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要找到最简洁的公式
本世纪初的一年年底,正值某重大研究课题如火如荼攻关之际,一个理论问题摆在了陈德明面前。
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有两个:一种是采用数值迭代,依靠计算机强大的计算能力去解决。虽然这样容易实现,但会耗费大量的计算时间,软件实时性大打折扣,也就是说会使软件降为准实时性应用软件。
另一种办法,是采用理论推导的办法找到最简洁的计算公式,但这需要研究人员有深厚的理论功底和坚韧的钻研精神,不容易实现。
时间紧、任务重,为了不留遗憾,陈德明毅然选择了那条困难重重的研究路线。
为了开阔研究思路,陈德明接连走访了10多个年轻科技干部,虽然这些年轻人没有他那么丰富的实践经验,甚至有的还是刚出校门的大学生,不一定都具备深厚的理论功底,但每次交流都会产生思想碰撞的火花,陈德明很快有了解决问题的灵感。
他没有把推导公式的任务交给任何人,自己默默的走进办公室,在草稿纸上推导着、演算着。第一天,加班到两点,不行。第二天到三点,还是不行……功夫不负有心人,到了第五天,突破的曙光终于出现。
接下来,陈德明一鼓作气连续奋战终于推导出解决这个问题的简洁公式。当他兴奋地把公式交到软件编程人员手中的时候,过度劳累的他直接趴在办公桌上睡着了。
醒来之后,他看了一眼计算结果,兴奋的神情无以言表。看着他憔悴的面容,大家心疼地说:“快回去休息吧,我们保证完成任务!”他却说:“现在还不是休息的时候。”
朴素的语言,执着的行动,大伙的眼中泪花闪动。此时此刻,办公室里静悄悄的,只有键盘的敲击声,如“咚咚”的战鼓催人奋进。
正是这样一种执着,时刻激励着陈德明不断探索新机理、获得新发现、建立新理论、提出新方法、构建新体系、取得新成果;也正是这样一种执着,时刻激励着他一步步成长为导弹武器专家,为我军武器装备试验鉴定事业谱写出一连串不朽的篇章。(赵建民)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