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军事

把“花架子”(彻底砸烂国防视线·聚集战斗力标准④)

2014年07月21日11:04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把“花架子”彻底砸烂(国防视线·聚集战斗力标准④)

核心阅读

陆军39集团军某防空旅坚持以战斗作风抓训练、抓管理、抓建设,坚持盯着未来战场而不是比武考场,瞄准潜在对手而不是荣誉奖牌,保持备战状态而不是生活常态,在全旅上下形成了“聚焦中心不散光、训练标准不打折、奖惩分明不迁就”的鲜明导向,战斗力建设迈上新台阶,被总部评为全军军事训练一级旅。

领导带头,全身心浸泡在战斗环境中

高温酷暑灼人,在陆军39集团军某防空旅的野外训练营,记者一头扎进野战帐篷。本以为会凉快一些,没想到里面更加闷热。

帐篷里,一派战斗景象。旅长刘鑫从指挥位置上抬起一张黝黑的脸:“我们春节后就拉到这里驻训了,离开营区时,树叶还没长出来,等树叶落完了,我们才会返回营区。”

和平环境,是锻造军队战斗力的大敌。2014年初,防空旅党委总结近年来战斗力建设的经验教训时,从作风层面进行了深刻反思:没有战斗化的生活,就没有战斗的作风!一定要想办法创造一种接近于实战的战备、训练、管理条件,把官兵浸泡在战斗环境中,为强化战斗意识、培养战斗作风提供支撑。

新年度训练一开局,旅党委一班人就展开了一系列行动:

旅长、政委率常委全部住进连、排、班,深入进行调研和动员;

把一年一度的常规营区训练改变为一开年就进行5至7个月的野营强化训练;

创新驻训方式,充分利用战术训练场离海域比较近、与山地接壤、有广阔的平原衔接等条件,一揽子模拟进行山地作战、平原作战、濒海作战;

领导干部带头,按打仗的标准设计一日生活,全天候安排战训内容,充分设想强敌因素,创造更加逼近战争现实的野战驻训环境。

头一两周,官兵们坚持住了。时间一长,问题来了:松懈、麻痹、敌情观念弱化等问题显现。

一场围绕战斗作风的整肃行动迅速在全旅展开。“端正训风,从我做起!”旅领导把驻训和战斗作风建设挂起钩来、与干部考评和训练成绩评定联系起来,以现场纠治、立说立改的方式,狠抓了一个过程,实战化氛围再一次浓厚起来。

旅里有一套新型指挥系统,列装后一度因为“娇贵”派不上用场。这次驻训,旅司令部组织精干人员全力按作战要求开发其使用潜力,率先在全军防空兵部队打通数据、火控和指令链路,使指挥手段发生质的飞跃。

从难从严,按打胜仗标准抓战斗训练

这是一场未打招呼的夜间演练。

深夜,敌情通报骤然下达。旅指挥所紧急启动接敌预案。全旅在暗夜中行动起来。

紧张而强烈的战斗气氛,让记者也随之振奋。

很快,部队拉出了野营驻训区,向远方的作战阵地奔去。一路上,检验“动、联、打、管、防”能力的作战行动,穿插实施,部队得到全面锤炼。

“快速反应能力和综合战斗素养,只有在极其严格的条件下才能真正培养起来。”旅政委谷立峰告诉记者。

从难、从严,应急、应战,这就是防空旅抓战斗力生成的“秘诀”。

仅是夜间训练一项,他们就区分晚间、深夜、凌晨3个时段和满月、半月、无月等条件,探索了“先黄昏后夜间、先星夜后暗夜、先半宵后通宵、先夜训日后夜训周”和“黄昏筹划战斗、深夜组织机动、凌晨实弹射击”等夜训模式,并形成了《防空兵夜训纲要》等学术成果。

经常性战备水平是部队作战能力的重要指标。他们采取“集智攻关定标准,日常实练查问题,演训活动估能力”的方法,为全旅所有人员、所有车辆和所有库室逐一制作“一册三卡”,狠抓日常战备综合整治,规范了战斗准备“五个常态”“三个提前”的具体措施。

前些年,一度为了保安全,有的单位搞过“保姆式”管理。2013年底,旅组织95式步枪实弹射击考核时,指挥一连一名战士由于操作不当,导致一发子弹从膛内跳出,他立刻喊了报告,组织射击的干部帮助他把枪击复位,并把子弹压入弹夹。这一幕被刘鑫看在了眼里。考核讲评会上他严肃提出:“今天的情况在战场上随时可能出现,这样的保障会让我们的战士付出生命代价的,真到了战场上谁来为你装子弹?”

仗怎么打,平时就怎么练! 一系列纠正“保姆式”管理的举措随之形成。

敌情威胁下的快速机动,一直都是一道难题。受士兵服役期限制约,新补入的驾驶员需要在最短时间内形成战斗力。以往,这个过程拉得很长。2012年以来,防空旅转变了按部就班的培训方式,直接将新司机拉到海训场和预设战场,练负重爬坡,练冰雪路段驾驶,练盘山道开进,练夜间机动。每名驾驶员都行驶500公里以上,12个难点课目人人过关,一一攻克。

较真碰硬,把“水分”彻底挤干

平时“开虚花”,战时“流实血”。这是记者在防空旅听到的官兵挂在嘴边最多的一句话。这样的感悟,来源于对以往战斗力建设经验教训的深刻反思。

为彻底砸烂中看不中用的花架子,旅党委提出了“三个一”的要求:险难课目组训一个不能少,严酷环境野战训练一项不能丢,实战化技能考核一条不能缺。

防空旅在每年的训练讲评中,都有一个“挤水分”的动作。凡是过时的、虚浮的、形式化的练兵做法,一律公开批评。与打胜仗目标相背离的队列化、操场化、程式化的练兵模式,被坚决摒弃。

一次,防空旅担负军区“防空兵山地实战化演练观摩活动”任务,所有武器装备都要上到接近最大爬坡能力、相对高差达150米的高山。有些机关干部感觉危险系数太高,建议适当降降标准。

旅党委感到,降低标准条件,虽然保了安全的指标,但却丢了打赢的指数。这绝对不能容忍。

为确保上得了高山,抓得上陡坡,高标准完成训练课目,他们自主创新研制了电动绞盘、雷达快速转移导轨等10类1000余件实战化器材;探索了车炮陷入冲沟时自救、狭窄路段车炮原地调头等16种山地机动方法;总结了缓坡自动力“开”、急造军路“牵”等7种快速上山和下山的招法;采取高炮、导弹集火射击、分火射击、转火射击的多种射击方式,完成了夜间射击、行进间射击、直瞄射击、拦阻射击等课目。

这些更适应作战要求的做法,已在全军区得到推广。

分享到:
(责编:徐金玉(实习生)、闫嘉琪)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