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军事>>专题策划>>典型>>北部战区某通信团三营八连积极投身改革

干啥都有“八连速度”

2016年06月13日13:51 | 来源:人民网-军事频道
小字号

八连一直是全团乃至战区最善急攻的通信连队之一,八连人把他们迅速完成任务的能力称为“八连速度”。这个速度,从建连之初便根植在连队魂魄之中。

1981年,连队完成了第二次调整整编,刚刚从辽宁省辽阳县搬迁至鞍山市,就受领了全军通信地缆建设现场会的任务。当时的连队可谓“一穷二白”“两手空空”,近百人挤在一栋瓦房内,初步清理出来的营院几乎没有任何可用设施。要在8个月内高标准完成基础建设和会议准备,对于八连官兵来说,难度可想而知。

困难面前吓不倒,任务面前难不倒。八连党支部带领全体官兵向上级立下了军令状:“大干两百天,开成样板会。”建房没有砖瓦,就与驻地政府东借西要;铺路没有石头,就在从山上往回扛;绿化没有植株,就到荒山野岭上自己挖来。刚完成移防,人生地不熟,与地方打交道化缘求助成了不善言辞的八连人最难以为之的事。时任指导员朱荣林没有气馁,这个23岁的小伙子9次只身前往市政府,才见到了主管城建的副市长。他现场画图,借助图纸,详述连队任务之繁、作用之重,以及现场会对全军通信部队的重要意义。口干舌燥讲了2个多小时,他的执着和真诚最终打动了那位副市长,当即承诺为连队解决砖瓦、石灰水泥、营院路灯等问题,并派遣了工程人员进行房屋设计。

两眼一睁,忙到熄灯。为了在入冬前完所有土建工作,他们连续四个月没日没夜的干。一次,连长张双成带着外线分队到线路上抢修,回来时已近晚上八点,他们不顾自身疲惫,还没卸下一身装具,就马上替换精疲力竭的官兵,抡起膀子干起来。由于那个晚上一直背着挎包,他的肩膀被磨出一道道深深的血痕。

当时外线人员有一首打油诗:上午线路巡护,下午山腰挖树,傍晚河滩采石,天黑回连铺路。这就是他们一天生活的写照。

1982年3月,现场会胜利召开。八连官兵从零起步,用最短的时间高标准完成了建设任务,受到了全军各固定通信部队与会代表的高度评价,形成的“八连速度”也在一代代连队官兵手中薪火相传。

(责编:黄子娟、杨牧)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