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就梦想着有一天穿上军装、走进军营的汪成海,始终追梦未圆。为此,他大学毕业后走上政法战线,之后又转任国企老总。
这些年来,无论工作岗位怎样变换,他热爱武装工作、关心支持国防事业的情怀一直没有变。
“五一”节前夕,笔者来到玉树采访,只见汪成海身穿迷彩服,正带领玉树州民爆服务站的7名民兵,在结古镇西杭村山沟里的石岩爆破工地上忙碌着。牧民群众告诉笔者,4年多来,在玉树灾后重建的一线,经常可以看到汪成海总经理和他的民兵义务服务、实施爆破作业的情景。
玉树地震后,玉树州爆破服务站被编为玉树县应急民兵三连,担负着为玉树灾后重建提供爆破服务的重任。按照县人武部的统筹安排,汪成海成立了30人的参建队伍,坚持以劳养武的方式参与地方灾后重建,先后在仲达乡、下拉秀乡、吉尼赛乡和当卡寺、仲达寺等乡镇寺院,为灾后重建提供了高效、优质、低耗的爆破服务。
汪成海向笔者介绍,应急民兵三连的民兵,来自玉树州民爆服务站的各个岗位,全体员工130多人,下属5个分站,熟悉村社情况,经过严格的军事训练,具有守纪律、听指挥和突击力战斗力强的特点。灾后重建全面展开后,汪成海带领民兵,帮助受灾群众清理地震废墟7万多立方米,帮助群众搬运各类物资3700多吨,并义务为玉树县仲达乡、囊谦县吉尼赛乡修建乡村公路和当卡寺拆除震裂寺院房屋实施爆破作业。
一段时间,汪成海发现,外来民工因为不适应高寒缺氧气候,大多数出现强烈的高原反应;加之生活条件艰苦、工作环境恶劣、健康难以调养、语言交流困难,不少外来民工无法适应而辞工回家,工地上一时间出现用工荒,难住了援建单位。于是,他发挥当地民兵适应高原、熟悉地域、语言相通、吃苦耐劳等优势,主动与援建单位牵线搭桥,组织民兵当工人、做翻译、签订劳务合同,既缓解了一些援建单位工人短缺的困难,又解决了爆破服务站劳动力过剩的问题。
在为灾后重建提供爆破服务的同时,汪成海组织应急民兵积极参加军事训练,并为连队配备了警棍、头盔、盾牌和锅灶等应急战备物资,先后多次带领民兵在玉树县主要街道、文成公文庙和西杭等重要地域执勤巡逻,为玉树灾后重建和维护社会稳定发挥了保驾护航作用。(谢 鹏 郭海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