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军事>>专题策划>>典型>>成都军区总医院援藏事迹>>小故事集

1.2mm“脐带”延续生命

2016年06月29日09:50 | 来源:人民网-军事频道
小字号

“胸腔、腹腔严重积水,并发心包积液,胎儿宫内发育严重迟缓,只能进行剖腹手术先保住大人……”这是心外科医生蒋利被送上手术台前最后的记忆。

近7个月的忘我工作,争分夺秒为患者解除病痛,同事多次劝她安心保胎,可她都坚持再等一等:“多做一台手术,可以让患者早一天康复,患者和家人等不起!”

自己的坚持,让患者康复出院,却让患有妊高症的她倒在了岗位。妇产科医生无奈之下,只好选择放弃腹中胎儿在宫内继续妊娠,剖腹产孕期29周的婴儿,抢救蒋丽的生命。

在ICU醒来的蒋丽,被告知坚强的胎儿还活着,她高兴极了。但当她挣扎着看到新生婴儿暖箱中的孩子时,泪水决堤了:只有巴掌大的身体,浑身被插满了管子,未足月的婴儿只有711g!

病床上的蒋利心如刀绞。对孩子的愧疚可能伴她一生,但作为一名医生,她又怎能忍心放下躺在病床上的其他患儿。

孩子生存的最大问题来自于“生命管道”的搭建。脱离母体后,唯一的口腔已经被插上气管,没有脐带这一营养通道,孩子无法像足月的婴儿一样通过吮吸获取营养,好不容易活下来的生命可能被活活饿死。

得知情况后,心外科领导积极与儿科商讨,决定通过手术植入婴儿PICC管道,搭建婴儿与外界联络的“脐带”。在不足1公斤的婴儿体内,血管的口径恰好只能够容纳最小型号为4F的PICC管道,为脆弱婴儿进行手术,难度可想而知,但婴儿的发育却等不得条件更好时进行。

刻不容缓!当晚,心外科和儿科团队就在ICU内进行手术,心外科团队小心破开婴儿的皮肤,针头精确缓慢的刺入新生儿娇嫩的血管……

等待,折磨着每一个人的心。电子钟上滚动的秒针,像针一样撞击在人的心头。

手术必须成功,这么小的孩子经不起再次折腾。当看到点点血液沿着管道延伸,所有在场的医护人员相拥而泣。

终于,婴儿顽强地战胜了多种并发症,在128天后走出暖箱。当天正好是“8?1”建军节,8.1斤重的“豆豆”开启了崭新的人生旅途。

(责编:黄子娟、闫嘉琪)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