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個“士兵創新工作室”成立之后
222
點擊播報本文,約
晚上,陸軍某旅修理連第5個“士兵創新工作室”內,三級軍士長張濤俯身在工作台前,手中的萬用表筆尖在電路板間游走。工作台左側放著寫滿數據的工作日志,右側的顯示屏上,綠色波形隨著他的調試有節奏地跳動。“這個信號干擾問題,困擾我們幾天了。”他微微蹙眉,目光始終沒有離開電路板,“今晚必須攻克這個難關!”
這樣的夜晚,在修理連已是常態。前不久,本報在一版頭條刊發報道《五個“士兵工作室”落戶修理連》,讓這個基層連隊走進了全軍官兵視野。如今,記者再次探訪該連,深切感受到這裡的創新氣息。
採訪的日子裡,營區中總有幾盞燈亮到深夜。走廊對面的裝備車間裡,幾名戰士圍著一台故障檢測儀討論,地上散落著拆解開的零件﹔隔壁器材室內傳來拆卸裝備的聲響,空氣中彌漫著機油特有的氣味。5個“士兵創新工作室”仿佛一台台不知疲倦的機器,在夜色中持續運轉。
在張濤領銜的創新工作室,二級上士張彬頭戴放大鏡,小心焊接著一塊指甲蓋大小的芯片。“這是新裝備的核心模塊,每個焊點都要萬無一失。”他屏住呼吸,手中的烙鐵在電路板上劃出精准的弧線。在他身后,幾個已完成的模塊擺放在防塵盒中,這些都是他們近期攻關的創新成果。
張濤拉開玻璃展櫃,向記者展示最新研發的“某型電路板便攜式檢測儀”。這個革新設備不過巴掌大小,卻集成了多種檢測功能。他說:“上次野外演訓,我們就是靠它在短時間內定位了多台裝備的故障,為部隊搶回了寶貴的時間。”
這股創新之風,正在連隊的每個角落生根發芽。一級上士劉帥站在自己帶領的攻關小組工作台前,指著桌上攤開的裝備結構圖說:“我們已在野戰維修方面找到了新思路。”
夜色漸深,王指導員站在連部門口,望著這些燈火通明的房間,臉上露出欣慰的神色。他指向一間“士兵創新工作室”說:“這間工作室的燈,昨晚亮到了凌晨,戰士們在研究一種新的焊接工藝。”月光下,工作室窗戶透出的燈光與滿天星斗相互輝映,照亮了戰士們的創新之路。
王指導員介紹,連隊梳理各工作室的技術專長,通過“技術擂台”等形式,將創新活動深度融入日常訓練﹔他們還建立“工作室聯席會議”制度,定期組織交流研討,推動技術成果共享共用。
晚上10點已過,工作室的門輕輕打開,張濤和戰友們走了出來。此刻,星光洒在他們肩頭,與工作室裡透出的燈光交織在一起。這一刻,創新不僅是一個詞匯,而是化作這個連隊夜晚最美的風景,照亮強軍路上每一個堅實的腳步。(倪鑫磊 特約記者 廖曉彬)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


































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權威資訊
報道全球 傳播中國
關注人民網,傳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