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军事>>专题策划>>典型>>北部战区某通信团三营八连积极投身改革>>滚动报道

攻坚拔寨勇向前

——北部战区某通信团三营八连积极投身改革纪事 

人民网记者 黄子娟
2016年05月25日13:56 | 来源:人民网-军事频道
小字号

新年的钟声犹在耳际,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号角已响彻神州。2月底,中央军委一道命令,某通信团三营八连与团队一起划归北部战区,憋着一股劲的官兵闻鼓动向前,用实劲补短板、强弱项,培育新型战斗力,攻坚拔寨再出发,连队发展迎来了又一个春天。

迎着艰难上,向着深处改。肩负通信作战保障重任的八连,在44年的发展历程中经受7次军队改革、6次重组整编、4易连队名称的考验,一茬茬官兵勇抓机遇、敢做先锋,努力跑好强军兴军历史接力赛中自己这一棒,1次荣立集体二等功、5次荣立集体三等功,6次被原沈阳军区司令部树为基层建设标兵单位,成为奋辑改革强军的坚定执行者。

历经7次军队改革,“听党话、跟党走”的赤胆忠心不改——

面对的是考验,彰显的是忠诚

改革,让八连花名册上的人名常常发生变化,而从未变化的是八连的忠诚。

那年,八连从地缆六连更名为鞍山分站,并转隶到原沈阳军区第一通信总站,连队的7个小组也必须撤编,这让很多人心里不是个滋味,个别人还说出了“撂挑子不干了”的气话。

“咱连再这么下去,人心就散了。”看到大家这个精神状态,牛棚沟小组、大西沟小组和南马峪小组的3位组长坐不住了。

说起这次改革,受冲击最大的就是这三个小组。它们是团里的典型,也最出人才。如果这次不改革,三名小组长都有机会提干,而组员也都有机会当骨干。

面对改革大考,尽管个人成长进步受到了影响,但他们“听党话、跟党走”的赤胆忠心始终未改。在征得连长、指导员同意后,他们联名贴出“请战书”:“我们向自己的个人利益和私欲发起挑战……我们保证:一、党叫干啥就干啥,不怀二心二话……”落款是三个小组45名战士的签名和手印。

45个红手印,如同45颗红心,诉说着对党忠诚的话语;又如45盏红烛,照亮了全连官兵前行的路。在这次改革中,八连有3名干部恋恋不舍地脱下了军装,有16名官兵服从安排离开了连队,全都表态说:“党的安排就是我们的最好选择!”

越是深化改革,越要稳心定神。44年来,连队紧贴实际学习强军理论,持续开展学习普及活动,探索形成“课后小辅导、读报小讨论、观点小辩析、微博小感悟”学习机制,引领官兵领悟新思想,找准“坐标系”、稳住“定盘星”,把对党的忠诚度提纯到百分之百。

“改革需要留我,我留,而且留下好技术;改革需要我走,我走,而且走出好作风。”八连第8任连长冯友山的事迹,激励着连队一代代官兵。

冯友山连长任职期满时,正赶上部队改革裁员。年龄偏大、学历偏低的他,感到自己难有提升机会,但考虑到连队下辖的小组刚刚改编为站,很多工作还离不开他,这个关口说什么也不能走。于是,他放弃行政职务,转为技术工程师继续留在八连做贡献。

5年后,部队编制体制调整,冯友山再次站在了十字路口。此时的通信传输方式,已经彻底由明缆、地缆转化为光缆,以往练就的一身绝活已无用武之地,冯友山感到“此时走也是对改革强军做贡献”。这一次,他毅然决然选择了离开。

历次改革中,八连都紧紧盯住对党绝对忠诚、对组织绝对服从的现实要求,把忠诚度作为检验官兵投身改革实践思想纯度和精神高度的“试金石”,采取多种方法引导官兵真正把自己交给组织,积极适应新体制、履行新职能、完成新使命,以实际行动诠释入党时的铮铮誓言。八连所在团政委姚永俊说,44年来,八连先后有34名干部在改革中脱下军装,有13名战士因改革失去提干机会。他们中没有一人同组织讨价还价,没有一人因发展受限影响任务完成,都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对党忠诚的誓言。

历经6次重组整编,八连越整越强焕发勃勃生机——

优化的是结构,激发的是活力

一条线路一走就是数个春秋,三尺机台一坐就是整个军旅。这是八连官兵工作和生活的真实写照。

38前年的盛夏,八连第2次重组整编,从辽阳县搬迁至鞍山市,更名为鞍山分站。这次,八连增加一个机务站,维护的线路增加了100多公里,但人数却减少三分之一。

困难当前,八连党支部一班人感觉“压力山大”。因为他们刚刚经历搬迁、班子调整和人员调换,既先天营养不足,又后天发育不良,各项建设起色不大,党支部被上级评定为“三类支部”。

不甘落后的八连官兵,为改变现状,立即展开一场 “逆袭之旅”。连队支部班子先在帐篷里召开支委会,确定了3年规划:第1年抓基建和执勤,第2年强班子带队伍,第3年促进建设水平全面跃升。

有了蓝图,立即行动。他们治痛点,推行30多项暖心举措,把几十号的凝聚在一起;聚焦点,把“放手”当“抓手”,建设责任明确到人,发展目标具体到月,实现各个台站无弱项;克难点,啃下通信作战保障能力整体跃升的一个个“硬骨头”,改革强军的带动作用不断放大……经过短短两年多精准施策,四两拨千斤,八连尽显结构优化的优势,跨入先进行列。

趟深水,涉险滩,靠狠劲,也靠巧劲。八连用改革的精神、改革的办法抓改革,把劲使在刀刃上。他们乘胜追击,组织精兵强将,大胆探索实践坑道管理新手段,形成的先进经验受到原沈阳军区通信部通报表彰,原总参通信部还在连队召开了全军坑道管理现场会。从此,八连由弱变强的成功逆袭声名远播。

扎深根,打硬仗,在一轮轮编制体制改革中攻坚克难,处处闪现着八连官兵敢于动真碰硬的血性的决心,新组建的各个台站攥指成拳,越改练兵动力越充足、越改人心士气越高涨、越改建设水平越跃升,释放出“1+1大于2”的生机与活力。组建44年来,八连所属台站先后11次受到军区以上表彰,60多名官兵立功受奖,将改革的“期望值”转化为事业的“获得感”。

战士宋磊在八连当兵期间赶上3次重组整编,每次都面临换岗转型,每次都成功转型。

当炊事员,参加军区司令部直属单位炊事比武,他过关斩将,勇夺金牌,“宋大厨”的美誉香飘军营内外。

进入坑道执勤,当会议系统保障值班员,他边执勤边钻研业务,既跟专家学,又跟标兵练,很快成长为“业务大拿”。

转岗到外线,干起光缆接续的工作,他一年内不断刷新连队在光缆熔接专业上的新高度。参加全团比武竞赛,他一举夺得会议要素和光缆接续两个项目的冠军,成为全团第一人。因为表现突出,宋磊赢得了士兵保送入学的机会,如今已跨入军官行列。宋磊是八连官兵在一次次重组整编中成长成才的一个缩影。

历经多次重组整编,八连不仅自身能够主动调整适应,还能以海纳百川的胸怀,使每个新加入的个体发生向上向好的质变。

大学生士兵陈家峰,入伍之初在素有“老虎团”之称的某野战团当机枪手。用他的话说,“那时,五公里越野是每天的热身动作,天天真枪实弹的训练,作为军人的存在感太强了!”

后来陈家峰来到了八连,被分配到电源专业。值班时,一坐大半天,没了演兵场上的生龙活虎;维修时,一干满手油,少了子弹出膛的快意。“这哪像当兵的!”心里不是滋味儿的小陈,在执勤和训练中逐渐消极起来。

“术业有专攻,岗位无贵贱。打仗,每一个岗位都是一个战位,每一个战位都不可或缺,都能有大有作为……”八连干部骨干对陈家峰一次次进行耐心地开导,终于使他明白了“只要真练肯干,在任何岗位上都能成才”的道理。从此,陈家峰解开了心结,立足岗位真学实练,先后连续2年在全团比武中勇夺金牌,并顺利提干。如今,他已成长为八连营口站站长。

“陈家峰只是官兵在八连成功转型的诸多实例之一。”建连44年,八连有41人提干,93人复转到地方后走上处以上领导岗位,成功创业并向连队报喜的更是数也数不过来。

银线连接雄师劲旅,电波飞向大地长空。在一次次改革大考中,一代代八连官兵不断书写精彩、创造辉煌。近年来,连队年均化解各类线路隐患60余处,受领全军大型演习、军委首长下部队检查等重大通信保障任务20余次,完成设备扩容、线路改迁等大项工程建设任务10余项,均无一差错,赢得“利刃尖刀”赞誉。

历经21次换装,八连着眼训保实战化优化人才结构——

更新的是装备,升级的是能力

“两天内将34个用户调通!”11年前的元旦刚过,八连的程控设备进行升级改造,新数据看不懂,新操作不熟悉,这时上级又下达了命令。

闻令而行,听令而动,早已融入了八连官兵的头脑。时任连长高鹏和指导员毛树良亲自上手,带领连队官兵集智攻关。可是,重重困难如座座大山,横亘在他们面前,苦苦奋战6个小时,连一个用户也没有开通。

怎么办?只好兵分两路:指导员带一名骨干连夜驱车前往技术人员家中,硬着头皮敲开了门;连长带人按照说明书,一个个比对记录数据,一次次想方设法调试设备。

终于,在凌晨2点半时调通了第一个用户。顾不上兴奋和调整,大家一鼓作气,连续作业16个小时,最终调通了剩下30多个用户,比上级要求的时间快了一倍。

“强军兴军,要在得人。”虽然在“救兵”的帮助下完成了任务,但八连党支部“一班人”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考虑更多的是采取超前筹划,内外合力,使官兵素质与部队转型实现“同频共振”。

为实现人才与新装备的快速“对接”,他们针对新装备更新换代加快、人才培养周期较长、专业骨干难保留等情况,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实施“订单培养”,坚持从长远考虑,从源头抓起,从新兵、排长培养,创新理论先行、实装操作、考核强化的模式,“化物”与“化人”并举,从“突击式”走向常态化,为作战保障能力增长方式转变装上了一个个功效巨大的“马达”。

2012年7月,八连所在的第三通信总站整编为第四通信团,陆续换发一批新装备。在连队鞍山站,新装备刚到,全站人员就搬着行李钻进了机房。白天练操作,晚上学理论,想尽办法求教,抓紧点滴实践。

几名骨干针对新设备光口密度大、数量多的难题,对照书本一次次进行数据调试;为熟练掌握字母缩写的部件名称,他们在纸上写了不下百遍……经过不懈努力,3本实用易懂的操作手册诞生,官兵们凭此硬是打破了全团尘封已久的多项纪录,连队官兵成为新装备专业训练的“领头羊”。

“难得者时也,易失者机也!”八连官兵紧紧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机遇,奋力而为。在零骨干、零资料、零借鉴的情况下,仅仅用了8个月的时间,就攻克各类技术难题200余项,扎扎实实地进行千余次安装、对接、调试,破天荒地建立起首个光信号模拟通信数据库,绘制出完整的设备开通流程图,成为全军全军固定通信分队光缆建设的先行者,成功的经验做法在全军推广应用。

濯足再入,已非前水。八连紧跟改革强军步伐,从最新装备练起,从最险难处入手,让诸多“量变”的力量,先后总结摸索出雨天杆路攀爬、水下故障定点、井内快速分线等实战抢通经验,在全团推广;研发的保障用户资料查询系统,自编《光端、程控专业手册》,革新光端模拟训练仪、音频会议汇接机等成果,项项全军领先。

2014年3月,时任连队外线分队长的四级军士长刘长何,在团里比武竞赛光缆接续专业中实现三连冠,接续成绩也达到了16分整,打破了军区纪录。可他并未就此停住创新的步伐,随后他又在热缩管、喉箍等4个环节操作上进行技术改造,加上平日的不断苦练,一举将纪录提高到13分30秒,比原成绩快了150秒!他说:“抢通快一秒,就离打赢更近一步。”

眼光有多远,人才的前景就有多广阔。这些年,他们先后经历21次装备换代,每次都预先培养出一批小专家、小能人“领跑”,缩短新装备训练磨合周期半年以上,152名官兵在各项任务中受到上级表彰奖励。

历经4次连队易名,优良传统和作风始终血脉相传——

改变的是名称,永葆的是本色

早春三月的一天,鞍山一私营企业使用挖掘机在国防光缆旁大肆施工,八连正在巡线的列兵覃德访发现后立即大声喝止。

然而,身着迷彩、满身是土、脸上还挂着稚嫩的小覃不但没有喝住对方,老板反以裁军为引子,企图用钞票买通小覃。

“少来这一套!这里绝对不能挖,我听班长的,班长听党的!”覃德访说,“你要继续挖,除非让挖掘机从我身上压过去。”

“你不怕他们真压过去吗?”保住光缆后,班长问他。小覃说:“这跟打仗一样,当兵的哪能害怕呢!”

斗转星移,血脉赓续。44年来,虽然多次整编减员、移防搬迁、名称改变,但八连始终以好作风好传统经受住了一次次历史考验,做到关键时刻不惜命,平时工作不惜身,成为敢打敢拼的开路先锋。

1975年,海城发生特大地震,老百姓都拼命跑往安全地带,八连官兵却连夜顶着风雪进行抢通。他们借着手电筒微弱的亮光,冒着生命危险过冰河、翻高山,扒废墟、爬线杆……在线路上一截截寻找断点,一段段修复抢通,连续奋战5个多小时,徒步30多公里,用最短的时间、最高的效率完成了干线线路的抢通,及时向上级汇报了地震情况。

由于抢修及时,连队的这条通信线路成为当时海城通往外界的第一条信息通道,为灾区人民架起一条生命线。时任国家总理周恩来心系灾民,通过军线将电话打到了海城站机房,第一时间了解到海城地震后的相关情况,并对站内通信保障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当听到周总理的那一句“你们辛苦了”时,在场的官兵们都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给任务就是给荣誉!”35年前,已更名为原沈阳军区第一通信总站鞍山分站的八连,受领了全军通信地缆建设现场会任务。敢打头阵、敢于拼搏的八连,随即组建“尖刀班”“突击队”,官兵们将被褥搬到作业现场,连续奋战8个月,最终打赢了这样保障战役,为全军固定台站建设趟出了经验。

15年前,八连当时已被改编为原沈阳军区第一通信总站五营十四连,经历了第2次易名。这年,连队受命承办全军固定通信部(分)队光缆建设现场会。在零经验、零资料、零借鉴的情况下,全连官兵发扬敢于超越、勇于攻坚的优良传统,先后攻克200多处技术难题,打响了通信换装第一枪,成为全军光缆固定台站建设的先行者。

闻战则喜,攻坚必克。在一次次锤炼中,八连形成了“敢打头阵、敢于拼搏、敢于超越”的连魂。

2008年冬天,当时连队合编为原沈阳军区第三通信总站三营八连不久,时任连队外线分队长、上士刘长何带队执行光缆割接任务。到达现场后,发现割接点恰好在一条已经冰冻的河中,现想办法肯定来不及。

见此情景,刘长何二话不说,脱下大衣,义无反顾地跳入零下13摄氏度的冰水中,一干就是20多分钟。上岸时,浑身上下早已失去知觉,裤管被冻成了冰柱,从此落下了风湿病。

“战场需要不畏死的冲锋,更需要有打得赢的管用招法。”每当有人问起此事,刘长何不是“回头看”,而是多了一些“向前看”,滔滔不绝地讲起连队官兵近年开创的一个又一个“先例”。

2015年初,团队聚焦联合作战体制改革给通信保障提出的“联训联保”新课题,作出对坑道进行信息化改造的决定,工作难度大、技术要求高、任务十分艰巨,谁第一个“吃螃蟹”?八连主动请缨:“我们先来?”

连队官兵迎着困难上,瞄准领先干,仅用半年时间,就对鞍山站的现有坑道进行20余次信息技术改造,测量数据5000余组,制作数据手册30余份,通过统一信息编码、统一接口标准、统一交换格式等方法,建起上下联通、三军联通、军地联通的保障网,并探索出无线宽带抗毁重组、卫星隐蔽通信等保障方法,率先迈出“一线联三军,一键达末端”的通信保障新要求,实现联合通信保障从“连心”到“联芯”的历史性跨越。

这就是新时代的八连官兵,敢打头阵,勇于超越,本色不改。

(责编:黄子娟、杨牧)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