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军事

走访海战古战场:痛,让人铭记;恨,令人奋发

2017年04月19日08:42 | 来源:解放军报
小字号

4月中旬,海军西沙某水警区组织官兵到琛航岛烈士陵园祭扫英烈。图为某守备营营长田艳博在海战纪念碑前为官兵讲述海战故事,激励官兵扎根西沙,建功西沙。 夏锦摄

4月中旬,北海舰队某基地组织官兵参观甲午战争古战场遗址,引导大家目睹繁荣思源头、感受变化明责任。图为官兵们在黄金山炮台宣誓。刘志浩摄

抚今追昔常思责

“一个旅顺口,半部近代史”。这个甲午战争的古战场,遍布着黄金山炮台、万忠墓、二零三高地、东鸡冠山北堡垒等历史遗址,每一处都是饱蘸血泪的大课堂。

硝烟早已散去,但留下的历史教训却不容每个人忘却。对于驻守在此的北海舰队某基地官兵来说,聆听历史回响,时刻警钟长鸣,已经成为他们入伍后的必修课。

白玉塔下,山海之间,英雄雕塑巍然耸立,甲午战场的血雨腥风和厚重沧桑的历史文化渗透在残垣断壁中。

“我在旅顺生活了16年,对她的了解就像故乡一样熟悉,旅顺在近代一百年里经历了重重劫难,成为浓缩着中国近代史的天然博物馆。跨越世纪的海风虽然吹散了战争的狼烟与血腥,但思危才能居安,能战方能止战……”海军节前夕,记者来到某机动救捞中队时,恰好赶上他们开展“驻地历史知多少”活动,四级军士长李红亮精彩的演讲获得许多官兵称赞。

多年来,该基地采取“请进来”与“走出去”模式,通过开展“我的驻地我的家”主题活动,组织“我眼中的旅顺口”专题演讲,举办“我走旅顺”图片摄影展、甲午战争故事会、“勿忘国耻、奋力强军”歌咏大会和“海上长城”主题读书演讲比赛等方式,引导官兵学习驻地历史、游览战争遗址,把教育课堂向社会延伸,引导官兵在历史的转换和对比中强化使命担当,汇聚起能打仗、打胜仗的澎湃能量。

甲午古战场,处处是课堂。该基地还广泛开展以“铭记历史,矢志打赢”为主题的 “五个一”活动,即一次讨论交流、一次参观宣誓、一次影片展播、一次主题演讲、一次海军史竞赛,引导官兵在感悟历史中强化忧患意识,培塑血性作风。在网上观看纪录片《北洋水师》后,潜水班班长王立志告诉记者:“作为海军军人,就要具备驾舰直撞‘吉野号’的无畏勇气!”

国殇警世,史鉴励人。“洋务运动与明治维新几乎同时起步,但北洋水师却在甲午海战中全军覆没,惨痛的教训值得我们深思……”在“警钟长鸣、立志打赢”主题讨论中,官兵直抒胸臆,追问败亡启示。

“和平积习,祸国殃军;实干兴军,字字千钧!”某潜艇试训基地政治部副主任庄乾军的话,得到官兵的认同。大家在讨论中说道:“海上安全形势复杂多变,我们一定要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精神,绷紧战备弓弦,苦练军事技能,捍卫‘中国梦’,献身‘强军梦’!”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凭栏遥望古战场,新一代海军官兵的铿锵誓言,在海天间回响:“建设强大海军,争当打赢尖兵!”

晓峰岭上远眺,海依旧是那片海

“那六天洒流五千英雄血,这一仗打痛每颗中国心。”舟山鸦片战争遗址公园门口的这副对联,记录着1841年9月,葛云飞、王锡朋、郑国鸿三总兵率5000余名将士,抗击英军进犯战舰,与敌人血战殉国的故事。

晓峰岭山顶之上,花岗岩雕刻成的“三总兵”目视海疆神情坚毅;山脚下,驻守的是一支与共和国同龄的海上雄师——东海舰队某驱逐舰支队。

海还是那片海。在雕像的注视下,山脚的军港里,战舰数量越来越多,装备越来越现代化,出海间隔越来越短,舰艇平均每年在海上执行各项战备演训任务的时间超过200天……一艘艘新型战舰从这里解缆起航,走向深蓝。

最近一批远航编队的起航时间是4月1日,由黄冈舰、扬州舰和高邮湖舰组成第二十六批护航编队远赴亚丁湾。今年的海军节,这支远航编队的官兵注定是要在大洋上度过。临行前,正值清明时节,即将执行远航任务的官兵代表攀上晓峰岭,祭扫100多年前的海战英雄。

在一幅幅外国人绘出的定海地图前,官兵依稀能辨出军港所处的位置。穿越时光隧道,在一处处历史遗迹前、在一个个当年海战留下的弹坑前,官兵一路观看一路思考。

结合重要时间节点、舰艇航经特殊海域等时机,随机开展教育活动,引导舰员承英雄志、做英雄兵,是该支队坚持多年的做法。

“今天,我们如何用实际行动告慰先烈英灵?”常州舰出海途经一江山岛海域时,组织官兵进行海上祭奠。“是先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今天的幸福生活,如今钢枪交到了我们手中,如果战斗在下一秒打响,我一定会毫不犹豫、勇往直前!”常州舰主炮兵魏智星斩钉截铁地说。

支队军史馆坐落在晓峰岭山脚下,与山顶的舟山鸦片战争纪念馆遥相呼应。纪念馆记述的是曾经的血战史,军史馆陈列着支队组建以来的发展历程。从海战“七战七捷”,到现在多批次的亚丁湾护航、中外联演任务,官兵在驶往深蓝的航程中,犁出了中国海军一道又一道壮美航迹。

军史馆里,一块新展板引人注目。2016年2月5日,以该支队舰艇为主的152舰艇编队,历时309天,航程5.23万海里,横跨3大洋5大洲,圆满完成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护航和环球访问任务后返回军港,创下了一次执行任务时间最长、航经海域最广、总航程最远、访问国家最多、中外联演最多等多项纪录,续写了人民海军远海军事实践的新篇章。

“舰艇编队进行环球航行,综合考验一个国家的全球导航定位能力、全球信息通讯能力、全球气象分析掌握能力、全球航行支援保障能力,这些都要有国家实力和国际地位作为支撑。”时任152舰艇编队预备指挥所政委的董晓波自豪地说。

历史映照未来。该支队军港码头的各个主通道上,两旁灯箱张贴着支队历年来涌现出的英雄模范人物:解放一江山岛战役的革命烈士王同馨,全军爱军精武标兵、被誉为“海军宝贝”的一级军士长陈光明,舍身火海救人的“全国见义勇为英雄”阳鹏……

在这英雄辈出的部队,韦慧晓从航母走来。头顶“中国第一艘航母上的首位女博士军官”“中国海军首位女副舰长”光环的她,有着传奇经历:中山大学地球科学系博士毕业,曾赴西藏支教,到北京奥运会当志愿者……2010年10月底,她凭着一封厚厚的自荐信,成为我国首艘航母的女舰员,后又调往晓峰岭山脚下的某驱逐舰支队。

她的传奇,源自不停地追逐梦想。站在新型导弹驱逐舰长春舰舰艏处,韦慧晓注视着山顶上的英雄群雕,她的心里装着另外一片天空、另外一片深蓝……

刘公岛上沉思,岛已不是那座岛

即将到来的海军节,对于北海舰队某训练基地某学兵大队政委李维忠来说,有着特殊的意义——选择自主择业的他,不久后将脱下心爱的军装,这也许是他在军营度过的最后一个海军节。

北洋海军提督署、铁码头、水师学堂……这个面积仅3平方公里的刘公岛,处处都是中日甲午海战遗址遗迹。李维忠所在的某学兵大队,就与曾经的北洋水师学堂比邻而居。

100余年前,水师学堂仅仅办了4期、毕业30余名学员,就因甲午战争爆发被迫中断办学。而现在的这所“水兵学校”,跟随着人民海军的壮大步伐一同发展,成为刘公岛的一张新名片。

“从1953年新中国第一批海军学员登岛学习,到如今已有10万余名水兵在这里完成专业培训,走上各型主力舰艇一线作战岗位,其中有20余人成为共和国的将军。”“干龄就是岛龄”的李维忠,对岛上的一切再熟悉不过了。他大学毕业后就一直铆在岛上,与水兵为伴,度过了20多年激情燃烧的岁月。每年秋季,就像大学开学一样,来自全国各地向往海军的青年汇聚于此,在9个月的时间里完成由民到兵、由普通一兵到舰艇水兵“两个转变”,领取舰艇专业合格证后奔赴万里海疆。“桃李满天下”,这是让他最感欣慰的事。

然而,很多学兵并不知道李维忠即将离开部队了,眼前这个肤色黝黑的李政委还跟以前一样,干劲丝毫不减,一如往昔全身心扑在工作岗位上。他说:“在岛一天就得干好一天。”

就像这所日日新的现代化军营一样,老海岛的激情不会被岁月消磨殆尽。军医丁光武从学兵到军医,“岛龄”整整29年,人送外号“刘公岛上一根钉”。

刘公岛水兵最亲近的,除了班长,就是医生丁光武。海岛天气寒冷,容易生病,每到冬天,丁光武就格外忙。天天往操场跑,往士兵宿舍里钻,虽然大都是些头疼脑热的小毛病,但看到这些年龄跟自己孩子相仿的学兵,他都格外用心。

教员王鹏是不折不扣的“岛二代”,从小在刘公岛上长大,还在岛上念过小学。他是“看着”丁光武从叔叔变成战友的。

2007年,王鹏大学毕业后,想起刘公岛导弹教研室缺教员,毅然选择了回岛任教。刘公岛生活不方便,遇上极端天气,半个月出不了岛也是常事。母亲心疼孩子:“岛上居民很多都搬到大陆,你偏要往岛上跑!你爸最好的时光都留在岛上了,你可不能走这条路!”

在上不上岛这个问题上,曾在岛上服役24年的王永庆给儿子投了赞成票。

一上岛,王鹏就赶上了大队教学模式改革。那段时间,他整天跟着老教员问这问那,在实验室一待就是一晚上。凭着这股韧劲,在海军训练机构“四会”教员授课比武中,王鹏初生牛犊不怕虎,夺取了士官组第一名,还荣立二等功。

现在,王鹏已经是一名四级军士长,成了和他父亲一样的老海岛。像王鹏这样,沿着父辈足迹继续守岛的就有几十人之多,年复一年,以岛为家。他们都说,刘公岛军营有着独特的魅力。

“刘公岛,不仅仅是一个岛。”对于这句耳熟能详的广告语,岛上军民都有各自的解释,难有统一的答案。冬去春来,时空变换,驻守在这里的一茬茬海军官兵,每个人都用行动书写和延续着属于自己的守岛故事。

擎旗自有后来人

闽江之畔,山水之间,马尾海战英雄雕塑巍然矗立。雕像毗邻处就是福州船政学堂旧址,这所中国第一所近代海军学堂,曾是“中国近代海军的摇篮”。1884年,中法马尾海战爆发,福建水师几乎全军覆没,曾经荣耀一时的马尾港也成为了耻痛的民族之殇。

昔日海战场,今成大课堂。船政文化博物馆感受当年海战战况、昭忠祠前瞻仰海战英烈雕像、中坡炮台抚摸战火劫掠的断壁残垣……海军东海舰队某基地盘活马尾港遗址资源开展教育,为激励官兵献身强军实践提供不竭动力。

4月初,某岸导团组织刚分配下来的新兵到马尾港参观,女干部刘园主动担任解说员。

“历史是映照现实的镜鉴,是启迪未来的教科书。落后就要挨打,我们必须居安思危,不再让历史悲剧重演!”刘园完整流畅的表达、对马尾海战史“一口清”“问不倒”,再加上恰到好处的点评,不仅受到官兵欢迎,也吸引了前来参观的群众。

刘园并非专业解说员出身,为了使解说更生动感人,她利用业余时间“做足了功课”,查阅了大量马尾海战的历史资料,了解到很多历史细节、人物对话和生动故事。

像刘园一样,在该基地还有10余名义务解说员。每逢新兵入营,或者部队开展参观祭扫等活动,她们都积极主动地为大家义务解说。

着眼丰富教育手段,基地机关还组织力量,搜集马尾港历史影像资料,制作成反映中国海军发展历程的《马尾记忆》短片,挂到局域网上供大家观看,受到官兵的欢迎。某护卫艇大队下士陆仁顺利用自己专业特长,制作出“马尾港,我的沉痛记忆”影像专栏,向海岛官兵宣讲马尾港历史。

今年清明,基地警卫连组织新兵徒步行军,到马尾船政遗址进行参观凭吊。宣誓仪式后,在印有“牢记历史,勿忘国耻”的横幅上,一名新兵除了签上自己的名字,还郑重写下一首诗句铭志:“先烈九泉应笑慰,擎旗已有后来人”。(陈国全 黄亮等)

(责编:王璐(实习生)、黄子娟)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