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军事
人民网>>军事>>正文

解放军士兵:如果上战场,我愿意为政委挡子弹

2015年05月29日09:51  来源:中国青年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跟这样的领导上战场,我们心里踏实”

  “这么说吧,如果有一天上战场,我愿意为政委挡子弹!”

  在沈阳军区某装甲团,谈及对政委谭志勇的评价,上士夏忠龙说了这样一句“大白话”,“如果可以,我愿意跟着政委干一辈子!”

  夏忠龙道出了团里不少官兵的心声。谈起谭志勇政委,官兵们都说,他身上有一股特殊的魅力,“跟这样的领导上战场,我们心里踏实”。

  “把任务交给这个团,心里踏实”

  去年10月27日,“联合行动-2014E”实兵模拟对抗演习在科尔沁大草原上拉开帷幕。谭志勇所在的装甲团担负红军主攻任务。战斗进入白热化后,红蓝双方形成对峙局面。不想关键时刻,团长耿大勇所在的指挥车受“敌”电磁压制通信瘫痪,无法对部队实施指挥。

  “炮兵分队对某高地实施火力打击;步兵营和坦克营收拢兵力、重新编组,重点向某高地发起进攻!”千钧一发之际,电台里传来了谭志勇的命令。

  部队依令而动,谭志勇不间断实施指挥,最终,他们以战损率低于蓝军0.36%的微弱优势赢得了胜利。事后官兵们才知道,那场战斗是蓝军10年来第一次吃败仗。

  “班子里他年龄最大、任职时间最长,但始终保持冲锋的姿态,军事素质顶呱呱。”团长耿大勇这样评价自己的老搭档谭志勇。上级领导说:“把任务交给这个团,心里踏实!”

  这两年,士官选改“趋冷”问题凸显,一度让各级党委感到头疼。然而在该团,士官选改的热度却始终不减。

  家境贫寒的夏忠龙2004年从湖北黄岗入伍。他训练刻苦、素质过硬,是军区“收放线”课目训练纪录保持者,还荣获全军优秀士官人才三等奖,两次荣立三等功。然而,不幸的是,他的父母先后病故,哥哥弟弟在外打工,家里只剩下奶奶孤零零一个人。2010年年初,已选取为中士的夏忠龙打定主意:干满三年就回家。

  当年,团里组织训练标兵家属进军营颁奖活动。谭志勇专门把夏忠龙的哥哥、村里的书记和镇武装部长请来为其颁奖。此后,夏忠龙成了家乡的“精武明星”,镇里每年都要给他家发放特困补助,当地一个姑娘还向他抛来了绣球。后顾之忧没有了,2012年年底,夏忠龙主动申请继续留队。

  这只是谭志勇解决士官选改问题的一个小细节。他还大胆提出了“提倡符合条件的士官在驻地成家、在驻地买房、在驻地租房”的“三提倡”原则,这项举措极大调动了标兵骨干留队选改士官的热情。

  谭志勇还努力沟通协调,使装甲团与沈阳炮兵学院、南京陆军指挥学院等多所军队院校联合开展函授培训,满足官兵学历升级需求。近年来,该团有1300多名官兵完成了学历升级。

  “我最看不惯的是官兵利益受损”

  俗话说,“困难是石头,决心是榔头,榔头敲石头,困难就低头”。这些年来,谭志勇不畏艰险,大胆干事,成为一个响当当的“铁榔头”。

  去年3月,装甲团担负军区战备建设试点任务。在研究弹药配载这个课目时,团里领导的意见出现了分歧。

  以往战备演练,弹药配载这个课目从来没有动过实弹。有人说,出于安全考虑,走走程序就行了,用不着实际配载弹药。

  “弹药配载年年靠估计、人人想当然,将来打起仗来是要吃大亏的。”党委会上,谭志勇拍了胸脯:“为了战斗力建设冒点风险也值得,用实弹进行配载,出了问题我负责!”

  谭志勇和团长耿大勇一起研究实弹配载的程序方法,降低课目的危险系数。经过反复摸索,最终积累了部队实战条件下紧急出动弹药配载的大量翔实数据,沈阳军区以他们提供的数据为参考,重新修订了有关战备工作的实施细则。

  “领导干部要敢于担当,如果只想当官不想干事、只想揽权不想担责、只想出彩不想出力,就没有资格当领导干部。”谭志勇说。

  以往,该团存在着“汽训学兵年年送,司机缺口年年有”的现象,每次总有百分之二三十的参训学员被“截流”,回不到团里。问题的根子在上级机关,对此,多数人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驾驶员不能实现满编,拉得出就是一句空话!”去年4月,集团军首长机关依托该团进行封闭集训,谭志勇抓住时机,向军长张旭东“奏”了机关一本。

  张旭东军长当即责令机关运油部门彻查根源,对相关人员进行了严肃批评,并组织力量结合作战需要重新拟定汽训学兵的培训方案,彻底解决了学兵年年被截流的问题。

  在该团,官兵们送给谭志勇一个美称——“铁老谭”,这是因为面对人情干扰,他敢于坚持原则、顶住压力,固执得像块铁板。

  “我最看不惯的是官兵利益受损。”谭志勇经常重复这样一句话。

  有一年3月,一个营长岗位出现空缺,已经任职5年的军务股长张树学,个人素质硬、群众公论好,是提拔使用的不二人选。可就在这个节骨眼儿上,一个老领导打来电话说自己有个亲戚在机关工作,想到营长岗位锻炼一下,请他帮个忙。

  谭志勇能走到今天的位置上来,老领导可以说对他有知遇之恩。本来,他完全可以顺水推舟送个人情。但他心里清楚,这样做对张树学无法交待,更对全团官兵无法交待。

  “绝不能用了一个人、打击一大片。”经过反复琢磨,谭志勇最终决定,宁可得罪老领导,也不能冷了官兵心。为这事,老领导半年多没接他的电话。

  “官不是自己能争的,争了就是不懂规矩”

  2012年4月,谭志勇多年未愈的左耳病情突然加重,听力几乎丧失。手术后,医生告诉他,必须住院静养3个月,然而仅仅8天之后,谭志勇就坚持出院,来到了手枪射击训练场上。

  “风沙这么大,伤口容易感染。”“枪声太大,容易把耳膜震坏。”面对大家的规劝,谭志勇却说:“带兵打仗,有点情况就往后躲,那哪行?”

  看着政委的作风,官兵们个个如下山猛虎,训练热情一浪高过一浪。

  在某装甲团,全团20多个连队968个台阶,谭志勇每周至少要走一遍;全团一草一木、一桌一椅在什么位置、处于什么状态,他都门儿清。

  说起来很多人不相信:谭志勇在指导员岗位上干了4年,在教导员岗位上干了6年,在团政委的岗位也已经工作6年整,可他从来没有因为个人的提拔使用问题,主动向组织伸过一次手、张过一次口。

  为自己提职的事张不开嘴,可向领导推荐别人他却毫不含糊。

  去年4月中旬,集团军首长机关在装甲团组织封闭集训。军长、政委分别在团里待了半个多月,几次汇报工作、陪同检查,谭志勇逮着机会就向集团军领导汇报团长耿大勇抓战备建设的事儿,领导开玩笑说,“听得耳朵都快出茧子了”。

  有人劝他,不要太死心眼儿,找领导谈一谈,争取早点提职。可他却说:“官不是自己能争的,争了就是不懂规矩。”

  几年来,谭志勇带领官兵先后为团队争得“先进团党委”“军事训练一级团”“党风廉政建设先进单位”等荣誉。他个人也被评为“勤廉兼优领导干部标兵”“绿色交往先进个人”“优秀基层带兵人”,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4次。(李大勇 海洋 陈星佐)

分享到:
(责编:娄杨宣(实习生)、闫嘉琪)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