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军事>>专题策划>>典型>>西北某基地研究员陈德明>>故事集

被称为“撒手锏”的人

2016年07月23日16:05 | 来源:人民网-军事频道
小字号

很多人听说过“撒手锏”武器,但把人称为“撒手锏”却是件新鲜事。

本世纪初的某年10月,我作为基地分析评估团队的一名成员赴外地参与执行某任务,主要负责分析评估软件的开发。这是国家重大专项任务的一次重要飞行试验,时间紧迫、状态复杂、协调量大,没有任何经验和成果可供借鉴,难度非常大。

经过两个多月加班加点工作,认真细致地攻关,研发中的大部分工作已经完成,但关键的准实时脱靶量计算模型问题依然没有解决。大家纷纷出主意、想办法,但收效甚微。随着试验节点一天天临近,我感到压力越来越大。

有一天,任务主管工程师见我焦虑不安,拍着我的肩头安慰我:“别紧张,问题会解决的。”

见他如此镇定,我无奈地问道:“你有什么招儿吗?”他很神秘地告诉我:“我们去请‘撒手锏’。”“啊,‘撒手锏’,谁啊?这么牛?”

“陈德明,一个总能破解常人解决不了的难题的人。只要他来了问题很快就会解决。”

离飞行试验只剩下不到10天时间,陈德明终于在我们的翘首企盼中来了。

他把我们和研制方人员召集到一起,利用一个小时的时间,用简洁易懂的语言说清了相关数据的来源、精度、误差模型、修正方法,并建立了一种更科学合理的计算模型,得到专家们的一致认可。确认模型后,陈德明又对我们的编程算法实现方法进行了指导。

最终试验结果证明,他提出的这一模型极大地提升了程序计算效率,使结果输出时间缩短了四分之三,为首长机关快速决策提供了及时准确的依据。

飞行试验取得圆满成功后,大家都在忙着庆功,陈德明却在仔细查阅测试数据,询问程序运行情况,并向我交代后续可以继续开展的分析优化工作和方向。我既佩服又感动,也明白了“撒手锏”是怎么炼成的。(刘跃雷)

(责编:邱越、闫嘉琪)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