緊盯科技之變、戰爭之變、對手之變
全軍科研院所向戰為戰奮進攻關
222
點擊播報本文,約
深秋北疆,寒風扑面。練兵場上,由軍事科學院國防科技創新研究院牽頭研發的某新型作戰系統嵌入陸軍某旅實兵實裝演練,呈現出地空一體、有人無人協同的新型作戰模式。這一幕,是全軍科研院所向戰為戰奮進攻關,加速科研成果向戰斗力轉化的生動寫照。
“十四五”規劃實施以來,全軍各級科研院所堅決貫徹中央軍委決策部署,牢牢扭住備戰打仗這個核心,緊盯科技之變、戰爭之變、對手之變,在關鍵核心技術領域實現一系列突破,產出一大批服務於指揮決策、裝備建設、部隊訓練的科研成果。
各級科研院所深耕專業領域,將科研觸角延伸到演訓一線。陸軍某研究院科研團隊常年鉚在高原邊防一線,聚焦極寒缺氧環境下有關課題展開集智攻關,研發的多項成果已應用於一線點位。海軍研究院某中心緊盯未來海戰樣式,主持研發的某新型智能無人平台,在海上實兵對抗演練中充分發揮了新質戰斗力效能。空軍研究院某所將實驗室搬到部隊指揮所,開發的某系統有效提高了部隊指揮決策效率。
各級科研院所探索推行“需求—研發—檢驗—應用”工作機制,聚力破除科研與實戰“兩張皮”現象。國防科技大學與一線部隊建立常態化科研協作機制,實驗室專家定期赴部隊調研,部隊指揮員、技術骨干也被請進實驗室參與項目研討,確保科研選題源於戰位、科研成果服務打仗。為提升科研成果轉化率,各級科研院所廣泛開展科研項目實戰背景評估,對不符合戰場需求的在研項目實行“一票否決”。此外,跨院所、跨軍種聯合科研攻關成為新常態。近日,一場由軍事科學院國防科技創新研究院發起、涉及國防科技大學等院校及部隊的聯合攻關,成功在某前沿技術領域取得突破,相關成果已形成體系化應用方案。
各級科研院所積極探索建立快速響應機制,推動科研成果加速走出實驗室、直達練兵場。火箭軍某科研單位進一步提升科研技術服務練兵備戰的針對性,積極探索“訂單式”技術服務模式。他們通過走訪調研、專題授課、值班保障等方式,收集部隊保障需求,推動科研成果向戰斗力高效轉化。聯勤保障部隊工程大學某研究所採用“戰場+實驗室”模式,將科研團隊與一線部隊深度融合,打通科研成果轉化鏈路。該所研發的某型保障平台深度嵌入部隊實戰實訓,助推物資保障水平有效提升。武警部隊研究院成立技術成果轉化創新工作站,由院士團隊牽頭的科研團隊赴一線部隊開展調研攻關,走出一條“集成創新”的科研路子,讓科研成果更好服務部隊戰斗力建設。
人才是科技創新的第一資源。各級科研院所一方面大力引進和培養高層次科技領軍人才,一方面注重打造與實戰緊密銜接的創新團隊。一批科研人員在院校與部隊之間實現交流,讓科研選題的戰味、硝煙味更加濃厚。同時,一批在重大演訓和科研攻關中嶄露頭角的青年科技骨干被破格使用,走上項目負責人崗位,在科研攻關中挑大梁、擔重任。
目前,全軍科研院所正以強烈的使命感和緊迫感,持續深化科研管理體制改革,優化資源配置,努力打造與現代化作戰體系相匹配、與世界一流軍隊建設目標相適應的軍事科研體系,為打贏未來戰爭注入更加強勁動能。(何焱、記者賈啟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


































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權威資訊
報道全球 傳播中國
關注人民網,傳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