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军事
人民网>>军事>>正文

杨根思分队赴南苏丹维和 作风英勇顽强获赞

2015年11月30日17:02  来源:人民网-军事频道  手机看新闻

人民网北京11月30日电 中国第14批赴南苏丹(瓦乌)维和工程兵大队,是一支主要由“杨根思部队”抽组的工兵大队。部署在伦拜克任务区的施工分队,距祖国万里之遥,离大本营瓦乌市也有240公里之远。在安全形势严峻、环境条件艰苦的任务区,32名官兵齐心协力、同舟共济、斗志昂扬,攻克一个又一个困难,完成一项又一项任务,将“三不相信”精神和杨根思传人形象深深镌刻在非洲大地上。

说走就走,三十二人齐上阵

大队10月初刚轮换部署到位,就收到朱巴工程处“3个月完成从科瓦乔克经瓦乌、伦拜克到穆乌鲁近435公里的道路维修任务”。这是一条联南苏团、世界粮食组织等国际援助机构实施人道主义救援的“生命线”。维修工作尽早展开,不仅能早日为北部民众提供食品、医疗援助,解决数十万难民的生存问题,而且关系国家民族形象和维和部队声誉。虽然面临环境不适应、装备待整治、补给线路长等诸多矛盾,大队认真研究、扎实准备,10月11日,由参谋长乐大应带领31名官兵前往伦拜克,展开外点施工。“这是我参加维和行动以来,外点部署最快的一次”,已经有3次维和经验的中士班长邓小军感慨说。

南苏丹道路条件极差,240公里的陆路机动至少2天才能到达,而且途中可能遭遇袭击抢劫等犯罪事件。考虑到安全因素,分队决定空中机动至伦拜克,这样一来,限于飞机载重,除必须携带的枪支弹药外,个人用品又进一步紧缩。“生活物资缺少,可以凑合凑合过;部队名誉丢了,就再也难捡不回来了”临走前,乐大应向大家动员道。

自力更生,建造最美大家园

官兵刚抵达任务区,就被营区环境“雷住了”,说是营区,可哪有营区的样子,由于长时间缺乏维护,院内杂草丛生、满目狼藉,营房年久失修、锈迹斑斑,设施凌乱不堪、损坏严重。“那场面,好像一夜回到‘解放前’”,许多战友开玩笑说。“既来之、则安之,咱们杨根思传人还能被这点困难吓倒吗?”看到大家面露难色,指导员刘朋及时鼓励“以后这里就是我们的家,咱们要好好爱护”,说完拿起铁锹除草平地、收拾杂物,其他战友也纷纷加入整理院区的队伍。

随后,分队召开支部会议分析形势、研究工作,由乐大应和分队长叶良陈带领机械操作手进行道路维护,刘朋和其他同志负责营区建设。每天一早,大家就开始修复破损板房、清洗储水设备、修理空调装置、整治老化电线;同时,向联合国申请建筑材料,改造营区防卫设施,加高周围防护墙、铁丝网,拓宽加深外侧壕沟,铲除灌木杂草......“那段时间别提有多忙了,一项接着一项任务,除了吃饭,其它时间都在忙着修营区。干一天活,衣服要湿透好几次。”刘朋向笔者介绍。半月后,一座干净整洁、井然有序的中国大家园呈现在UN城内,鲜艳的五星红旗再次飘扬在伦拜克上空。“What a amazing!Chinese engineer great!(太不可思议了,中国工兵真厉害!)”看到漂亮的营区,分队邻居尼泊尔步兵营巴合杜尔上尉赞道。

英勇顽强,修车修路两不误

10月15日,分队抵达任务区第5天,就收到联合国装备核查通知。中国维和部队历次核查中均是一次性通过,所以此次核查对刚到位的官兵又是一项考验。配属的工程装备大多已经接近服役年限,性能较差、故障频发;随着旱季到来,气温逐渐升高,土质越来越硬,道路维修的难度日益增大;而且,施工路段时有发生的枪击、抢劫和群体游行事件发生,给官兵人身安全带来更严峻的威胁。

凭着血液流淌着那股杨根思传人不惧困难、坚忍不拔的韧劲和顽强拼搏、全力以赴的决心,分队官兵稳住阵脚、攻坚克难、从容应对。施工现场,机械轰鸣、人机互动,官兵戴头盔、穿防弹衣,全副武装,顶着40多度的高温,挥汗如雨,奋战在维和一线。作业手技艺精湛、全神贯注,熟练操作工程机械;指挥员聚精会神、指挥有力,时刻把握将士安全。周末间隙,大家也很少休息,自发拿起工具保养装备,检查轮胎气压、调整散热装置、加注润滑油脂......既保证了施工任务顺利进行,又恢复了装备性能。“没想到已经服役9年的装备能达到如此性能,你们真了不起”,核查当天,核查官詹姆斯竖起大拇指说。

一个多月来,这支32人的杨根思分队,共完成保障任务40余项,整修道路30多公里,以优异成绩让“三不相信”精神在非洲大地绽放光芒,用实际行动承担起祖国赋予杨根思传人的神圣使命。(吴国培、张若晨)

分享到:
(责编:邱越、闫嘉琪)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