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军事

驻港部队“香江利刃”为何如此锋利?

2016年06月30日10:40 | 来源:中国青年报
小字号

  军营开放为香港市民表演匕首刺。易定 周汉青/摄

  城镇反恐搜剿演练。易定 周汉青/摄

  与舰艇大队协同组织临检拿捕。易定 周汉青/摄

  猎人训练苦练精兵。易定 周汉青/摄

  明天是香港回归祖国19周年的日子。据报道,中国人民解放军驻香港部队将于7月1日、2日开放昂船洲、新围和石岗3个军营,除升国旗仪式、军乐队列表演、刺杀操表演,被誉为“香江利刃”的特战一连也将进行猎人战斗课目演练。

  此前,在“香江卫士-2015C”联合军演等活动中,香港市民曾多次目睹这把“利刃”出鞘:或进行机降破袭,或展开“斩首行动”,在战情胶着之际屡立奇功。可以说,在历次重大军事演习和开放活动中,特战一连都做到了“亮相就精彩,出手即震撼”。

  “香江利刃”为何如此锋利?近日,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带着这个问题走进特战一连,近距离感受他们的训练和生活。

  在一粒大米上穿6个洞

  30岁的特战一连连长陈玉飞身材精瘦,一双大眼睛在头盔底下不停地观察周围的情况。记者见到他时,他正在训练场上参加一场课目演练。

  200米外的水泥路上,一辆白色的依维柯在路障前紧急刹停。车内的“恐怖分子”劫持“人质”,企图与赶来的特种兵对峙。150米外,特战一连的两个狙击小组悄悄进入射击位置。

  这是一场反恐应用射击演练,依维柯右侧的第二扇车窗上,一个白色的人形靶代表人质,“人质”旁边有两个气球,红色气球代表恐怖分子的头部,蓝色气球代表恐怖分子的手腕。

  百米开外,狙击一组在草地上匍匐前进,迅速到达射击位置,狙击二组的两名战士则手脚并用,在没有任何保护的情况下借助避雷针和水管徒手攀上了一栋楼房的二层和三层。

  “开火!”指挥员一声令下,两名狙击手同时开枪。记者从望远镜里观察到,车窗钢化玻璃应声而碎,红色和蓝色的气球瞬间被子弹击破,唯独白色的人形靶完好无损。

  这次反恐射击演练真实模拟了车内劫持人质的场景,是特战一连平时训练的一个缩影。这种贴近实战的训练,用陈玉飞的话说,就是“仗怎么打,兵就怎么练”。

  短短几分钟的课目演练,参观者大呼过瘾,但这短暂的精彩却是特种兵千锤百炼的结果。“为了练眼力,有的狙击手能够用针在一粒大米上穿6个洞。”陈玉飞向记者介绍,“无保护攀登也非一日之功,需要技巧和勇气。”

  说起无保护攀登,陈玉飞打开了话匣子。过去攀登训练,连队按大纲要求采用绳索保护。“没有安全顾虑,动作利索好看,对外表演十分出彩。”他说,“但实战中没有条件使用保护绳咋办?”

  “实战”两个字触动了特战一连的神经。陈玉飞带着战士们开始摸索,先是把保护绳放松到大家感觉不到的程度,然后撤掉保护绳,在地面铺上安全垫,最后完全实现徒手攀爬。从此,无保护攀登成为特战一连的拳头课目。

  反恐射击后,演练进入下一个课目——对抗射击。4名穿防弹衣、伪装服的特种兵分成两个小组进行射击比赛,一阵密集的枪响后,两组成绩旗鼓相当。经过讲解员介绍,记者才注意到这两组狙击手里竟然有一组是女兵!

  陈玉飞告诉记者,她们是一连女子特战排的战士。2012年成立的女子特战排堪称传奇,组建仅3个月,女兵们就在军营开放日为香港市民展示摩托车特技驾驶、捕俘拳、倒功、匕首刺等10项特战技能,被香港媒体誉为“香江霸王花”。

  在训练场上,她们的战术动作、狙击水平和男兵相当,这群女兵是怎么做到的?面对记者的疑问,入伍6年的女兵班长张利回忆起了刚组建时为参加军营开放而刻苦训练的日子。

  “那真是最难忘的3个月,我们像男兵一样训练。”张利说,“为了练倒功,肘部都磨破了,肌肉酸痛,脱衣服时胳膊抬不起来,吃饭时拿筷子的手一直抖。”

  刚组建时,这群女兵有从海军陆战队选拔的女队员,也有通信兵、文艺兵,还有刚入伍的大学生士兵。她们的训练内容安排与男兵相同,强度也与男兵一样挑战极限。

  根据规定,战术、射击训练男兵要着十几斤重的防弹衣。考虑到女兵身材、体力等因素,有人提出她们能否不穿,被连队一口回绝:“平时训练不穿,上战场再穿能适应吗?”

  起初,女兵们穿着十几斤重的防弹衣别说做动作,就连行动都十分困难。张利介绍说,为了不让防弹衣成为负担,她们不仅在战术、射击课目中从头穿到尾,而且主动加码练体能,“走路都揣上几块砖头”。

  正是这样的苦练造就了今天训练场上“难辨雌雄”的场面。对于“实战”两个字,她们和男兵一样敏感。“战场上子弹可不识男女!”张利晃着一头短发说。

  把别人的战斗装进自己的脑袋

  射击演练结束后,16名身体健壮的特种兵在训练场上展开一对一格斗演练,场面十分壮观。

  记者注意到,格斗中的一方总是能够在短暂的交锋后一招将对手制服,比如这一招——在缠斗中忽然抓住对方右臂,双腿跃起勾住对方脖子将其勾倒,然后控制他的肘部反关节。

  “这叫飞身十字固,是巴西柔术的一种招式。”皮肤黝黑、身材高大的副连长石伟告诉记者。陈玉飞介绍说,石伟是一连的“武教头”,入伍前曾两度在春晚舞台做武术伴舞。

  石伟告诉记者,他和战友们从传统散打、巴西柔术、日本柔道、以色列格斗术、蒙古式摔跤等各国搏击训练精髓中汲取营养,外请世界格斗冠军进行指导,研究出一整套一招制敌的招法,“实战能力大幅提升”。

  在训练和战法创新上,特战一连也始终保持着开阔的视野。他们依托驻军三军联合优势,每月与航空兵团组织4至5次协同训练,每季度与舰艇大队组织一次临检拿捕和海上救援实兵演练。目前,该连人人具备10多种单兵特战技能,连队精研细练了几十套特战战法,随时能够遂行担负的使命任务。

  近年来,恐怖袭击频发,为了提高城区反恐作战能力,他们从武警猎鹰反恐突击队学到了很多新的理念和训法。

  “比如进门的动作,脚尖要朝里,步枪枪管收在腰部,避免暴露自己。”连长陈玉飞边演示边讲解。

  2015年11月14日晚,巴黎恐怖袭击事件发生后第二天,陈玉飞忽然吹响紧急集合号,问大家这次巴黎事件对连队执行类似任务有什么启示。

  “袭击地点有歌剧院、体育馆,我们也应该多加强应对多种地形建筑的反恐训练。”“恐怖分子毫无征兆,行动迅速,我们要多想想怎样提高快速出动、快速侦察、快速决策的能力。”“恐怖分子配备有自动步枪、手雷,面对类似行动时不能盲目突击。”官兵们一个个争着发言。

  几天后,这次演练受到旅首长的表扬:把别人的战斗装进自己的脑袋,这才是时刻准备打仗的特种兵。

  在香港长途拉练遇市民粤语问好

  陈玉飞告诉记者,特战一连的兵不仅有时刻准备战斗的战备意识,还有顽强的战斗作风。这一点在一年一度的“猎人集训”中表现最明显。5天4夜里,战士们每天睡眠时间不到4小时,要完成极限体能、山地攀登、野战生存、武装泅渡、按图行进等10个课目45项内容。

  “在高压水枪的喷射下扛圆木,长途拉练跑到腿抽筋,推猛士车时脚上磨出泡。”一名女特战队员说,“感觉整个人快要崩溃了。”

  集训过程中,教官也不停地刺激大家:“不行就退出吧!明天会更残酷!”

  但没有一个人退出。对于这些特种兵来说,“猎人集训”只是一次“入门考试”,所有人都咬紧牙关坚持,直到最后一天,在香港最高峰大帽山上取得结训证书。

  正是凭借这种顽强的战斗作风,特战一连的官兵在历次军营开放活动中都能做到“出手即震撼”,时时处处彰显国威军威。“香港市民有解放军的保护,我们觉得很安全,也很放心了。”一名现场观众接受电视采访时说。

  除了军事课目展示,特战一连还经常参加交流联谊和社会公益活动,香港青少年军事夏令营就是其中之一。陈玉飞曾多次在夏令营中担任教练,其中有一件事令他印象深刻。

  2012年7月,在夏令营组织的15公里野外拉练途中,中学生小徐感到体力不支,陈玉飞接过他的装具,架起70公斤重的小徐往前赶。“我跟他讲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讲猎人集训,他特别感兴趣,一路边听边走,最后终于坚持到了终点”。

  让陈玉飞欣慰的是,拉练结束后,小徐自己在网络上搜索长征的相关资料,还回过头来跟他讲。夏令营结束前,小徐多次向他了解国家征兵政策,希望有朝一日自己能够成为一名解放军。

  陈玉飞说,无论在生活中还是训练中,特战一连官兵都非常注意尊重香港的社会环境和风俗习惯。香港社会重法治,连队坚持每月一堂法治教育课,重点学习《基本法》《驻军法》和香港有关法律。

  他告诉记者,不管在营区内驻守还是在营区外执行任务,一连都严格遵守香港动植物保护的相关条例。

  此外,连队组织特种射击比较频繁,为防止扰民,他们严格遵守香港《防卫(射击练习区)条例》关于靶场使用时间、通报程序、安全措施等规定,每次射击训练都避开香港公众假日,至少提前7天上报计划、刊登政府宪报。

  据陈玉飞介绍,一连官兵外出都能做到乘扶梯靠右站立、过马路走斑马线、公共场所不大声喧哗,自觉尊重港人生活习惯。连队野外长途拉练,官兵即使极度疲劳、满脸汗水,遇到香港市民仍笑脸以对、主动让路,用粤语打招呼问好。

  “因为我们不仅是一支威武之师,还是一支文明之师。”他说。(王达 曾政雄 周汉青)

(责编:实习生 王壹、王吉全)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