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进在深度融合的大道上

丁绍学 倪大伟

2015年03月30日05:05  来源:中国军网
 
原标题:行进在深度融合的大道上

  3月的上海,繁花似锦。

  新一轮创新发展春潮澎湃:自贸试验区扩区,民航发动机与燃气轮机、机器人与智能制造等一批重大项目全面启动。

  “着力解决制约军民融合发展的体制性障碍、结构性矛盾、政策性问题,努力形成统一领导、军地协调、顺畅高效的组织管理体系,国家主导、需求牵引、市场运作相统一的工作运行体系,系统完备、衔接配套、有效激励的政策制度体系。”上海市委、市政府和上海警备区领导学习习主席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上的重要讲话后备受鼓舞,大家对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方向更加明确,干劲倍增。

  今天的上海不仅要在经济建设上领跑,更要在军民融合上聚力。

  政府主导 政策扶持——

  一整套法规机制破解融合壁垒

  3月上旬,上海市政府牵头实施的覆盖驻沪部队通信基础设施建设等5个2015年度军民融合重大项目陆续启动。“这是上海建立一整套军民融合法规机制带来的新变化。”驻沪部队领导欣喜地告诉记者,过去军地没有建立常态化的融合机制,军民融合项目建设只是零打碎敲。为破解军地体制不联接、融而不合等困局,上海市多次派人员到驻沪部队调研,组织领导和专家反复进行研讨论证。

  突出政府主导,以机制创新为重点,更好地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2014年5月,市委、市政府和警备区联合出台《关于推动上海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意见》;成立由副市长任组长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军地协调小组,从全市层面统筹军民融合工作;将军民融合发展纳入各级党委议事日程、纳入政府工作职能、纳入经济发展规划;聚焦科技研发成果转化和产业化链条,健全完善军民融合组织协调机构。

  上下联动,上海市各级党委、政府定期研究军民融合的场景随处可见:2014年7月23日,上海市政府召开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军地协调小组会;3个月后,在上海市军地联合召开的驻沪部队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联席会上提出:“要在健全制度机制、提升军地联建水平上加大探索,走出具有上海特色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路子。”

  同时,他们在市发改委设立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办公室,定期牵头组织研究涉及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重大政策。由上海警备区牵头建立驻沪部队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对接军地发展需求,协调驻沪部队与地方需要共同研究和推进的事项。这是1组最新数据:年初以来,上海军地先后两次组织12个项目申报单位进行会审,确立军民融合深度发展重大项目42个,3次与市发改委就项目启动实施进行对接。

  如何让更多企业“参军”?如何更好实现“民技军用”…… 这些问题一直是推进军民融合的关键所在。“上海出台了很多政策,让参与军品研发的企业在知识产权、税收减免、贷款贴息、人才引进、资金扶持等方面享受优惠。”“上海还成立了军民两用技术促进会,企业可以通过促进会牵线搭桥,享受工商登记、经营范围调整、项目申报审批、技术升级改造等一站式服务。”在临港军民融合创新基地采访时,参与军品项目研发的企业老总们向记者点赞。

  市场搭台 规范运作——

  3届军民两用技术大会推进项目转化

  2014年11月,在“第三届上海军民两用技术促进大会暨项目对接会”上,303项高新成果让人目不暇接。总装有关单位、上海警备区、核工业集团核动力院等中央和部队有关部门,分别与上海市科委、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上海市知识产权局、上海电气第一机床厂有限公司等有关单位和企业,签署了10余项军品生产战略合作协议。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也是第一战斗力。”上海市领导介绍说,军民融合最重要的就是要发挥好科技创新优势,通过市场运作、搭建平台,引导更多优势企业、优质社会资源进入军品科研生产,为铸造强军“利器”提供支撑。

  从2010年开始,上海市每2年举办1届军民两用技术大会,3届大会共发布军民两用成果2500多项,签约资金达60亿元。探索搭建了部市会商合作、军民技术交流、项目发布展示、成果转化对接等平台,取得了明显的政治、经济、社会效益。

  记者在申城园区采访时看到,凭借区域优势,军民融合项目研发成果如雨后春笋:国内首颗40nm级芯片、某燃料电池无人飞机、月球车、太赫兹人体安检系统、光纤保密通信、量子通信……

  “这些成果涉及卫星应用、航空航天、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与节能环保等多个领域。”上海科技开发交流中心党委书记陈东告诉记者,上海在军民融合上,已从促进现有高新技术与军事需求直接对接向筛选布局,朝着既有军事需求牵引,又有产业发展前景的军民两用技术一体化发展推进。

  1架用氢气做燃料的无人飞机经过技术调整,在航拍、地质勘探、环境监测等民用领域大受欢迎。1套太赫兹成像探测系统,可以探测到10米开外的隐蔽目标,在机场、地铁等场所被广泛运用。

  走进位于上海虹桥的“中国北斗产业技术创新基地”,记者看到,长三角北斗导航卫星应用示范工程等一大批军转民项目已正式启动,内容包括车辆监管服务、大众位置服务和北斗高精度定位服务等,这些智慧城市北斗应用已在长三角地区全面推广。

  全域搭载 联训联演——

  5大融合模块服务战斗力提升

  某山区浓雾迷漫,一场炮兵群实弹射击演练即将展开,突然风雨大作。这时,只见1辆标识为“民兵应急气象”的监测车驶入山谷展开作业:放飞氢气球、各类仪器飞速运转……“整群齐射!”2分钟后,重新调整射击诸元的数十门火炮同时吐出火舌,将目标摧毁。这是去年底上海警备区某炮兵群千里机动野战训练场上的一幕,而在演练中一展身手的这支神秘分队正是刚组建的上海某民兵气象分队。

  “军民融合最根本的是要服务强军目标,推进新质战斗力提升。”上海警备区政委马家利介绍说,上海率先构建了常态化国防动员指挥机构,建立了12个国家级动员中心,形成军民融合“科技、信息、交通战备、装备物资、高技术人才”5大模块,为驻沪部队战斗力提升提供了重要支撑。

  为推进战斗力建设,上海市新举措不断。设立高新工程专项资金和军民两用成果转化专项基金,鼓励和扶持精英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参与军品研发生产;成立军民两用科技促进会,编印《民营企业参与军品科研生产和维修领域知识问答手册》,让越来越多的民企“参军”。

  不断催生的融合成果被广泛应用。由上海某企业研发的水介质等离子切焊机,因便携、安全、瞬间高温切割的特点,被大批量用于装甲抢修;由某公司研发的“国防交通辅助决策系统”,将民航、海事、地面交通和部队指挥系统无缝衔接。

  上海某大学与某飞机公司联合攻关,成功研制出国内首架纯燃料电池无人机;上海某精密陶瓷有限公司研发的高纯度大型精密陶瓷部件打破了国外垄断,填补了国内空白。

  不仅在技术上融合,上海市还在提升国防动员能力上用劲。人民防空指挥组迅速组织重要目标附近人员疏散,征用大型平板车、加油车等民用运力组成保障队,紧急动员民兵分队集结……这是去年底,上海市组织所属区(县)国动委进行全要素、全过程战时国防动员指挥机构研究性演练的场景。

  建立科教拥军培训基地278个,每年为部队培训各类专业人才上万人次;编组建成导弹、雷达、舰艇等多个专业支前保障队伍;气象、光电干扰等多支高技术民兵分队得到实战检验。

  国防需求纳入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标准和规划,多次完成超大型军事装备中转保障任务;吴淞口、外高桥等港口建设标准达到军用重装备装卸和大型军舰靠泊需求。上海市军地联合出色完成世博会安保、亚信峰会安保等多项重大任务,驻沪部队战斗力紧跟上海经济社会发展节节攀升。

(来源:中国军网)

图片聚焦

视频新闻

  1. 2020奔跑瞬间盘点,哪个触动了你?
  2. 8848.86米!致敬攀登高峰的中国人
  3. 旅客心脏不适 乘务员跪地40分钟守护

热点排行

  1. 为民族复兴创造良好人口环境(人民时评)
  2. 中共辽宁省委组织部公告
  3.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
  4. 全国政协委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
  5. 人民网评:要始终坚持和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