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军事

军队技术革新如何走出重复怪圈?

2016年01月09日08:46 | 来源:解放军报
小字号
原标题:技术革新如何走出重复怪圈

该团修理骨干交流经验。张东青摄

开栏的话

科学技术是军事发展中最活跃、最具革命性的因素,每一次重大科技进步和创新都会引起战争形态和作战方式的深刻变革。习主席在中央军委改革工作会议上深刻指出,要着眼于抢占未来军事竞争战略制高点,充分发挥创新驱动发展作用,培育战斗力新的增长点。

真正的核心关键技术是花钱买不来的,靠进口武器装备是靠不住的,走引进仿制的路子是走不远的。这次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着眼谋取军事技术竞争优势,强调选准突破口,超前规划布局,加强前瞻性、先导性、探索性的重大技术研究和新概念研究,体现了我们要把创新的重点转到原始创新、自主创新上来,切实应用到为我军建设和军事斗争准备服务上来。

从即日起,本报推出“拥护改革 支持改革 投身改革·提高创新驱动对战斗力增长贡献率”专栏,从科研院所、基层部队等不同层面的探索实践进行新闻观察,为深化改革、推动我军现代化建设转入创新驱动发展轨道鼓与呼。

新年伊始,第54集团军某装甲团装步一连上士李刚遇到“长途机动步战车轮胎温度过高”的技术难题,于是就向该团装甲股申报立项,准备通过技术革新解决这一问题。装甲股助理员张大鹏却告诉他,这个问题汽车连早就解决了。

“幸亏及早知道难题已解决,不然进行重复的技术革新,浪费科研经费不说,还耽误解决问题的时间。”立项申报被退回,但李刚并不失落,反而感到很高兴。张大鹏告诉记者,该团不少官兵都遇到过重复技术革新的烦恼。

技术革新缘何陷入重复“怪圈”

2014年,该装甲团所在师担负军区夜战夜训试点任务,号召官兵进行技术革新,解决夜战夜训器材不足的问题。该团官兵积极响应,不到半年时间,革新成果数量就达到了400余项。

但是,该团经过汇总比对发现:各营连之间上报的技术革新重复较多,接近总数的三分之一。他们对技术革新进行筛选后,择优上报师里,发现和其他单位上报的很多技术革新又有重复。

该团“革新大王”吕庆林的革新成果“夜间抄报夹”,解决了在夜间隐蔽条件下文件传阅难题,非常简便实用。看到团里的革新成果汇总,吕庆林傻了眼:其他营连上报的类似技术革新还有4项。没过多久,张大鹏告诉他,该师几个团都上报了这项发明。

“这就意味着,一项同样的技术革新,全师不同单位重复研制了20余次!”尽管自己的革新成果最终被师机关选中,吕庆林还是高兴不起来:“重复的技术革新‘处处冒烟’,浪费的人力物力财力太大了!”

除了各单位之间横向比较的重复之外,技术革新在同一个单位还存在纵向的重复。

2015年8月,该团组织夜训时,综合扫雷车突然碰到几个技术难题,工兵连几名老士官心急火燎地过来找张大鹏。他们回忆说,大概5年前,上级依托该团搞过一次装备技术革新的观摩会,里面有个装甲维修的观摩课目,正好可以帮他们解决难题。

可是,大家在装甲股的资料室翻箱倒柜,最后仍是一无所获,这些技术大拿只能遗憾地“从头再来”。

据该团保障处调查显示,以前一个营每年的技术革新少则数十项,多则上百项,但由于失于管理、保留不力,加上技术骨干的升、调、退、转等原因,80%以上的技术革新在不知不觉中渐渐流失,后来的官兵想使用某项技术革新就要从零起步。

“铁甲神医”、修理连一级军士长赵宗刚对此很是感慨:“每项技术革新都花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甚至是几代官兵接力完成的,凝聚着官兵智慧,因为管理不善流失不但可惜,而且减缓了战斗力生成速度。”

共享留存成为打破“怪圈”的一把利剑

“如今,在我们团技术革新再也不会出现重复了!”张大鹏欣喜地告诉记者。

张大鹏打开“技术革新维护管理系统”,输入“轮式车辆”“轮胎降温”等关键词,一个名为“轮式车辆轮胎行进中降温装置”的技术革新项目被检索出来,里面包含了关于这项技术革新的文字、视频等资料。

李刚通过这些资料很快掌握了这套装置的详细设计原理、制作过程、运用方法,原本需要几个月才能研制出的技术革新装置,现在几天时间就做出了样品。

“这套维护管理系统对团里的装甲技师来说,是技术革新成果的‘共享交流站’。”该团团长袁华伟介绍,通过该系统对技术革新进行共享和留存,避免了技术革新的重复和流失,成为打破“怪圈”的一把利剑。

记者看到,这个管理系统内包括两类内容,即器材革新和科技进步奖项,并细分为作战训练、作战保障等子条目。例如作战保障器材革新条目下,就有指挥通信类、警戒调整类、道路标识类、后方保障类等7类近百件革新器材。

为克服以往电脑“文件夹”式存储导致查询效率低的弊端,他们选用了专业的数据库管理软件,并根据部队实际需求开发了人性化使用界面,既方便机关更新内容,也方便官兵查阅,同时也为以后系统升级奠定了基础。

为了实现共享功能,他们将数据库放在局域网上,营连官兵只需登录系统,就能查询历年装备技术革新的相关内容,使用相关的革新成果。该团获得的科技进步奖项,以及官兵自己的小发明、小革新等成果,经相关业务股审核后均可上传共享。

随着“共享交流站”功能的拓展和完善,它从一个技术革新的管理工具演变为业务探讨的交流中心。该团开设了建言献策版块,让官兵在讨论中推动革新、分享经验,在共享交流中提高科技创新对战斗力的贡献率。

期待更大的技术革新“共享交流站”

“虽然在数据库探索使用中摸到了一些门道,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随着使用程度的加深,很多矛盾问题也慢慢浮出水面。”谈起遇到的困难,该团政委赵玉先直言不讳——

团队技术革新力量都是土生土长的基层官兵,革新能力还很薄弱,“技术革新维护管理系统”功能尚不够完善;科技含量高、难度大的技术革新,团队还没有能力解决;数据库内容还仅限于本团内部,内容不够丰富,无法避免和兄弟单位重复革新的问题;枪有枪柜,车有车库,但技术革新装备属于非编装备,目前仅停留在电子资料留存,实物留存和维护难题依旧没有解决……

“技术难题解决起来并不难,难的是大家脑子里有没有共享这根弦!”谈及技术革新的问题,该团一位领导不无忧虑地说:“尽管革新成果符合部队实际、能够解决问题,但是在采集和推广中难免遇到难题:有的官兵担心权益受损,不愿意共享自己的革新成果;有的领导注重本单位年度革新成果数量,明知其他单位有成熟成果,仍乐此不疲地‘另起炉灶’。”

数据库更新维护工作繁重,但部队技术革新成果还缺乏相应的管理责任部门,由此也带来一些问题:技术革新成果的价值由谁来界定?谁来淘汰删除冗余、老旧、无效信息?以该团技术革新数据库为例,随着装备的更新换代,某型坦克的一批革新工具已经过时,但数据还“躺”在数据库里“睡大觉”。

对此,该团保障处处长王张杰认为,应该自上而下明确部队技术成果管理部门,并秉承开放、互动的原则,建立更大的技术革新“共享交流站”,把数据库采集范围覆盖到全师、集团军,乃至全军,集全体官兵之智攻坚克难、优中选优。

“部队‘共享交流站’的建设可以和科研院所进行合作,建成一个双向交流的平台。部队可以利用科研院所的知识优势解决问题,科研院所也可以根据部队需要开展课题研究。”坦克二营营长武双营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采访临近结束,该团赵政委深有感触地说:“基层官兵技术革新,对提高创新驱动对战斗力增长的贡献率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改革当前,充分发挥创新驱动发展作用,呼唤在更大范围推进基层官兵技术革新的信息共享。”(周远 李胜强)

(责编:闫嘉琪、肖红)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