锻造新型后勤保障人才

高东广

2015年03月22日02:48  来源:中国军网
 
原标题:锻造新型后勤保障人才

  后勤领域适应信息化作战,培养新型高素质保障人才应把握好以下几点。 个体素质上突出“全能型”。未来信息化战争是新科学、新技术、新装备、新理论的对抗,其本质是以人才智力为核心的全面较量。近几场局部战争表明,信息化战争需要既懂政治又懂军事,既懂指挥又懂技术的新型高素质人才。随着高新精尖技术在后勤保障领域的广泛应用,后勤保障理念、保障手段、保障方式方法都发生了深刻变革,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动态可视为特征、以精确保障为核心的信息化保障模式渐趋形成,要求后勤保障人员必须具备“全能”的素质能力。军政素质要过硬,不论是作战人员还是后勤保障人员,都必须具备优良的军政素质,科学把握信息化作战制胜机理,熟悉掌握高新作战和后勤保障装备,特别是熟练高效运用处理信息能力。同时要有较高的科技素质,能够熟练运用信息手段,实施信息化作战条件下的后勤保障。要善于创新,在后勤指挥与保障活动中勇于走在前面,如创新后勤组织指挥、创新立体保障方式等。

  人才结构上突出“整体优”。军事后勤变革必然引发后勤结构变革,这就要求后勤保障人才结构必须优化。显然,从信息化作战后勤保障需求来说,需要突出强调军兵种、专业勤务和专业技术人才。实现保障人才资源配置上的优化,适当增加军兵种后勤比例,适当减少陆军人员所占比例显得尤为重要。要适当调整各专业勤务人员比例结构,着眼信息化作战后勤保障需求,提升信息化后勤指挥、管理和保障人员编制员额。适当提高工程技术人员比例,充分考虑近些年高技术保障装备配发部队数量越来越多的情况,增编高技术保障装备维修与研发人员比例。

  培养方法上突出“开放式”。后勤领域是军事经济的主管部门,后勤系统与地方具有军民通用性较强的特点。因此,应将后勤保障人才更多地纳入国家教育和人才培养的大系统,实施“开放式”培养。坚持军地通用型信息化人才主要依托国民教育实施,军队专用要求高的信息化人才主要由军队院校培养,切实走出军民共育、资源共享、军地合力培养后勤保障人才的集约化路子。不仅仅在院校之间、军地之间,甚至国际间进行常态化交流培养,要广泛采取校内教学、校外教学、委托教学、远程教学以及“请进来”“走出去”等开放式、协作式教学相结合的办法,使教学训练开展得更灵活、更深入。

(来源:中国军网)

图片聚焦

视频新闻

  1. 2020奔跑瞬间盘点,哪个触动了你?
  2. 8848.86米!致敬攀登高峰的中国人
  3. 旅客心脏不适 乘务员跪地40分钟守护

热点排行

  1. 为民族复兴创造良好人口环境(人民时评)
  2. 中共辽宁省委组织部公告
  3.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
  4. 全国政协委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
  5. 人民网评:要始终坚持和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