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军事
人民网>>军事>>正文

军报:"公事公办"不能沦为"不作为慢作为"的代名词

2015年06月17日09:17  来源:环球网  手机看新闻

随着作风建设清风劲吹,“门难进、脸难看”的现象得到遏制,但“事难办”的现象依然存在。个别机关干部以“公事公办”为由,对该办之事拖办甚至不办。今天,我们纠“四风”、树新风,有必要让“公事公办”恢复本来面目、回归正常轨道。

公事公办,就是按规定、按程序、按原则办,意味着一碗水端平,一把尺子量到底,该怎么办就怎么办,该什么时限办就什么时限办。与饱受社会诟病的“中国式求人”相比,“公事公办”理应是法治社会的常态。然而,不知从何时起,“公事公办”有些变味了,往往意味着一副官腔、十分拖沓、百般折腾、千推万阻。

“办事难,难于上青天;办事苦,处处都添堵”。办事靠关系、靠打点,助长了不正之风,破坏了政治生态,而且会产生很坏的辐射效应。“乱世之乱,祸害有时;太平之乱,国无宁日。”所谓“太平之乱”,公事不办、难办应算其一。

潜规则和明规则,从来就是此消彼长的关系。当“章子不如条子,条子不如面子”成为常态,不少人自然会心照不宣地选择关系;当“不给甜头不点头,给了甜头乱点头”成为现实,不少人自然会随波逐流地选择迎合。“公事公办”一再显示“此路不通”或“敬请绕道”,只能诱导更多的人像少数“聪明人”一样,去另寻捷径,“公事私办”。

“公事公办”变味与程序设计不明晰也有关系。一方面是机关人员自由裁量权过大,一件事可急可缓、可严可松、可办可不办,于是想怎么办就怎么办;另一方面是程序设计繁琐、流程复杂,哪一个环节卡壳,事情都可能泡汤。像引发社会关注的行政审批“万里长征图”就是例证。

一位学者评价日薄西山的晚清:“中国之所缺,正在于以实心‘做事’者少;中国之所滥,正在于以虚言‘做人’者多。吾国吾民之聪明才智,毫不逊色他族,只因把聪明才智都放到了‘做人’而非‘做事’上,以致内耗殆尽。”今天的中国,正如费孝通先生所说的“熟人社会”向“法治社会”迈进。法治社会的一个鲜明特征是,“办事不求人”成为常态。

“制先定则士不乱,士不乱则刑乃明。”提高“公事公办”的效率,关键要给“任性”的权力套上“辔头”,压缩权力的弹性空间,明确权力的具体边界,用法治的阳光,清除灰色地带。当办事流程足够透明,当监督惩戒更具刚性,当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各种潜规则自然会失去通道和市场,“公事公办”自然会不断提速换挡。

“公事公办”,对军队来说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在“和平使命”中俄联演中,俄军始终坚持“双方商定中有的,谁也不用找;商定中没有的,找谁也办不成。”大到演习保障,小到加一顿餐、配一个靶标,临时提出概不受理。未来战争中,时间就是胜利,效率就是生命。如果“公事公办”变成不作为、慢作为,抬高办事成本的同时,必然会降低胜算把握;降低办事效率的同时,必然会提高流血几率。

“谋人事如己事,而后虑之也审。谋己事如人事,而后见之也明。”各级领导和机关干部只有坚持原则不动摇,执行标准不走样,履行程序不变通,确保竞争面前没有“黑哨”,机遇面前没有“黑手”,权益保障面前没有“黑洞”,才能让“公事公办”恢复应有的高效、亲切、公正。

分享到:
(责编:娄杨宣(实习生)、闫嘉琪)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