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怀淡泊以明志

陈 熙

2015年06月11日05:35  来源:解放军报
 
原标题:心怀淡泊以明志

  “非淡泊无以明志”出自诸葛亮的《诫子书》,由这句话笔者想到一些“落马”官员的人生经历。他们在工作之初,应该说绝大部分人的本质是好的,但后来为何一步步堕落,已临深渊也未能悬崖勒马?就是因为经历了从“淡泊”到“奢靡”、从“明志”到“丧志”的蜕变。

  历史告诉我们,大到国家,小到个人,如果渗入奢靡腐败的风气,衰败衰亡是迟早的事情。唐玄宗早年励精图治,开创了历史上著名的“开元盛世”。国泰民安后,他却日渐怠于朝政、沉迷女色、生活奢靡,引发“安史之乱”,最后导致藩镇割据,大唐由盛转衰。历史上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都说明淡泊还是奢靡,直接影响着国家的兴衰。而对一个人来说,淡泊不仅是清心寡欲的态度,更是卧薪尝胆的意志。

  淡泊根本在修心。思想决定行动,没有淡泊的固守,就容易被错误的思想洗脑,成为不良生活方式的俘虏,踏入腐败的陷阱。胸怀“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的觉悟,不断修炼心志,才能做到明辨是非、去伪存真。东晋末年,朝政腐败、官场黑暗,陶渊明没有去趋炎附势,追逐荣华富贵,而以“大济苍生”为理想,更保持了“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气节。如今面对五光十色的外部世界,特别是要在思想和物质上经受东西南北风的吹拂,更需守住内心,以淡泊之志对待名利,耕耘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做到“我心有主”,始终守牢防线,始终凝神聚力于信仰追求。

  淡泊关键在律己。缺乏自我约束,做不到知行合一,说得再好都是镜花水月。人生贵在“暗处不欺隐”,那些“落马”官员不是不知道触犯党纪国法去贪污腐败的后果,而是他们受诱于利益,多怀着侥幸心理自欺欺人,在律己上做得远远不够。史载,林则徐任江南监察御史时,一个自称“花农”的人向他献上一个盆栽,林则徐发觉这个“花农”别有用心,就一脚踢翻花盆,结果发现里面有一个红包,内装半斤重的金制老鼠和一张便签,上面写着:“林大人亲收,张保敬。”林则徐随后将赃物上缴国库,使自己的清名没有受到玷污。为官从政当有林则徐这样的警惕,人际交往上搞得清清爽爽,不能让蝇头小利冲昏了头脑。己正才能正人。党员干部职务越高,对自我要求就要越严格,这样才能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淡泊目的在明志。人活着是为了实现人生价值、抱负理想,对社会做出贡献。如果没有崇高的目标追求为底色,“淡泊”对人生对社会也就失去了意义。周恩来早年在沈阳东关模范学校读书时,校长问学生们为什么读书,学生的回答五花八门:“为做官而读书”“为挣钱而读书”“为家父而读书”……问到周恩来时,他坚定地回答:“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个理想他一直坚守并毕生为之奋斗,成为我们修身明志的学习典范。立志做大事,而不立志当大官,这样的人生追求,当是淡泊的最高境界。

(来源:解放军报)

图片聚焦

视频新闻

  1. 2020奔跑瞬间盘点,哪个触动了你?
  2. 8848.86米!致敬攀登高峰的中国人
  3. 旅客心脏不适 乘务员跪地40分钟守护

热点排行

  1. 东京奥运会今日看点:中国队向女子蹦床金…
  2. 初心砥柱天地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3.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发布一批干部任前…
  4. 重庆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
  5. 便民早餐暖胃又暖心(人民眼·人民城市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