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军事>>专题策划>>典型>>空政文工团创作员、著名剧作家阎肃:时代歌者的追梦人生>>阎肃作品风格解读
人民网>>军事>>正文

他们苦苦寻找核心形象

——记《复兴之路》文学部主创阎肃、任卫新、王晓岭

2015年11月25日14:49  来源:人民网-军事频道  手机看新闻

山湾湾,水湾湾,田垄望无边,笑甜甜,泪甜甜,一年又一年。燕子飞,蜜蜂唱,坡前柳如烟,风暖暖,梦暖暖,这是我家园。最难忘,最难忘,妈妈脸上又见皱纹添……在一首表达祖国的深情歌声中,《我的家园》拉开了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的序幕。一开场就紧紧抓住了观众的《我的家园》,以震撼人心的艺术感染力张开了整部作品五大篇章的艺术风格和作品所寓意的深刻思想内涵。

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是继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中国革命之歌》之后,成为我国文化艺术史上的第三部舞台综合艺术的扛鼎之作,是艺术家为新中国成立60年奉献的一份生日厚礼。

当第一次在庄严的人民大会堂欣赏《复兴之路》的彩排时,艺术与思想的融和、舞台与观众的共鸣,使观众深深地感到中华民族的探索、奋斗、发展史就是这样的一条《复兴之路》,从时间排序、事件铺陈到艺术表达,整部作品中的五个篇章《山河祭》《热血赋》《创业图》《大潮曲》《中华颂》都是顺理成章、合情合理,不禁敬佩艺术家的创作是“神来之笔”。殊不知,今天的这些合情合理对于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的主创们来说,当初恨不能挖地三尺地找点子、出创意,他们为此付出的艰辛难以想像。

先做功课

去年10月,《复兴之路》成立核心创意组,创作工作正式启动。作为一部文艺作品的大脑——文本创作是第一步,首先要运转起来。除了总导演张继钢和部分部门的主任外,最先加入《复兴之路》核心创意组的就是文学部主任阎肃,副主任任卫新、王晓岭。阎肃应该更早,是张继钢投标时的班子成员。长期策划、创作大型晚会的作家任卫新深知大型舞台文艺演出的文学台本与其他艺术类型分镜头文学台本的彻底不同,需要一气贯通,有一个扎实的文学创作基础很重要。于是,核心创意组先武装头脑,进行了一系列的认真学习——观看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中国革命之歌》,观看《复兴之路》展览,请党史、近代史专家上课,学习中央文件,每个人的脑子里先理出一个轮廓。

前所未见

伟大的时代呼唤伟大的创造,崇高的使命激发崇高的激情。观看《东方红》《中国革命之歌》不是为了模仿,而是为了不一样。张继钢每天随身装着《东方红》的本子,就是为了时刻提醒自己要和《东方红》不一样,时刻告诫自己,真正的创造没有样板。阎肃说,《复兴之路》一定要远离已司空见惯的晚会表现手法,比如歌伴舞、声光电的烘托,更不能出现花拳绣腿、光怪陆离、浮光掠影式的舞台表现。试想一下,如果舞台没有了惯用的这些,还剩什么了,那就是一个前所未见的舞台表现,只有前所未见才能令观众眼前为之一亮,前所未见就是我们面临的最大困难。

核心创意组在确立了以时间为线索、以重大历史事件为载体的创作思维下,有了一个序曲加五个篇章的排序,接下来如何把人们耳熟能详的重大历史事件以全新的视角呈现在舞台上,如何通篇布局、轻重有别、浓淡相宜,如何把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融为一体,这些对三位文学主创来说都是极大的挑战。词作家王晓岭说在完成文学初稿的三个月中,主要精力都花在了如何寻找切入点上了。

难在立意

骨架搭起来后,在整体创意的指导下开始一个篇章一个篇章地攻克。王晓岭说,讨论每一个篇章的创意时都是先确定表现内容,再苦思冥想以什么样的艺术形式来呈现。比如表现“两弹一星”,用文学思维和文学形式很好表现,但舞台就很难还原他们的故事,这又是必须表现的重大事件不能放弃。在几乎毫无突破口的情况下,大家突然想到从元勋的名字入手,一下子就“柳暗花明又一村”了。阎肃谈起序幕篇章时说,这是这部史诗的开篇,万事开头难,我们想了无数的创意,不断地肯定又否定,反反复复,来回推敲,最后确定以《我的家园》为题。因为祖国就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土地,是我们世代相连的文化纽带,更是我们永恒的精神家园,于是决定从我们脚下的土地写起。“家园”这一立意一确定,马上豁然开朗,就有了由我作词的这首《我的家园》。其实每个环节都难在立意的确立上,具体到写歌词、编曲、编舞相对就顺利了,因为我们的创作团队集合了全国最优秀的艺术家。其实,创作的难度只是相对而言,具体到每一个作品的创作比起以往的晚会创作还是相当折磨人的。王晓岭深有感触:《复兴之路》中的新创歌曲占到了一半,大致有近20首之多,新歌要和老歌有机地串到一起还丝毫不能逊色,当时真是底气不足。就我创作的表现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等歌曲来说,我每天回家听大量的古今中外音乐,翻看真实的文学故事,查看最能打动自己的相关史料启发自己,每首歌大概都修改了10稿以上,其实就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了。

三位文学家都认为,最难表现的首先是“复兴之路”的核心形象,再就是离我们最近的事件。比如如何表现刚刚过去、被众多艺术形式表现过的抗震、北京奥运等等。每一个立意的确定,似乎都经历了“众里寻他千百度”曲折的寻找到“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喜悦的构思过程。核心创意组就是幕后的幕后。

成立核心创意组半年之后,创作队伍陆续扩大,从“20后”到“80后”的老、中、青三代都参与了、付出了。阎肃说创作中始终得到了中央领导的关心,得到了他们高屋建瓴、把握方向、重点突出的有力指导。

娓娓道来

这是一部表现中华民族历经169年奋斗史的综合舞台艺术作品,在如此长的时间跨度中展现众多历史事件,很容易大而空,因此,避免空洞就成了核心创意组着力解决的问题。

“1840年的夏天,是一个不寻常的夏天……” 这是《复兴之路》第一篇章的开始,从这句叙述性较强的语言可以判断,这不是通常看到的文艺晚会上高亢的主持词。的确,《复兴之路》不设主持人而是以讲述人的身份出现在每一个篇章的开始,惯用的主持人口号化的串联形式被挑战出局。张继钢和任卫新共同打磨了五个篇章的讲述词、每一段讲述词都是以时间开始,有点像日记体,又不是日记,每段不超过150个字,都是以一个客观、真实的细节切入,由此带出一个大事件。任卫新特别强调了讲述词的娓娓道来,用细节贯穿,避免口号化和空泛。比如第四篇章的“1949年那一天,北京秋高气爽……”用细节再现了开国大典这一大事件。

最终呈现给观众的是一部娓娓道来的《复兴之路》。

舞台做笔

在《复兴之路》的创作中,文学最先出场,当文字转化成舞台呈现时,文学就退到了最深处,文学的豪迈、温婉、恣肆、狂野,最终都以准确的历史语言和浪漫的文学语言服从了舞台视觉,这是深谙舞台艺术规律的文学家才能得出的结论。阎肃、任卫新、王晓岭都是具有丰富舞台创作经验的文学家,他们始终是在和总导演的磨合中进行创作的。任卫新说舞台文学很不简单,要具备十八般武艺,永远想到的是舞台空间的呈现可能,大脑中始终在用舞台画面写诗、作词。

既幸运又值得

提起创作于上世纪60年代的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很多40岁以上的观众都会说是看着《东方红》长大的。王晓岭不但看着、还是听着《东方红》长大的,因为他的妈妈就参加了《东方红》的创作,时隔45年之后,能接过妈妈的笔参与到为新中国60年献礼的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的创作,他又恰是1949年10月出生,王晓岭感受到的就是“幸运”二字。任卫新近些年参与了大量的大型文艺晚会创作,每接到这样的创作反应都很平和,也很少会激动,但接到《复兴之路》的创作时,理性驱使他这件事值得做,挺激动的。因为北京奥运之后最大的文艺活动就是《复兴之路》,奥运是百年圆梦,《复兴之路》是为新中国60年献礼,这都是不可复制的历史。任卫新就是带着值得做的创作心态进入了核心创意组,开始只想作为最初的核心创作人员,结果一步步地不能自拔,完成了整个文学台本和讲述词的内容,还有几首新歌歌词的创作、为旧曲添新词等等。阎肃从张继钢竞标时就是班子成员,可见他在《复兴之路》创作中的重要位置了,从主创名单中——总导演张继钢之后就是文学部主任阎肃,也能看出他的重要性了。 

分享到:
(责编:黄子娟、闫嘉琪)

相关专题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