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贯彻“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全力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梁蓬飞

2015年03月13日05:55  来源:中国军网
 
原标题:深入贯彻“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全力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李爱平代表——

  军民融合是强军兴军的必然

  ■本报记者 梁蓬飞

  “实施军民融合战略是大势所趋、发展所需。”走出会场,军队人大代表、总参某部政委李爱平谈到,习主席的重要讲话,从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开创强军兴军新局面的战略高度,明确了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格局目标、基本思路和工作重点,为实现富国与强军的统一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努力方向。

  李爱平代表谈到,推进军民融合由初步融合向深度融合转变,关键要解决好融得不顺、融得不好的问题。为此,他提出五点建议:一是从观念上改,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全局的高度推动军民融合,破除行业壁垒、利益藩篱,主动融合、积极融合、自觉融合。二是从顶层上统,加快实施军民融合战略规划,制定清晰路线图,从根本上保障军民融合发展与国家安全形势相适应、与经济社会发展相一致。三是从机制上促,明确中央、地方、军队和政府在军民融合中的相关职责。四是从方法上创,适应国家安全利益和发展由传统领域进一步向海洋、太空、网络等多维领域拓展的要求,重点在关键技术攻研、武器装备研发、尖子人才培养等方面,进一步丰富形式、拓展范围、提升层次,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跃升。五是从法治上管,修订现行法律法规中不利于军民融合发展的条款内容,完善军民通用标准体系,充分发挥法律法规的规范、引导、保障作用,以法治化促进军民融合规范化。

  (本报北京3月12日电)

  王树代表——

  站在全局的高度强化责任担当

  ■本报记者 扶 满

  “军民融合是全面增强国家战略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决策。”聆听了习主席重要讲话后,军队人大代表、南京政治学院院长王树谈起了自己的体会。

  “军民融合既是我军的光荣传统,也是适应现代战争特点和战略筹划的客观要求,更是实现党在新形势下强军目标的必由之路。”王树代表说,“实现这一目标,必须站在党和国家发展全局的高度强化责任担当,肩负起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任务。”

  如何才能肩负起这一重任?王树代表提出四点建议:一要强化大局意识。当今世界,科技革命、产业革命浪潮迭起,新军事变革风起云涌,国防与经济、军用与民用的壁垒日益打破,界限日益模糊,深化军民融合必须树立一盘棋思想。二要拓宽融合领域。过去的军民融合主要集中在后勤、装备等领域,新的历史时期,军民融合应更多地在太空、网络等领域拓展,向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核防护等方面深入。三要坚持双向跟进。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既有利于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从经济建设中获得更加深厚的物质支撑和发展后劲,也有利于经济建设从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中获得更加有力的安全保障。四要善于战略造势。通过科学预见和把握未来战争趋势,对军民融合发展进行宏观协调、整体布局,创造有利的战略环境和战略态势。

  (本报北京3月12日电)

  戴旭光代表——

  要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

  ■本报记者 张晓祺

  “军民融合,既是兴国之举,又是强军之策。习主席在解放军代表团发表的重要讲话,为军民融合发展勾勒了新的宏伟蓝图。”军队人大代表、第四军医大学政委戴旭光指出,“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必须强化大局意识,树立一盘棋思想,时刻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思考问题、推动工作。”

  长期以来,少数单位习惯于高筑“围墙”,层层“加锁”,把军事技术与民用技术人为隔离。“只有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实现思想上的融合,才能破除传统中的禁锢,走出自成体系、自我发展、自我建设的局限,实现体制和机制上的深度融合。”戴旭光代表说。

  近年来,军队医疗卫生事业在军民融合式发展道路上不断创新,应急医学救援力量、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等纳入国家一体化建设,军地医学科技合作持续深化,但在体制机制等方面仍存在一些“瓶颈”。戴旭光代表建议,要通过健全军地合作对话机制等途径,进一步促进军地优质卫生资源“无缝”对接。

  第四军医大学是国务院批准的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单位,也是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十一五”以来,学校共获得1800余项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奖励,近4年连续获得5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我们将继续发挥人才技术优势,为西北地区培育更多的医疗专业人才,持续做好军民融合这篇大文章!”戴旭光代表说。

  (本报北京3月12日电)

  张育林代表——

  树立与形势发展相适应的思维方式

  ■本报记者 邹维荣

  聆听了习主席的重要讲话,军队人大代表、总装备部副部长张育林说,加快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是我们党统领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大战略、大文章、大思路。

  张育林代表认为,在当前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大背景下,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首先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牢固确立与形势发展相适应的思维方式,以观念更新推动国防和军队建设创新发展。要强化大局为上的理念,站在国家战略高度思考和谋划军民融合发展,自觉像当年搞“两弹一星”那样抓军民融合,切实解决不想“融”、“融”不进等本位主义思想,自觉在大局下行动。要强化法治保障的理念,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军民融合发展,着力解决体制不完善、管理不衔接、职责不清晰、政策不配套等问题,为军民融合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法治保障。要强化创新驱动的理念,坚持走国防科技创新与战略性支柱产业融合发展之路,促进军民高技术双向转移,实现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的创新发展,推动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要强化人才先行的理念,发挥高素质人才对军民融合发展的战略支撑作用,健全完善军民融合人才培养体系,推进军地科技、管理人才双向流动,加强人才资源整合,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上引领军民融合大发展。要强化共同担当的理念,把军民融合作为军地双方的共同责任,找准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的切入点、结合点、共振点,通过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力量共用、项目共建,实现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双赢共进”。

  (本报北京3月12日电)

  白文奇代表——

  加快形成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

  ■本报记者 尹 航

  习主席强调,要加快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军队人大代表、济南军区副政委兼海军北海舰队政委白文奇说,习主席的重要指示为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指明了努力方向,我们要切实下深功夫、实功夫,推动军民融合形式不断丰富、范围不断拓展、层次不断提升。

  白文奇代表谈到,要大力整合资源,积极鼓励引导地方经济主体将其优势资源投入国防建设,充分发挥先进军工技术、国防项目对经济建设的辐射带动作用,建立健全军地资源共享机制,推动形成全要素融合的格局。要深化军地联合,在推进重点领域军民融合的同时,以军事需求为牵引拓展军民融合范围,加快重大基础设施、海洋、网络信息等新兴领域的军民融合,努力探索金融、物流、通信等服务业领域军民融合的途径方法,抓紧研究制定各领域、各行业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时间表、路线图,推动形成多领域融合的格局。

  “要努力形成高效益融合的格局,确保军地资源得到高效利用。”白文奇代表说,要在使用政府行政手段的同时,发挥价格机制的导向作用、竞争机制的优胜劣汰作用、市场供求机制的调节作用、利益补偿机制的激励作用,确保将最先进的技术、最优秀的人才纳入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不断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实现军民融合各利益主体之间的互利共赢。

  (本报北京3月12日电)

  宋琨代表——

  统筹军地资源加速推进融合

  ■本报记者 张军胜 刘一伟

  “习主席的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中国特色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高瞻远瞩、思想深邃,内涵丰富、指向鲜明。”军队人大代表、空军副政委宋琨说,“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既是兴国之举,又是强军之策,事关国家安全和发展全局,事关中国梦强军梦的实现,对于统筹推进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走开具有中国特色的富国强军之路,必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结合工作实际,宋琨代表谈到,空军按照“需求主导、主动作为、双向融合”的思路,完善“产、学、研、用”配套衔接的融合机制,在空天、信息等关键领域,在军用机场开放、军事人才培养、技术装备研发、社会化综合保障等方面,逐步构建与国家部委、地方政府、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军地企业有机结合的军民融合发展体系,为空军建设发展和战略转型提供了有力支撑,发挥了重要作用。

  宋琨代表认为,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有利于统筹军地资源,实现“一份投入、两份产出”;有利于破解国防和军队建设难题,加快新质战斗力生成。国防和军队建设只有深深植根于国家经济科技发展体系之中,才能不断吸取营养、获取能量。我们要进一步强化富国与强军相统一的大战略意识、经济社会发展与国防建设相适应的大规划意识、军地深化改革步调相协调的大格局意识,切实做好军民融合这篇大文章。

  (本报北京3月12日电)

  梁晓婧代表——

  坚持问题牵引 深化改革创新

  ■本报记者 费士廷

  今天,军队人大代表、第二炮兵某部政委梁晓婧走出解放军代表团第三次全体会议会场,对肩负的责任担当有了更加清醒的认识,特别是对习主席关于军民融合要“坚持问题牵引”的论述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梁晓婧代表说,习主席的重要讲话,吹响了军民融合发展的时代号角,对于走好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发展路子、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对于有效破解当前军民融合发展存在的体制性障碍、结构性矛盾、政策性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梁晓婧代表说,目前,我国军民融合发展还存在思想观念跟不上、政策法规和运行机制滞后、工作执行力度不够等问题。

  梁晓婧代表说,推动军民融合发展要坚持以这些问题为牵引,深化改革创新,拿出思路举措,正确把握和处理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的关系,以强烈的责任担当推动问题解决,使两者协调发展、平衡发展、兼容发展。坚持融合发展与军事斗争准备发展相适应、与我军现代化建设进程相适应、与地方经济产业结构布局调整相适应,通过宏观计划调控和市场自主调节,整合军地各方资源优势,打破军地壁垒、军民界限,实现资源配置在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中的优化整合,形成“相互促进、协调发展,一份投入、多重收益”的良性格局。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从解决体制机制这个根本问题入手,破解一切妨碍发展的突出矛盾,在军民融合上谋求更大发展。

  (本报北京3月12日电)

  陈舟代表——

  夯实军民融合发展的基础

  ■本报记者 张军胜

  “习主席的重要讲话,站在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的高度,科学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为新形势下加快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国家战略指明了前进方向。”聆听习主席讲话后,军队人大代表、军事科学院研究员陈舟深有感触地说,应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建设,夯实军民融合的基础。

  “可考虑从顶层上加大统的力度。”陈舟代表结合多年从事军事战略理论研究的实际谈到,体制机制建设是推进军民融合向深层次发展的关键环节和组织制度保障,必须在国家层面加强统筹协调,发挥军事需求主导作用,在更广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上把国防和军队建设融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体系之中,实现两个进程相一致、两个战略相配套、两个体系相兼容,形成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同步提高的局面。

  为此,陈舟代表建议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建立军地协调机制,实行信息通报、工作会商和任务协调等制度。二是建立军地需求对接机制,加强协调配合,把规划落到实处,军队应适时提出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军事需求,更加主动地将国防和军队建设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体系,地方党委政府应坚持军民一盘棋思想,更加注重把经济布局调整与国防布局完善结合起来。三是整合利用国家和军队资源,形成共享机制,实现资源利用效益最大化。

  (本报北京3月12日电)

(来源:中国军网)

图片聚焦

视频新闻

  1. 2020奔跑瞬间盘点,哪个触动了你?
  2. 8848.86米!致敬攀登高峰的中国人
  3. 旅客心脏不适 乘务员跪地40分钟守护

热点排行

  1. 为民族复兴创造良好人口环境(人民时评)
  2. 中共辽宁省委组织部公告
  3.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
  4. 全国政协委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
  5. 人民网评:要始终坚持和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