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集團軍某旅“鬆骨峰特功連”加快發展新質戰斗力——
三個新軍功見証連隊新跨越
222
點擊播報本文,約
編者按 2018年1月3日,習主席視察中部戰區陸軍某師時,在該師師史館反映鬆骨峰戰斗的展板前感慨地說:“我軍歷來是打精氣神的,過去鋼少氣多,現在鋼多了,氣要更多,骨頭要更硬。”
“鋼多氣盈智足”,昔日鬆骨峰上刺刀見紅的英雄部隊,緊盯科技之變、戰爭之變、對手之變,加快發展新質戰斗力,書寫英雄連史新篇章。他們轉型跨越的鏗鏘步伐,展現出英雄傳人銳意進取的志氣、攻堅克難的骨氣、強軍勝戰的底氣。
“報告先輩!我們又獲得了榮譽!”
前不久,第81集團軍某旅“鬆骨峰特功連”榮譽室內,一場特殊的“榮譽入連史”活動庄重舉行。在官兵見証下,二級上士吳新宇將個人二等功獎章鄭重放入榮譽室,與獎章一並陳列的,還有近期獲得的連隊集體二等功和班集體三等功証書。
戰士、班、連隊同立新功,是該連加快發展新質戰斗力的最新成績單。去年,吳新宇牽頭改良某型無人裝備,某班利用該型裝備創新有人無人班組協同戰法,改進了傳統作戰樣式。運用新戰法,該連在實戰化訓練中發揮關鍵作用,成為該旅轉型發展的標杆。
榮譽室內,嶄新的獎章與“攻守兼備”榮譽旗幟,仿佛進行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
75年前,抗美援朝戰場鬆骨峰戰斗中,該連官兵面對兵力20多倍於己的敵人,以百人之力持續鏖戰,5次擊退敵人動用飛機、坦克、重型榴彈炮的集團進攻,最終全連僅7人幸存,創造了“以氣勝鋼”的作戰奇跡,贏得了特等功臣連的榮譽。
“連隊從不缺榮譽,但今天的軍功不同以往。”談及立功背后的故事,吳新宇指著一塊連隊集體二等功獎牌,說起6年前的一場演習。當時,連隊工兵全部“陣亡”,擔負尖刀任務的官兵以極大“傷亡”代價取得突破……
“當尖刀、勇攻堅是常態,但智能化戰爭時代不能隻靠悲壯續寫榮光。”吳新宇說,面對無人機巡航、算法決勝的未來戰場,他和戰友一直在思考,英雄傳人的“氣”如何延續?無畏的精神如何在科技賦能下轉化為勝戰的能力?
答案,寫在連隊加速轉型的足跡中。近年來,吳新宇和戰友敏銳地將目光投向無人裝備與人機協同,大膽提出改良構想並付諸實踐。從研讀技術手冊、通曉裝備原理,到自學編程、調試參數、摸索戰術,歷經3年艱辛攻關,一批由普通官兵自主改良的無人偵察狗、自殺式無人機、偵察仿生鳥等裝備相繼在訓練場亮相,一套由官兵總結的無人戰法受到上級關注。
走進該連創新工作室,激烈的討論聲不絕於耳。去年,吳新宇牽頭組建了這個創新工作室,官兵在這裡研討作戰案例、拆解新型裝備、自學編程知識、改裝技術參數,並將創新成果應用於班組戰術。在一次演訓中,憑借創新成果,該連各班組精准定位“敵”隱蔽火力點,成為贏得勝利的關鍵。
在“鬆骨峰特功連”,像吳新宇一樣著眼信息化戰場需求,投身創新轉型的士兵並非個例。火炮技師常家超利用現有設備,研制出智能炮手模擬器,有效縮短射手培養周期﹔一級上士薛金旭自主革新某型車載作戰平台,實現作戰效能倍增﹔下士王向斌結合崗位需求,帶頭改裝某型裝備,創新了連隊作戰打擊樣式……
在該連訓練場上,率先前出的是無人戰車,揮出“鐵拳”的是無人機蜂群,比鋼鐵洪流更加洶涌的是“數字洪流”。
從當年的“鋼少氣多”到今天的“鋼多氣盈智足”,新時代重塑了年輕的士兵,也賦予英雄部隊新使命。
翻看該連近年來的工作日志,轉型跨越的“路線圖”愈發清晰:作為全軍首批列裝新型步戰車、數字化指揮系統的單位之一,他們正從傳統步兵連隊向合成作戰單元加速升級﹔開展直升機接替指揮、檢驗極寒條件下數字化裝備效能,不斷推動全域機動作戰模式下的信息化水平提升……
近年來,該連著眼打贏信息化智能化戰爭,探索走開“以戰領創、以創促戰”練兵新模式,多項新戰法受到上級肯定。在全軍基礎訓練現場會上,這支當年堅守鬆骨峰的英雄部隊,圓滿完成新課目展示任務。
“連隊先輩用生命書寫了‘以氣勝鋼’的傳奇,我們這一代軍人肩負強軍重任,必須奮力書寫英雄連隊新篇章。”夜幕下,該連官兵圍繞某作戰課題展開研練。戰車轟鳴,猶如這支英雄部隊轉型跨越的鏗鏘足音……(王 平 特約記者 曹 壯)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


































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權威資訊
報道全球 傳播中國
關注人民網,傳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