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军事>>专题策划>>典型>>解放军理工大学青年政治教员群体>>新闻聚焦

以青春之我,予人精彩青春

——记解放军理工大学青年政治教员群体

2016年09月08日10:28 | 来源:解放军报
小字号

讲台上,一个30来岁年轻人的授课自信而充满激情。这一课,是他和他所在教研组针对最近广受关注的意识形态斗争热点问题精心准备的。台下,坐满了与他年龄相差不大的青年学员。

1982年出生的朱玮,是解放军理工大学理学院政治理论与军队政工教研中心青年政治教员群体里的一员。这个45人的群体,平均年龄不到35岁,全部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每个人都有基层任职、代职经历。

以青春之我,予人精彩青春。近年来,他们践行强军目标,扎根三尺讲台,用真心感悟真理魅力,用真情传播党的创新理论,用真爱教育感染学员,先后出版著作和教材44部,发表学术论文400余篇,获国家和军队级成果奖20余项,被上级评为人才培养先进集体,荣立集体二等功。

只有自己坚定不移,才能让别人坚信不疑

身材精壮,平头短发,黑黑的面孔,教员张德湘看上去俨然一名步兵营长。

那年,张德湘到北京进修,同期学员都是教马克思主义原理的老师。闲聊中,很多人反映现在的课不好讲。张德湘没有吭声,只是默默观察这些人的一举一动,结果发现他们中有人经常上课迟到、早退。

“这就是不好讲的原因。”张德湘说,身为教师最重要的品质是知行合一,不能“台上你讲,台下讲你”。

在张德湘看来,政治理论的魅力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员践行理论的人格力量。换句话说,凡是在课堂上讲的,必须是自己深信的;凡是要求学员做到的,必须自己先做到。

比如,讲习主席倡导的勤俭节约、艰苦朴素作风,张德湘这样率先垂范:下班主动关掉楼道里的灯,吃饭餐盘里不留一点剩菜,每周把教研组的办公室、会议室打扫一遍。

比如,讲习主席所说的“做好老师,要有仁爱之心”,张德湘如此以身践行:上街看到流浪乞讨的人,每次都会施以援手;校园里遇到保安、门卫、保洁员、食堂职工,同样会以一颗感恩的心,给他们应有的尊重……

行动是最好的教案。难怪见过他的人、听过他的课,大家都会说:一看他的眼睛,就知道是有信仰的人。

在这个青年群体,还有很多“张德湘”,他们秉持这样的信条:只有自己坚定不移,才能让别人坚信不疑。

1980年出生的管炜,选择从事政治理论教学深受父亲影响。2002年,父亲管保宁因举报所在工厂弄虚作假骗取国家资金遭到开除,他不顾亲人劝阻,不受威逼利诱,走上了漫漫举报维权路,直到2013年最终沉冤昭雪、正义伸张。其间,管炜曾问过父亲为何如此执著,父亲说:“作为一名有30多年党龄的共产党员,我始终相信党、相信组织,坚信正义能战胜邪恶、坚信公正会压倒潜规则。”

正是父亲这句话,使当时还在军校读书的管炜从此明确了自己的人生目标——当一名军队政治教员,他要让新一代年轻人牢记:你所站立的地方,就是你的中国;你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

比管炜小4岁的女教员黄莹莹把育人铸魂当作自己的追求,兢兢业业为学员传道授业解惑:一方面,广泛阅读政治理论书籍,拜访军地名家,学习领会党的创新理论;另一方面,利用业余时间到革命圣地旧址、改革开放新城调研,实地感受真理的巨大力量……她把一路走来的收获带进课堂,教会自己的同龄人全面客观理性地看待中国,从而更加自觉地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

相仿的年纪,共同的事业,将台上台下紧紧连在了一起。

政治教员的主要职能,不仅仅是传授知识,

还要塑造价值观和信仰

“为什么非要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一次聚会上,一位地方人员质疑,让女教员王晶拍案而起。

这次争执让她在心里发狠:“越是有人质疑,就越说明需要传播。”

返回学校的王晶对自己的职业有了更深的思考:政治教员的主要职能,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还要塑造价值观和信仰,尤其在大是大非问题上,必须旗帜鲜明、针锋相对,用真理打败邪说。为此,她专门牵头创办了一个新媒体平台——“晶姐嘚啵嘚”,向不良不实信息“宣战”。

这个群体的其他人莫不如此。2010年,教员俞红参加全军院校教学观摩比赛时,正值社会上“普世价值”等形形色色的错误思潮甚嚣尘上,她决定将授课选题确定为“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一元化指导地位”,对当时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热点问题给予回应。

国防大学原副校长许志功评价道:“你的选题太好了,政治教员就要敢于回答这样的命题。”

如今,俞红已成长为教研中心主任,她时常感到:青年学员正经受着各种错误思潮的冲击,虽然嘴上无杂音,但往往心中有问号。讲好政治课,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他们在教学中常常遇到这样的困境:思想教育一堂课,不如网上一张帖。

现实催生了教员头脑里的问号:青年学员是伴随信息网络长大的一代,也是敌人意欲“扳倒”的一代,他们没有经过战场血与火的洗礼,如何深刻理解和自觉捍卫血雨腥风中淬炼出来的真理?

必须主动占领网络阵地!这个群体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构建交互式网络教学,先后研制开发了《军人道德规范》教育系统、思想政治育人基础工程五维系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系统,建成6门主干网络课程、200多堂网络微课,将政治理论课成功搬到了网上。

去年5月,教员们发现有些学员对网上流传的质疑英雄话题存在困惑,便立即组织力量展开舆论引导,约请专家教授撰写分析文章,收集视频、动漫、电子相册等各类教育素材分批发布。这些发帖深受学员欢迎,每天被点击阅读上千次,大家纷纷留言,纠思想误区,批错误观点,为英雄点赞。

育人岂止在课堂,政治教员要做永不下课的老师

2014年底,理工大学理学院发起“我最敬爱的好教员”网络评选活动,在得票前10名中,青年政治教员占了5个。

为何学员对政治教员情有独钟?且看他们的网上留言——

“隋倩教员为了多花时间陪我们,给刚上小学的孩子办理了‘全托’,大家有什么心里话都愿意跟她聊。”

“那年,孙天威教员参加毕业综合演练,整天和学员摸爬滚打在一起。后来我们才知道,那段时间孙教员的母亲病危,他因一拖再拖,没能见到老人家最后一面。”

…………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员真情付出,学员真心感恩,朴素纯洁的师生关系背后,是这个群体超越学校围墙、讲台边界和工作时间的更高追求——做学员永不下课的老师。

多年来,这个群体的教员秉持“你的军旅人生,有我一路同行”理念,主动与学员营连挂钩,结合党和国家重大政策出台、国内外重大事件发生以及学员军政基础强化训练、寒暑假返校、毕业分配等时机,通过参加连务会、班务会等形式,及时掌握思想动态,贴心做好教育辅导,成为学员军旅人生的引路人。

育人岂止在课堂。即使学员毕业离校,这个群体的教员仍与他们保持“热线”联系。那年,赴英国桑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留学的季伟,与该院教员就有关问题发生了争论,由于自己知识有限,一时难以说服对方。

得知情况后,教员们连夜整理资料,从地理、历史和法律等方面为季伟提供了大量翔实的论据。结果,季伟不但据此赢得了对方的尊重,还在毕业时获颁荣誉勋章,院长卢瑟福?琼斯少将为他题词:“永远为你在皇家军事学院的突出表现骄傲。”

不仅如此,教员们课余时间还经常与学员打成一片、玩到一处。“把学员当朋友吗?我觉得还远远不够。他们应该被摆在高处用来敬畏,因为他们毕业以后干的事,我们老师谁都做不了。”女教员王晶动情地说,“所以无论什么时候,我总会拜托我的朋友们,善待军人、善待学员,因为今后他们才是民族的真正脊梁。”

类似的故事,这个群体的每一个人都会说出很多。

一位教育家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而这个群体对学员的爱,可以用“全天候、全覆盖”来形容。

(责编:黄子娟、李楠楠)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