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军事>>专题策划>>典型>>空军某指挥所老战士报告团

“作报告是一门艺术呢”

2016年06月27日09:51 | 来源:人民网-军事频道
小字号

70多岁高龄,近2000场报告,200万听众……这组由老战士报告团原副团长马国昌书写的数据,可以说是一个创举。为什么他能创造这暮年奇迹?为什么听众把听马老的报告看做“一种享受”?为什么同样的主题,听别人讲昏昏欲睡,听他讲却聚精会神?这一切,都得从马国昌对待作报告的态度说起。

“台上五分钟,台下十年功”,这是演艺界的说法。马国昌在台上的艺术效果,正是他台下长时间苦苦求索的结果。马老作报告的第一个秘诀就是收集素材。他坚持每天读报,读到有价值的内容,他便作为资料剪下来,分门别类贴在不同的本子上。在他的案头,堆放着从报刊剪下或摘录的大量正面与反面的典型。这些案头工作无疑是铸魂工程的物质基础。他写的讲稿一摞一摞,总字数不下百万。那一百余万一笔一画书写的文字,是老人心血的结晶。他本来是作家,若是写一部百万字的小说,肯定是宏篇巨制。问他何以如此认真,如此追求完美?他的回答非常朴实:“要给听众一碗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并且是清凉水、保健水、甘甜水,不是脏水,更不是毒水。”

马老作报告的另一个秘诀就是恰到好处的开头。马国昌养成了一种习惯,作报告前,他总要先让来人详细介绍所在单位的职业特点、人员思想情况。对一些专业技术单位,他总想法找这种专业技术的书籍看看。哪怕是到不同的单位讲同一个讲稿,他会有不同的“开场白”,讲出这个单位的特点来。十多年来,马国昌先后为10多所大学、 200多所中小学、300多个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100多个连队作过报告。为此,他积累了130多种“开场白”。

有一次,他到地质部门作报告,开场白便是:“同志们,你们为人民找矿辛苦,我是知道的,那真是‘上山背馒头,下山背石头’哇!”大家一听,都说:哟,这老同志还真懂行哩。

用马老自己的话说,“作报告可是一门艺术呢!”他的报告既是与听众的感情交流,又是人生哲理的昭示,既有身边故事的叙说,又有激情语言的铺排,听马国昌的报告,人们常常情不自禁地笑,情不自禁地落泪,情不自禁地鼓掌,许多人说,听马老报告其实也是一种艺术的享受。

(责编:黄子娟、闫嘉琪)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