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并非都是金

裴仲晓

2015年05月16日03:53  来源:解放军报
 
原标题:沉默并非都是金

  在欧洲举办的一次指挥家大赛上,青年指挥家小泽征尔指挥到一半时停了下来,指出乐谱上一个错误。可是每个评委都说乐谱没有问题,小泽征尔重新指挥。还是在第一次停顿的地方,他又停止了指挥。他肯定地说:“不,一定是乐谱错了!”话音刚落,评委们全部起立为他鼓掌,并最终为他颁发大赛金奖。原来,这是评委们精心设计的一个“圈套”。当时其他参赛选手都保持沉默一滑而过,只有小泽征尔选择叫停纠正了错误,从而获得了桂冠。

  在我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也存在着一种“沉默现象”。有人奉行“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处世哲学,发现同志有过错,宁可沉默无语,也不愿意“拉拉袖子”提个醒,该批评的不批评,该劝阻的不劝阻,最后使得犯错的同志失去纠错的机会,酿成无法挽回的大错。现实中有的党员干部违纪违法,往往事先有征兆,群众有议论,身边人有察觉,但就是没人及时拉一下、扶一把。正如一些违法人员说的那样:“平时不管我,一管我就把我关起来。”这话虽然有些强调客观,但也道出一个道理,互相之间开展批评、提醒劝告,能使同志避免犯错,少走弯路。事实也说明,对有问题苗头的干部,拉一把就可能悬崖勒马,松一下就会跌入深渊。

  敢于批评、及时相劝,既是对同志对组织负责的表现,也是一名党员应当具有的战斗风格。斯大林曾说:“我认为我们需要批评就像需要空气和水一样。”周恩来总理明言:“不喜欢对我没意见的人”。陈毅元帅有这样的诗句:“一喜得帮助,周围是友情,难得是诤友,当面敢批评。”这些都说明,批评、提醒和劝告,既是一种爱护、一种责任,也是一种信任。相反,是非面前不开口,遇到矛盾绕着走,就是背离了党章对我们的要求。去年,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之所以达到既解决问题、又团结同志的目的,源于开展批评不留情面,揭短亮丑,见筋见骨,一些同志反映后背发麻,心里发热,真正受到了一次思想的洗礼,让人对批评有一种久旱盼甘露的感觉。

  批评和劝告是防止同志犯错误的良药。古人云:“过也,人皆有之,见之劝也,其幡然而悔,释然而悟。”一个人的过错乃至严重问题如同身上的恶疮,只有敷药去毒,方可痊愈。批评作为思想武器,像农民除却杂草的锄,医生治病的手术刀,是为了丰收,为了治病。儿女们受到最多的批评来自父母,学生也是在老师的批评教育中长大。同志之间最大的帮助,应当是直言不讳的提醒和令人汗颜的批评。当你思想“抛锚”时,批评能使你心里亮堂、走出迷茫;当你工作中出了问题时,批评会使你吸取教训,迎头赶上;当你不知不觉误入歧途时,批评会使你猛然醒悟,回归正道。如果犯错误时没人吭一声,跌倒时没人扶一把,那无疑是人生最大的悲哀。

  批评提醒是帮助,沉默纵容是祸害。沉默的背后,是一道看不见的思想障碍。有了问题假装看不见,处处明哲保身,不闻不问,安之若素,说到底是私心作怪,既怕伤和气,又怕丢选票。这种好人主义其实就是“害人主义”。对同志的倾向性、苗头性问题,采取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或视而不见,或装聋作哑,袖手旁观,任其发展,小毛病就可能铸成大悲剧,最终既毁个人前程,又损害党的事业。

  敢于旗帜鲜明地指出问题,既反映人的品行操守,也反映人的勇气魄力。每一名党员都要有无私无畏的勇气,本着对同志、对组织、对党的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敢于向问题“叫板”,勇于向矛盾“开刀”,敢当“铁匠”较真碰硬,不当“木匠”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更不当“瓦匠”和稀泥。对同志的错误、苗头甚至严重问题,要说之于当面,止之于未萌,不藏着掖着,不当“事后诸葛亮”。对违法违纪行为和严重不良倾向,要敢当“包公”,敢唱“黑脸”,敢说“硬话”,促使其警醒并立即改正。

  无声者,沉默也。人们常说“沉默是金”,但沉默并不是叫人缄口不语。面对问题和错误,要敢于发声“叫停”,一味保持沉默,实际上是一种不负责任的圆滑。

(来源:解放军报)

图片聚焦

视频新闻

  1. 2020奔跑瞬间盘点,哪个触动了你?
  2. 8848.86米!致敬攀登高峰的中国人
  3. 旅客心脏不适 乘务员跪地40分钟守护

热点排行

  1. 为民族复兴创造良好人口环境(人民时评)
  2.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
  3. 中共辽宁省委组织部公告
  4. 在新长征路上大力弘扬伟大长征精神
  5. 全国政协委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