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儿女鲜血染红白山黑水

刘建伟 陈立涛

2015年05月18日03:42  来源:解放军报
 
原标题:中华儿女鲜血染红白山黑水

  “强敌东来侵我国疆,施残暴,如疯狂,白山血染红,黑水遗恨长……”5月13日,激昂豪迈的旋律,从哈尔滨鞍山街一座幽深的院落传出,听得记者热血沸腾。走进院子,出席俄罗斯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庆典刚刚归国的92岁抗联老战士李敏正放声歌唱。

  谁能想到,这个看似孱弱的老人,竟是当年抗联队伍中最小的女兵之一,在苏联受训成为中国首批具备伞降能力的女特种兵,并参加了苏军对日寇发起的最后一战。1995年,俄罗斯政府授予她“朱可夫勋章”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纪念章”。2010年她荣获哈尔滨市“百年风采女性”荣誉称号。去年9月3日,习主席亲切接见了她。

  走近老人,聆听故事。从这位充满传奇色彩的巾帼英雄身上,我们看到了当年抗联将士的英勇无畏,领略了中华民族的顽强精神和不屈脊梁……

  13岁参加东北抗日联军

  ——抗联队伍中最小的女兵之一,曾参与生产抗联军服

  “你认识他吗?”

  一见面,李敏就递过来一张翻拍的黑白相片。相片有些模糊不清,只能看清是一个身着黑色衣服、面容清瘦、留着胡须的老人。

  李敏告诉记者,79年过去了,如今她一想起参加抗联的经过,就会翻出这张相片来看。她永远无法忘记,这个亲手把自己送进抗联队伍的人——东北抗联老交通员李升。

  九一八事变发生后,李敏参加了抗日救国儿童团,参加抗日联军成了她当时最大的心愿。1936年冬,她在汤原县板场子屯见到了李升。李升把她送到抗联第6军第4师营地,安排在被服厂工作。

  “虽然我年龄小,可在被服厂同样干过大事。”深情地摸抚一顶八角帽,李敏自豪地说,很多人都不知道,当年,就是她和被服厂的姐妹们,仿照苏联红军的帽子,一针一线给抗联官兵生产定型了军帽。

  她回忆,在当时的恶劣环境下,制作军服非常困难,最大的问题就是布料来源。因为城市乡镇被占领,敌人对抗联始终封锁围剿,又得不到任何官方补给,想大规模采购和生产布料根本不可能。

  “当时的布料啥颜色的都有,最难得的是红色。”李敏对此印象深刻:“对有限的红布,除制作军旗外,就制作军帽的五星和袖标领章。实在没有红布时,她们就用红桦树皮或秋天的红树叶代替红布料,来保持抗联队伍是党领导的人民子弟兵的形象。”

  就是穿着这样的服装,东北抗日联军在极为艰苦困难的环境中顽强战斗,跟日寇浴血搏斗,消灭了18万日伪军,有力地配合了全国抗战,配合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白山黑水抗击日寇八年多

  ——多次孤身奋战林海雪原,一场战斗全排只有她一个人成功突围

  “你知道怎么在林海雪原活下来吗?”

  尽管已经过去了70多年,但李敏对当年抗击日寇的一幕幕情景仍记忆犹新。她告诉记者,抗联战士不但遭到强大敌人的追击围攻,还常常受到断粮、断药的威胁,忍受饥饿的煎熬。尤其是冬季,天寒地冻,缺衣少食,斗争更加艰苦,部队经常在饥寒交迫中与超过自己十几倍、几十倍的日军周旋苦战。

  林海雪原抗击日寇8年多,李敏可谓身经百战。可有一次战斗她至今难忘,因为女兵排只有她一个人突围出来。

  1938年冬天,一场大雪覆盖完达山脉。日伪军趁着大雪,进山对抗联部队进行围剿。一天,被服厂和医院被日军包围,指导员裴成春在阻击中身负重伤,她对李敏等人说:“你们快走,我在后面掩护!”

  当时,西面是悬崖绝壁,数丈深渊;南面是又宽又长的雪沟子;东山较近,有树木可以隐蔽。李敏趟着没膝的积雪开道,却没见人跟上来。转身一看,她发现本来跟在身后的战友又被包围了。不远处一个骑马的日本军官马刀一指,“哒哒哒”一梭子弹打来。李敏机智地滚进一个雪窝子里隐蔽起来,才得以虎口脱险。这次战斗,1个女兵排只有李敏只身突围出来。

  听着老人的讲述,70多年前的枪林弹雨仿佛就在眼前。“那一天,烈士们的鲜血在茫茫雪地上染出了一条殷红的路。”李敏含泪告诉记者,这个突围的悲壮故事,后来被编写成歌剧《星星之火》,裴成春等英雄儿女的形象感动了千万人,此剧的主题曲至今流传:“革命人永远是年轻,他好比大松树冬夏常青……”

  九死一生转战苏联

  ——成为中国首批具备空降能力的女特种兵,曾参加苏军对日寇发起的最后一战

  “你知道吗,我的军衔是准尉!”

  退休前已是黑龙江省政协副主席的李敏,特别重视自己曾经的另一个身份:中国特别旅的准尉。

  李敏告诉记者,抗联中,有一支传奇的部队,它成立于苏联远东的维亚茨克小镇,成员大都是撤退到苏联的原中国东北抗日联军官兵。他们接受苏军提供的服装、武器,按照特种部队的标准进行训练,甚至使用了与苏联军队相同的军衔制度。

  “我就是其中的一员。”老人告诉记者,经过数年苦斗,3万余人的抗联队伍,只剩下千余人。在共产国际和苏联共产党的帮助下,他们退到苏联境内休整,编为苏联红军远东红旗军独立第八十八旅。

  在那里,李敏接受了军事训练和政治文化学习,包括各种武器的使用、冬季滑雪游泳训练、通讯技术、前线救护、铺设铁丝网、翻越障碍和战斗行军队形编组、行军警戒的派出搜索以及架设电话线、耐寒训练、武装泅渡等。

  “课程由苏军军官担任教官,不仅要求我们百发百中,而且还要求熟悉应用游击队的战术和一些战略战法。”老人介绍说,在苏联接受特种训练,特种空降是一种危险的实践训练科目,如果在高空降落伞一旦不能有效打开,就会发生意外。

  回国后,李敏先后完成侦察、通信联络、破坏敌占区桥梁铁路仓库等多项任务,还参加了摧毁日军黑河军事要塞的作战行动。

  百战余生,老人特别怀念那些长眠在异国的战友。抚摸“朱可夫勋章”“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纪念章”,李敏激动地说:“这些奖章,属于每一个抗联战友……”

  图①:抗战时期的李敏。

  李 敏提供

  图②:李敏在接受记者采访。

  陈立涛摄

(来源:解放军报)

图片聚焦

视频新闻

  1. 2020奔跑瞬间盘点,哪个触动了你?
  2. 8848.86米!致敬攀登高峰的中国人
  3. 旅客心脏不适 乘务员跪地40分钟守护

热点排行

  1. 为民族复兴创造良好人口环境(人民时评)
  2.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
  3. 中共辽宁省委组织部公告
  4. 在新长征路上大力弘扬伟大长征精神
  5. 全国政协委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