍繞作戰持續性與裝備完好性需求,構建以無人保障平台與有人保障分隊相結合的立體保障體系。運用多種手段,實現對戰場環境、裝備狀態、保障資源的實時監控。指揮機關可動態掌握保障需求,精准調度保障力量,組織實施裝備搶修、物資前送、醫療后送等行動,顯著提升作戰體系的韌性與抗毀能力。
搭建柔性化作戰拓展鏈路。為適應復雜多變的戰場態勢與多樣化的特定任務需求,在穩定基礎鏈路之上,需構建更為靈活、機動的越級指揮鏈路,末端直達鏈路,跨域協同鏈路,以實現作戰效能的精准釋放。通過預設規則或臨機協商,引導分散的有人與無人力量自主或半自主地進行協同,高效完成特定的“偵、控、打、評”行動。未來需進一步突破智能決策、自主協同、異構組網等關鍵技術,推動有人與無人力量在物理域、信息域、認知域的全維融合,最終形成整體聚優、彈性自適應的新型作戰體系。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


































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權威資訊
報道全球 傳播中國
關注人民網,傳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