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軍事

北約強化波羅的海反潛能力

劉柯涵
2025年11月24日09:27 | 來源:中國國防報222
小字號

點擊播報本文,約

11月中旬,北約在波羅的海舉行代號“梅林”的反潛演習,旨在提升聯盟一體化反潛作戰能力。這是北約連續第二年在波羅的海舉行類似演練。根據計劃,該演習自2026年起將轉為常態化,每年定期舉行。此舉既是北約多國強化水下戰力的重要舉措,也表明大國軍事博弈正進一步向水下領域延伸。

檢驗水下攻防能力

此次“梅林”反潛演習由2024年加入北約的瑞典主導,地點位於波羅的海中部哥得蘭島附近水域。演習旨在“分享在淺海和復雜海底環境下的反潛技能”,北約常設海軍第1作戰集群所屬的美英德等10余國海軍派出水面和水下兵力參演,通過紅藍對抗形式,全流程檢驗水下攻防能力。

演習中,瑞典和德國海軍分別出動A26型和212型常規潛艇扮演假想敵。演練課目包括模擬破壞波羅的海水下電纜,在哥得蘭島外海潛伏,伺機攻擊海上交通線。演習分為威脅響應、立體搜索和圍剿清敵3個階段。

威脅響應階段,北約常設海軍第1作戰集群司令部在衛星和岸基偵察系統支持下,共享敵方潛艇動態,召開盟軍作戰會議並啟動水下威脅響應機制。前出至哥得蘭島的荷蘭“阿姆斯特丹”號護衛艦,負責對艦機實施戰術指揮。

立體搜索階段,美英P-8A反潛巡邏機作為首波兵力進行廣域搜索,通過機載雷達掃描和密集布設聲吶浮標,劃定可疑區域,並與天基、岸基、海底偵察平台共享情報。隨后,瑞典維斯比級護衛艦及德國、芬蘭等國艦艇在劃定區域內進行海上偵察﹔艦載反潛直升機投放吊放聲吶,協同固定翼飛機和艦船完成補盲偵察。

圍剿清敵階段,P-8A反潛巡邏機引導護衛艦模擬發射反潛火箭彈,逼迫1艘潛艇上浮“投降”﹔對於另1艘實施機動規避的潛艇,護衛艦釋放拖曳式線列陣聲吶,完成持續追蹤與最終鎖定。其間,北約還組織水下攻防對抗、潛艇對水面艦艇突襲等訓練。

擴展區域反潛網絡

演習中,北約大量使用無人潛航器參與偵察搜索、通信中繼和尾隨攻擊等課目演練,並運用大數據分析和自主決策等人工智能技術,賦能聯合反潛作戰體系。

演習的一大看點,在於整個戰術行動由瑞典海軍具體負責。這是瑞典正式加入北約后,首次主導此類聯合反潛演習。有外媒分析稱,北約在波羅的海設有專門地區指揮機構——位於德國羅斯托克的“波羅的海特遣部隊指揮部”,並由荷蘭海軍領導在該區域執行警戒任務的多國艦隊。此次演習主導權交由瑞典,一方面希望發揮其在反潛方面的技術經驗,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北約正依托成員國優勢,對水下反潛網絡進行系統性整合與布局。

與演習相呼應,英國近期啟動代號“大西洋堡壘”的新型反潛計劃,聯合挪威、丹麥和冰島等國,力圖在北海海域構建全方位水下監視體系。英國還與德國簽署協議,計劃加強在大西洋的反潛合作,包括情報共享與聯合艦機訓練等。

北約將此次反潛演習區域設定在波羅的海,意在持續擴展重點海區的反潛監視網絡。通過推進一系列作戰計劃與合作項目,北約正試圖將其反潛兵力覆蓋至各關鍵海區,並以“區域拼圖”方式逐步構建全域性反潛體系。

據悉,這是北約第二次舉行“梅林”反潛演習。演習結束后,北約最高潛艇指揮官、美國海軍少將布雷特·格拉比表示,自2026年起,該演習將作為一項標志性年度反潛活動固定下來。有評論稱,北約未來或以“梅林”反潛演習為平台,在北海、大西洋等區域輪流組織系列演習,以實兵實裝方式預演未來“反潛戰爭”。

推高軍事對抗風險

與“梅林”反潛演習同期舉行的還有北約大規模聯合空戰演習,重點演練五代機與四代機協同行動。“梅林”反潛演習也是1個多月來,繼“堅定正午”戰術核打擊演習、“網絡聯盟”“十字劍”網絡戰演習及北歐多國極地聯演之后,北約在水下領域發起的又一場武力展示。這一系列在多個作戰域同步展開的演訓活動,折射出北約日益明顯的黷武傾向。

對俄羅斯而言,波羅的海不僅是其歐洲方向的主要出海口,也是波羅的海艦隊的主要活動區域。北約在此強化反潛能力,被俄方視為對自身海軍力量的直接威脅。俄羅斯明確表示,不會對損害自身安全利益的行為坐視不管,並指出北約相關舉動正導致地區局勢惡化。

令歐洲民眾感到擔憂的是,在戰爭威脅裹挾下,地區國家參演積極性持續高漲。德國、希臘、波蘭等國正推進大規模軍事改革,並通過北約演習驗証改革成效。這一趨勢進一步加劇了歐洲右翼思潮的蔓延。值得注意的是,這些軍演與改革針對性強,將加劇陣營對抗,對地區乃至全球安全穩定造成負面影響。

(責編:任佳暉、彭靜)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