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军事>>专题策划>>典型>>西北某基地研究员陈德明>>故事集

我一定要读书

2016年07月23日15:55 | 来源:人民网-军事频道
小字号

1967年7月15日,陈德明出生在湖南常德的一户农民家庭。由于之前的两个孩子都不幸夭折,陈德明的降临给这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天伦之乐。然而,从1岁多开始,亲情与家庭的幸福就逐渐离他越来越远:1968年秋天,田间劳作的母亲突发疾病,不幸离世。对于一个1岁三个月的幼儿来说,母亲在陈德明的记忆里没有任何印象。爷爷奶奶视他为命根,有两位老人和父亲的照顾,没有母亲的陈德明还是度过了无忧无虑的孩童时光。但好景不长,6岁那年,奶奶走了。紧接着,爷爷也突发脑淤血。刚满7岁的陈德明还没反应过来是怎么回事,爷爷就永远闭上了眼睛。

尽管只是个7岁的孩童,但爷爷的突然离世还是给他的童年刻下了深深的伤痕,陈德明至今无法忘记爷爷倒下的那一刻对他所说的万般无奈的话:“我再也照顾不了你了。”

爷爷奶奶相继离世后,父亲成为家里唯一的靠山。不久,一位陌生的女性走进了父亲的生活。父亲再婚,到了离老家比较远的地区生活。这一年,陈德明刚满10岁。尽管父亲是他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柱,但还是孩子的他更喜欢自己曾经熟悉的环境。他考虑再三,没有跟父亲走,而是留在老家上学,和大他10岁的叔叔一起生活。父亲很爱他,也一向尊重儿子的选择,他把陈家的一切全部留给了儿子和体弱多病的弟弟。就这样,陈德明生活在叔叔身边。叔叔很聪明,经常会用竹子编织一些菜篮、簸箕等生活用具,成为二人生活的支撑。不想在陈德明上初二时,叔叔又一次病倒,再也没有起来……

此时的陈德明即将要参加初三升学考试。他一向成绩很好,为了能让他顺利上学,几位老师向学校申请,让陈德明住进了空闲的教师宿舍。每个周末,陈德明都要走十几里路去看父亲。父亲很支持陈德明读书。1978年,亲戚中传来了一个好消息:陈德明的表哥考上了大学。

“你看,你表哥都考上大学了。”父亲羡慕的话语中,充满对陈德明的期望。

“考大学有什么难!”陈德明一向成绩很好,他对考大学充满信心,“你让我上高中,我肯定能考上。”

这句话深深地鼓舞了父亲:“你要是能考上大学,我砸锅卖铁也供你。”

父亲最终没能兑现自己的承诺,因为就在陈德明叔叔离世仅仅5个月后,他就撒手人寰,只留给陈德明200元钱。这一年,陈德明14岁。

从母亲到奶奶到爷爷到叔叔,身边的亲人一个个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倒下离去,陈德明不止一次地经历了亲人离世的悲凉。但他怎么也没有想到,父亲也会在这个时候跟他开生命的玩笑。父亲的去世彻底打乱了陈德明的思绪,他变得沉默,恍惚,没有了任何依靠和生活来源,放学后去哪里?吃什么?这些基本简单而极为残酷的现实摆在14岁的陈德明面前,他再也无法继续坐在课堂上听课。面对着空空的家院,他必须要考虑未来怎么办。他辍学了,来到一个远房伯父的家里。伯父家的堂兄做木匠,跟陈德明的叔叔一样,靠一门手艺养家。陈德明听从伯父的建议,把自己的未来暂时寄托在木匠上。但做木匠是个力气活儿,拉锯、刨平,没过多久,陈德明就感觉到自己不是做木匠的料。他想继续读书。

在父亲去世将近一年后,陈德明第一次冷静下来,认真筹划自己的未来:先回学校读完初三,距离自家两小时路程有一所中学,如果去那里上高中,每天走读,或者周末回来,花销都不会太大,一定可以支撑到读完高中考大学。他先来到姑姑家,跟亲戚们商量他的读书计划。对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人们来说,考大学是一件竞争极为激烈的事儿。仅仅过一次高考前的预选,就要刷掉百分之八十的考生。亲戚们觉得陈德明考大学几乎是个幻想,读完初三考个中专,也许还有点靠谱。陈德明觉得中专毕业后工资太低,养活自己都很困难,以后更没有什么大的发展。到底怎么办,陈德明很纠结。此时已经到了学校放假的时间,他来到距离家乡十几公里外的姥姥家看望姥姥。当年母亲去世,姥姥为此哭瞎了双眼,他好久都没有去看姥姥了。

陈德明不知道,就在他辍学期间,他的小姨正在四处寻找他的下落,希望他能继续回到学校读书。小姨是一所学校的老师,跟自己的代课老师有工作上的交流。一次开会,陈德明的老师碰到了小姨,说起陈德明辍学的事儿。老师觉得陈德明成绩很不错,希望亲戚们能想想办法,让他继续读下去。此后,小姨便开始寻找陈德明。但陈德明离开学校就像失踪了一样,小姨不知道陈德明到底去了哪里。

在姥姥家见到小姨,几乎是那段时间陈德明遇到的一个最好的消息。得知学校老师也在找他,回校读书也就变得顺利了很多。一年后,陈德明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当地最好的中学——常德一中,成为班里唯一一名考上常德一中的学生。

在当地,能考上常德一中,也就意味着跟大学只有一步之遥。为了能让陈德明顺利读书,学校老师还曾去找过当地民政部门,希望政府资助陈德明上学。也许是那时考大学太难,亦或是人们对于读书的理念还没有今天这么强烈,总之这件事没有成功。不过村里还是对陈德明的生活给予了很大的帮助。对考大学充满信心和把握的陈德明不想靠亲戚们太多,他决定破釜沉舟,变卖家产。他把所有的房屋家具以及房前屋后的树木等等,全都托付给堂兄变卖,供自己上学的食宿费用。

高中学习很顺利,陈德明在全校一直名列前茅,但聪明、腼腆的陈德明有着不为人知的酸楚。就要期末考试了,学校食堂的主任突然找到他:“陈德明,你还欠30块钱的伙食费,如果不补上,就不让你参加考试。”陈德明放学后,立即赶往汽车站,他要去找小姨想办法。到达汽车站,末班车早已开走。想着一定要参加考试,他不顾一切地急奔在凹凸不平、砂石遍地的公路上,只要有车经过,他就频频挥手希望搭车。但所有的车都呼啸而过,卷起尘土飞扬。

凌晨4点多钟,他终于敲响了姨妈家的门。姨妈看到汗流浃背一脸倦容的他,泪水夺眶而出,她哽咽着对陈德明说:“赶紧洗洗脸,吃点东西,睡一会。”6点多钟,陈德明攥着姨妈给的30块钱返回学校。到了学校,陈德明的双脚肿得一沾地就钻心疼痛。

很快到了填报高考志愿的时候,陈德明想起自己看过的一部电影 《飞向太平洋》。为了成功发射我国第一枚远程运载火箭,科技专家和部队官兵进行了一系列艰苦卓绝的战斗。当火箭成功到达落点,大洋深处彩霞满天,激动的人们奔走欢呼、相拥而泣……这一幕幕剧情,深深打动了陈德明年轻的心,他从此有了一个梦想:我也要像他们一样,为国防科技事业做贡献!

在1986年高考中,陈德明以全校第二名的优异成绩被国防科技大学航天动力学与飞行实验专业录取。大学四年他没有沉溺于花前月下,更没有忘记自己的梦想,他把知识当作生命的血液,如饥似渴地汲取知识的营养,为人生新的启航,日夜准备着。

1990年大学毕业前夕,陈德明主动报名到大漠基地。从此,陈德明与国防科技事业结下了不解之缘,不断谱写着人生壮丽的新篇章。(黄 娟)

(责编:邱越、闫嘉琪)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