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祭英烈

卜金宝 涂敦法

2015年04月06日02:34  来源:中国军网
 
原标题:清明时节祭英烈

  今天是清明节。各地各界群众以多种形式缅怀为国捐躯的英烈,弘扬先烈精神。

  在云南,龙陵松山。这里是抗日战争的滇西主战场,也是中国抗战收复的第一片国土。5日,来自全国各地的人们自发冒雨来到松山,缅怀为国捐躯的先烈,重走滇缅公路活动也在当天启动。滇西抗战重镇腾冲县,举行了“2015·清明抗日先烈忠魂祭”活动,来自社会各界500多位代表分列国殇墓园广场,肃穆默哀,依次敬献了花篮。庄严、肃穆的《忠魂祭》乐曲环绕在青松翠柏间。

  在湘水之滨,麓山之巅。一场以“清明登高去·采菊祭英魂”为主题的大型社会公祭活动,在岳麓山深处的云麓宫举行。云麓宫门庭之上,悬挂着蓝底白字的“祭奠长沙会战阵亡将士,纪念抗战胜利七十周年”的大幅横幅;云麓宫前坪,来自祖国各地的上百名抗战老兵、黄埔后裔和湖南老兵之家的志愿者遥对长沙会战纪念碑和将士陵墓鞠躬,现场庄严而肃穆。90岁的抗战老兵梁承彦说:“岁岁清明,连朝雨洗灵山石,尤记当年碧血痕。祖国欣欣向荣,长沙日益美丽,我们为历史拂尘的姿态就是对抗战英灵最大的告慰。”

  雨水打在烈士碑前簇拥的花瓣上,道路两旁静立的柏树颜色渐深。上海龙华烈士陵园里,前来参观的人数为平常双休日的8-9倍。“很多人都放弃了优越的家庭条件,为了理想信念,投身革命。”父亲埋葬于此的朱先生已有65岁,头发花白,他和老伴带着儿子一家及孙子踱步于陵园中的烈士纪念馆,耐心地给孩子讲述那些年的故事。

  清明节到来之际,西藏各界群众走进烈士陵园,以不同形式纪念在西藏和平解放、修筑川藏青藏公路、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等重大历史事件中牺牲的革命先烈,弘扬镌刻在世界屋脊上的老西藏精神。

  在中印边境的西藏日喀则市亚东县,西藏公安边防总队亚东边检站官兵与驻地党政军各界代表开展了“缅怀革命英烈、传承红色精神”的清明祭扫活动。官兵们庄重肃立,神情凝重,向长眠于此的革命先烈敬献花圈,脱帽,致敬。

  表情肃穆,手持淡黄菊花,四十余名中央和国家机关援藏干部来到拉萨市烈士陵园,绕着刻有“革命烈士永垂不朽”的纪念碑缓缓而行。在孔繁森同志墓前,援藏干部牛克乾说:“孔繁森同志给援藏干部作出了最好的榜样,我们会一如既往秉承老西藏精神,为高原建设尽职尽责。”

  (据新华社北京4月5日电)

  感动中国人物陈俊贵——

  天山深处悼战友

  本报乌鲁木齐4月5日电 记者卜金宝、特约记者涂敦法报道:4月4日,记者随天山深处守墓老兵陈俊贵从新疆新源县赶往乔尔玛烈士陵园,冒着大雪祭奠英烈。

  上午10时,陈俊贵从新源县出发,180公里的路程走了5个小时,下午15时到达乔尔玛烈士陵园。陵园积雪达50厘米,168位烈士静静躺在山脚下,积雪几乎埋住了烈士的墓碑。

  皑皑白雪埋忠骨。为了表达敬意,陈俊贵特意放了两串鞭炮,他对烈士说:“亲爱的战友,我看你们来了!”而后向烈士敬酒默哀。此时,雪越下越大。

  2008年12月26日,记者赴乔尔玛烈士陵园采访陈俊贵,采写的《天山深处的守望》通讯引起读者强烈反响。2009年11月25日,他应邀到人民大会堂作报告。此后,还被评为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2013年度感动中国人物。

  时隔6年,记者第二次来到乔尔玛烈士陵园,这里已发生很大变化。纪念碑被重修,陵园的围墙和道路修缮一新,还新建了红色影院和老兵驿站。如今,乔尔玛烈士陵园已成为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每年来这里缅怀烈士的群众络绎不绝。

  海军第二十批护航编队——

  云飞浪卷祭忠魂

  本报南海4月5日电 特约记者代宗锋、记者刘亚迅报道:“奏放国歌、全体默哀、汽笛齐鸣……”上午8时,正奔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任务的海军第二十批护航编队,在南海某海域隆重举行“大洋祭英烈,护航当先锋”海上祭奠仪式。

  编队领导告诉记者,清明节在南海海域举行祭奠仪式,旨在通过缅怀英烈,进一步激发任务官兵始终牢记祖国重托、坚决不辱护航使命的政治热情和责任担当。

  壮阔的南中国海云飞浪卷,济南舰、益阳舰和千岛湖舰呈“人”字形排开。在嘹亮的国歌声中,海上祭奠仪式正式开始,参加仪式的护航官兵代表向英烈脱帽默哀1分钟,3艘战舰汽笛齐鸣。随后,官兵们将鲜花瓣撒向大海,庄重许下誓言。

  仪式结束后,官兵们纷纷表示,祭奠先烈更要学习先烈精神、传承先烈遗志,勇挑强军重担,献身强军实践,争做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一代革命军人,高标准高质量完成护航任务。

  “哭墙”前的深深祭奠

  新华社南京4月5日电 (记者杨绍功)“亲爱的妈妈,儿子和家人现在过得很好,你安息吧!”82岁的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佘子清在纪念馆的“哭墙”前边跪拜边向母亲告慰。5日,50多名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和遇难者遗属、部分史学家和日本友好人士在这里举行清明祭扫,悼念被侵华日军杀害的遇难同胞。

  祭扫开始前,飘零了一早的细雨忽然停了,倒春寒的冷风吹动着“哭墙”边刚吐出嫩芽的桑树。幸存者和遇难者遗属在刻有10505名南京大屠杀遇难者姓名的“哭墙”前焚起香烛、献上花圈。9时30分祭扫仪式开始,人们在低沉的音乐声中向遇难同胞默哀1分钟。

  这是去年国家公祭日之后,对南京大屠杀遇难者的首次民间悼念,也是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哭墙”建立20年来的第20次“死难者清明祭”。

  87岁的幸存者向远松身板挺直地走到话筒前,代表幸存者和遇难者遗属发言。他说,“哭墙”上刻着遇难亲人的名字,让他们有了灵魂的归宿,这是对遗属的慰藉。清明节在“哭墙”前祭祀,不仅是为了告慰亲人,更是为了呼吁制造历史悲剧的始作俑者以史为鉴。

  人群中,向远松的女儿向绍荷听着父亲的讲话,握紧了手中印着伯父遗像的册子。她的伯父是大屠杀遇难者中为数不多留下照片的人。在那张纸边已经发黄的遗像上,有日本铭心会南京友好访华团团长松冈环自2012年4月4日以来的4个签名。“每年一个,这对我们的亲人也算一种告慰。”向绍荷说。

  第85次来华的松冈环,至今已有6次参与遇难者的“清明祭”。她在仪式上对遇难者表示了深切的悼念。提到那一年一个的签名,她显得有些激动:“遇难者家属年年找我签名,是因为他们的心灵没有得到抚慰,我也希望日本政府能端正历史观,向遇难者和他们的家属作出真诚的道歉。”

  86岁的夏淑琴老人带着孙女和曾孙向“哭墙”上的亲人敬香祭拜,这位曾经代表幸存者为国家公祭鼎揭幕的老人,面对“哭墙”跪在祭案前紧闭着嘴唇。“为了告慰遇难同胞,我们将继续为历史作证。”她在祭祀后对记者说。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长朱成山说,“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清明祭”表达的是南京人对历史的沉痛记忆,祭奠遇难同胞是为了铭记历史、开拓未来,也是为了表达我们追求和平发展的决心。

  仪式结束后,在纪念馆参观的游客涌到了“哭墙”边。来自北京的初一学生谢欣雨把一枝白菊轻轻地放到墙根下,她与母亲特意赶在清明节到纪念馆来悼念。“这是我们民族的伤痛,我们不会忘记。”她说。

  据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统计,国家公祭日之后,社会各界到这里来表达悼念的人数迅速上升,仅今年一季度纪念馆已经接待约150万人,是去年同期的两倍。清明节期间,每日进馆人数达3万以上。

(来源:中国军网)

图片聚焦

视频新闻

  1. 2020奔跑瞬间盘点,哪个触动了你?
  2. 8848.86米!致敬攀登高峰的中国人
  3. 旅客心脏不适 乘务员跪地40分钟守护

热点排行

  1. 为民族复兴创造良好人口环境(人民时评)
  2. 中共辽宁省委组织部公告
  3.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
  4. 全国政协委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
  5. 人民网评:要始终坚持和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