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首页人民网首页|网站地图
总参卫星定位总站

视频报道

相关专题

北斗装备覆盖大部分团以上作战部队

  • 在北斗奠基者之一、北斗一号地面应用系统原副总设计师李贵琦看来,多年前的那场演习,深深刺痛了他的心。 两枚导弹发射后神秘“失踪”,大幅偏离了预定落点。原因查明后令人出了一身冷汗:没有外国的卫星区域信号,我们的导弹就失去了眼睛。 “没有先进的定位手段,是我们心中说不出的痛。”北斗二号副总设计师谭述森回忆说。

托举“北斗”的主力军

  •  它不是科研单位,却承担着科研任务;它不是作战部队,却承担着战备值班任务;它不是院校,却担负着人才培养任务。这支新型作战力量,就是总参卫星导航定位总站。它是应北斗的发展而诞生的。1999年12月,离第一颗北斗卫星发射仅剩10个月时间,北斗一号地面系统8大分系统中只有1个完成研制。14年来,作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队”和“主力军”,总站承担着系统的研究论证、研制建设、运行管理和应用保障“四位一体”重要职能,与研制单位“十年磨一剑”,如期建成北斗一号、北斗二号和军用时间频率三大系统,使中国一举成为继美、俄之后第三个拥有自主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

中国北斗性能不逊GPS还有独门绝技

  •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与GPS等系统兼容共用。对用户来讲,由于北斗系统的加入将享受到更优质的卫星导航服务和更好的体验。而与美国GPS、俄罗斯格洛纳斯等系统相比,除了能够提供其他系统所具备的无源导航、定位、授时服务外,“北斗”还继续保留了试验系统所具有的位置报告、短报文服务。

滚动报道

单位简介

  • 作为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队”和“主力军”,总参卫星导航定位总站承担着系统的研究论证、研制建设、运行管理和应用保障“四位一体”重要职能。历经14年艰辛创业、攻坚克难和开拓创新,他们与研制单位“十年磨一剑”,如期建成北斗一号、北斗二号和军用时间频率三大系统,使我国一举成为继美、俄之后第三个拥有自主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先后16次受到国家和军队表彰,2007年被中央军委记集体二等功。

日点击排行周点击排行月点击排行

网友互动

网友留言       [查看留言]

昵称:

总参卫星导航定位总站先进事迹

全球四大卫星导航系统

欧洲GALILEO系统
GALILEO系统是欧空局与欧盟在1999年合作启动的,该系统民用信号精度最高可达1m。计划中的GALILEO系统由30颗卫星组成。2005年12月28日,首颗实验卫星Glove-A发射成功,第2颗实验卫星Glove-B在2007年4月27日由俄罗斯联盟号运载火箭于哈萨克斯坦的拜科努尔基地发射升空。

欧洲GALILEO系统 GALILEO系统是欧空局与欧盟在1999年合作启动的,该系统民用信号精度最高可达1m。计划中的GALILEO系统由30颗卫星组成。2005年12月28日,首颗实验卫星Glove-A发射成功,第2颗实验卫星Glove-B在2007年4月27日由俄罗斯联盟号运载火箭于哈萨克斯坦的拜科努尔基地发射升空。

美国GPS系统
目前世界使用最多的全球卫星导航定位系统是美国的GPS系统。它是世界上第一个成熟、可供全民使用的全球卫星定位导航系统。该系统由28颗中高轨道卫星组成,其中4颗为备用星,均匀分布在距离地面约20000千米的6个倾斜轨道上。

美国GPS系统 目前世界使用最多的全球卫星导航定位系统是美国的GPS系统。它是世界上第一个成熟、可供全民使用的全球卫星定位导航系统。该系统由28颗中高轨道卫星组成,其中4颗为备用星,均匀分布在距离地面约20000千米的6个倾斜轨道上。

俄罗斯GLONASS系统
GLONASS是前苏联国防部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建设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冷战的产物。该系统耗资30多亿美元,于1995年投入使用,现在由俄罗斯联邦航天局管理。GLONASS是继GPS之后第2个军民两用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俄罗斯GLONASS系统 GLONASS是前苏联国防部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建设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冷战的产物。该系统耗资30多亿美元,于1995年投入使用,现在由俄罗斯联邦航天局管理。GLONASS是继GPS之后第2个军民两用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中国北斗(COMPASS)系统
中国卫星定位产业的发展速度有目共睹,在此背景下,基于经济利益和国家安全的考虑,中国开始建设自己的北斗全球卫星定位导航系统。该系统的空间段由5颗静止轨道卫星和30颗非静止轨道卫星组成,提供开放服务和授权服务两种模式。012年左右系统将首先具备覆盖亚太。

中国北斗(COMPASS)系统 中国卫星定位产业的发展速度有目共睹,在此背景下,基于经济利益和国家安全的考虑,中国开始建设自己的北斗全球卫星定位导航系统。该系统的空间段由5颗静止轨道卫星和30颗非静止轨道卫星组成,提供开放服务和授权服务两种模式。012年左右系统将首先具备覆盖亚太。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建设历程

时间 事件
1985年 中国科学家开始研制中国自己的卫星导航系统,并以一个中国传统文化中寓意光明和方向的星座——“北斗”命名。由此,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设拉开序幕。
1985年10月 在一次由中国科学院和解放军总参谋部测绘局(现更名为“测绘导航局”)联合召开的会议上,我国著名电子学专家、“863计划”倡导者之一陈芳允院士介绍了利用地球同步卫星进行定位和通信的设想,解决快速定位与通信问题。这一理论后来被归纳为“双星定位”,成为日后北斗计划的奠基理论
1994年 前期论证工作基本完成,北斗正式立项,并提出了“三步走”的战略目标。即:第一步,2003年建成了北斗卫星导航试验系统(北斗一号),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拥有自主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第二步,建设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北斗二号),2012年左右形成覆盖亚太大部分地区的服务能力。第三步,2020年左右,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形成全球覆盖能力。
2000年10月 北斗导航系统的第一颗卫星正式送入轨道。时隔两月,第二颗卫星成功发射。此刻,从提出理论,到发射卫星上天,北斗计划已经走过15年。
2003年12月 北斗一号系统正式开始向国内用户提供服务,目前已拥有13万军民用户。
2008年 在四川汶川特大地震中,北斗系统独有的短报文通信功能发挥了重要作用。如今,中国军队的导航和授时方式已经逐步由GPS向北斗转换,而金融、电力、渔政和森林防火等民间领域也逐渐尝试使用北斗系统。
2012年10月26日 北斗系统成功发射了第16颗卫星,完成卫星组网。
2012年12月28日 北斗二号系统正式开通运行,服务区域覆盖亚太地区。

责任编辑

责任编辑:黄子娟
联系电话:010-65368370
电子信箱:junshi@people.cn.cn
发布日期:2013年11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