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军事

心怀感恩

2016年07月28日09:08 | 来源:解放军报
小字号

  40年前那场极其惨烈的大地震,是唐山人心中永远的伤痛。灾难面前,万幸有来自祖国大家庭的无私关爱,有来自人民子弟兵的大力援救,还有坚强的唐山人温暖真挚的互助互爱。正是这些爱,让我们唐山人度过了震后的艰难岁月,同时也让我们永远怀着一颗感恩的心!

  很多时候,我们不愿太过悲情地去回忆那段历史。比如许多老一辈的唐山人,不会说自己是幸存者,都会乐观地称呼自己是“震漏”。

  我就是一名小“震漏”。地震发生那一刻,身为军人的父亲,敏锐地做出了反应:将8岁的我和弟弟从窗口扔了出去。因为住的是平房,我们全家侥幸逃过一劫。地震过后,虽然到处都是一片废墟,但是幸存的唐山人没有丧失信心,大家都有一个信念:党和政府不会不管我们,解放军会来救我们。

  地震发生后,父亲把我们全家简单安置好,就立即投入到抢险救灾中,他说自己是一名军人,责无旁贷。面对史无前例的大灾,唐山人体现得极其团结。父亲的一位战友,家里8口人有7人在震中遇难,我妈妈立即去把那位唯一幸存的阿姨接到家中照顾,一住就是两个多月,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重建的历程让唐山人永远铭记。多年后我才得知,震后数年中,共有来自全国各地以及河北本省的20余万建设大军在唐山鏖战。正是他们的努力,才让全市23万户居民于1986年底搬入新居。我们唐山人都说,10年间,汽车拉走了一个废墟唐山,内部消化了一个简易房唐山,重新建起了一个新唐山。

  爸爸常给我说起这些故事,他告诉我,一定要心怀感恩。1985年底,我参军入伍来到空军通信总站,努力做一名好兵,就像当年参加唐山地震救援的前辈们一样。1990年3月,我复员到唐山市广播电视局,当了一名新闻记者。这十多年来,我在采访中深深体会到了众多普通唐山人的感恩之心。

  2008年汶川大地震时,唐山医疗队和抗震救灾抢险队是第一支到达成都的外地医疗队和抢险队;短短几天,唐山人为灾区献血8万毫升;迄今为止,唐山地震孤儿张祥青捐款1.1亿元。当时,我主动请缨赴灾区采访,因为我当过兵,是一名战士;我是唐山人,与灾区人民感同身受。

  感恩的心,让唐山这座城市充满了互助互爱的温暖氛围。自1995年开始,唐山十七中的“雷锋班”接力照顾孤寡老人宋玉宝和老伴20年。老人激动地说:“我们无儿无女,却有好多个孙子孙女。”这样的例子有很多,据统计,唐山目前共有注册志愿者45.8万余人。

  40年了,伤痛渐逝,岁月静好,感恩常在!(高 虹)

(责编:实习生 王壹、闫嘉琪)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