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军事>>专题策划>>典型>>解放军理工大学青年政治教员群体>>新闻聚焦

播撒理论火种的生力军

——解放军理工大学青年政治教员群体倾心传播党的创新理论纪实

2016年09月08日10:33 |
小字号

这是一群矢志坚守理论高地、坚决捍卫科学真理的忠诚卫士。

这是一群致力让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官兵、普及大众的时代先锋。

这是一群视使命为生命、倾心传播党的创新理论的生力军。

在解放军理工大学理学院政治理论与军队政工教研中心,一群平均年龄不到35岁的青年政治教员,捧过传播党的创新理论的接力棒,用真心感悟真理魅力,用真情传播创新理论,用真爱教育感染学员,被誉为“把青春融入党的理论传播事业”的新生力量。

用真学真信把青春航向定位在理想信念培塑的精神高地

2013年,解放军理工大学获评全军院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学检查评估先进单位。随后不久,主管院校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一位总部领导来大学调研,当他得知该校政治理论教员中年轻人占80%以上时,不禁感到疑惑:政治理论课系统、深奥,这些“80后”能把课讲好吗?

带着疑问,他随机抽查了一堂政治课。讲课教员名叫朱玮,当时年龄刚过30岁,讲授的内容是“深刻理解‘两个不能否定’的内涵,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动摇”。课堂上,朱玮以鲜活的素材和丰富的案例,从正反两方面剖析了否定改革开放的严重危害,环环相扣地解开了学员思想的“扣子”。50分钟的课听下来,这位领导十分赞赏,他即席评价说:“这么年轻,就能把深奥的道理讲得这么透彻,实在令人感到欣慰。”

“把自己的思想装进别人的头脑”被认为是世界上最难的事情,政治教员的职责恰恰是要把党的创新理论装进青年学员的头脑,青年政治教员要扛起这份沉甸甸的责任,必须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和出色的教研能力。

毕业于北京大学的青年教员王晶初上讲台自我感觉不错,但听课专家却评价说,“思想深度不够,差距还不小”。第一堂课就这么讲砸了,犹如一盆冷水把王晶浇了个透心凉。当时的系主任看出王晶的失落情绪后,把她带到了理论学习室。教室的书架上整齐地摆放着经典名著、领袖文集、理论读本,还有历任教员的读书札记。系主任指着一排排被翻得卷了边的书对王晶说:“理论教学传播的是真理,课堂上传授的不仅是知识,更是信仰,政治教员只有紧跟党的理论创新步伐,深钻细研、学深悟透,才有资格站上讲台。”这席话给了王晶强烈的震撼,之后一段时间,她把所有政治教员的课听了个遍,并下决心从零开始、系统学习、虚心求教,学理论、读经典,从政治教员群体里吸取营养,从政治理论教学目标中明确方向,从满足学员需求上寻求突破,很快实现了从能上讲台到站稳讲台的转变。

如今,王晶已成为优秀教学骨干,前不久她的授课获得了总参院校“习主席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教学观摩集中评比”精品示范课。王晶的快速转变和飞速进步,也正是青年政治教员群体在党的创新理论指引下成长成熟的缩影。

马克思说:“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面对学员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目光,为尽快提高青年教员的教学能力,教研中心推行教员导师制,即为每名新教员指定一名学养深厚、经验丰富的老教员,一对一地带、手把手地帮。许多老同志把自己的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年轻人,他们躬身示范、甘当垫脚石,提高了年轻教员的发展起点。

曹超教员来校任教时,正值全军专家组进校检查评估,时间紧、压力大,没有把握的曹超显得有些畏难。这时候,陶德臣副教授主动站出来,一方面鼓励曹超,一方面从案例的框架、材料的取舍、段落的过渡等方面,手把手帮带。他一字一字把关,一遍一遍试听,写出了几张纸的初步大纲,指导曹超编写案例,20多次帮他改稿。经过陶教授的悉心指导,曹超学到了理论知识、掌握了教学方法,教学效果显著提升。总政专家听课后也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这个群体的每名青年教员都能把政治课讲成精品课,深受学员欢迎。探究个中缘由,大学领导一语中的:这个群体平均年龄不大,但人人都有坚定的信仰、执着的追求,他们传播党的创新理论,关键是靠真学真信。

博士生教员张德湘是出了名的读书达人。他家庭负担比较重,生活非常节俭,外出活动连瓶矿泉水都舍不得买,但购买理论书籍却从不吝啬。他家里书房的角角落落,堆满了他阅读过的2000余册各类书籍。平时无论是上班乘公交、坐地铁,还是节假日带孩子补课,只要有时间他都会把书拿出来翻一翻。一开始,他的家属不理解:“博士都读完了,有必要买那么多书、花那么多时间去读吗?”他回答说:“学员可以理解教员的严厉,但不能原谅他的浅薄。”丰富的知识储备积淀了深厚的理论素养,学员评价说:“张教员的课充满哲学思辨、蕴含人生感悟,从他的眼神中,我们读得出对真理的虔诚、看得到信仰的光芒。”

真学,点亮引领方向的明灯;真信,凝聚捍卫真理的力量。党的十八大召开后,这个群体自发组织了青年政治教员读书班,创建“哲思学意”信息平台。他们围绕习主席提出的一系列新思想论判新观点,定期推荐理论书籍、推送学习资料、交流心得体会。全军政治工作会议召开后,他们对照会议主题列出40篇理论书目,汇编近50万字的学习资料,持续开展了近两个月的学习研讨。

众人拾柴火焰高。在这个群体中,他们凝心聚力,手握成拳。每逢党和国家重大理论提出、重大政策出台,他们都会集智攻关,迅速将党的创新理论转化为丰硕成果;而在平时,他们坚持课题共同研究、教案共同把关、讲稿共同推敲,这种“一人参战、全员备战”的团队精神,使他们啃下来一个又一个“硬骨头”。在该中心,以青年教员为主力的教员群体先后发表学术论文400余篇,获国家和军队级教学成果奖、政治理论研究成果奖20余项,被评为总参人才培养先进集体,并荣立了二等功。

用真理真知把青春年华坚守在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前沿阵地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政治教员只有善于把握时代大势,回答学员关切才能不辜负党和人民的殷切厚望。

2010年,俞红教员参加全军院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学观摩比赛时,社会上“普世价值”等形形色色的错误思潮甚嚣尘上。俞红教员将授课选题确定为“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一元化指导地位”,对当时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热点和焦点问题展开了一次有力回击,最终获得全军一等奖。如今,俞红已成长为教研中心主任。她感到,军校是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前沿阵地,无形的硝烟已经弥漫在政治理论课堂。青年学员正经受着各种错误思潮的巨大冲击,虽然嘴上无杂音,但往往心中有问号;虽然听得懂理论解释,却常常看不清具体情况。讲好政治课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只有找准时代的“问题”,政治理论课才能做到有的放矢。这个群体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作为撬动课堂的支点,围绕社会思想政治的热点、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焦点、理论认知上的难点和联系实际运用上的疑惑点,推行“问题式教学法”,以解答热点问题为依托,将党的创新理论有机融入到课堂教学,既增强了授课的现实针对性,又有效地回答了学员关注的重大理论和困惑问题。

在每一门课程开讲前,教员都会给学员留下联系方式,告诉他们遇到问题随时可以和教员交流;每堂课的前一天,他们都会收集学员意见建议,有针对性地调整充实授课内容,课堂上经常充满了激烈的辩论。

一次课上,朱玮教员讲到中国共产党的抗战史时,有学员提出,网上有人说中国抗日战争主要是美国人和国民党打赢的,这怎么理解?朱玮意识到,这不是一个简单的疑问,而是“历史虚无主义”沉渣泛起,打着“学术反思”的旗号,以“重新评价”为名,歪曲党和国家的历史。这个问题不澄清,势必对学员造成严重影响。朱教员没有当场回答这个问题,而是鼓励学员大胆说出自己的疑惑,组织展开讨论。课后,朱玮要求学员阅读相关书籍,成立小课题组分别围绕“国共两党如何对待日本侵略”“谁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为什么有人不断抹黑党的抗战历史”三个环环相扣问题进行学习思考。再上课时,朱玮先请各组学员代表介绍研究成果,再通过案例讲解和正反辨析, 层层剥茧,把八年抗战的历史背景分析透彻、国共两党的贡献作用讲解明白,帮助学员搞清楚网上言论为什么错、错在哪儿,教育引导端正思想认识。

2014年下半年,卢贵林教员在课下交流中发现学员们普遍关注香港“占领中环”非法集会事件,但因各类信息良莠不齐,学员认识深浅不一。他敏锐地意识到,对这个问题必须进行正面引导。于是,卢教员在老教员的帮助下,梳理思路准备素材,修订教案制作课件,精心打造了一堂专题课。课上,他层层剥茧,分析透彻,拨开了学员思想的迷雾。

2013年,正在南京大学读博的王爱娟参加导师主持的一堂国际安全研究研讨课,一位外国留学生发表有关南海问题的错误看法,她听后义愤填膺、针锋相对,从南海历史归属的追溯,到中国和平外交方针政策的陈述,到对西方某些国家种种混淆视听颠倒黑白错误言论的揭露批判。王教员不卑不亢、据理力争,驳得对方哑口无言。她用扎实的学识、明晰的观点,展现了一名青年政治教员的真信仰真践行,在这无形的战场上初露锋芒。

在拉直学员问号的过程中,教员发现,青年学员都是“网络一代”,在网上时常遭遇“天使”与“魔鬼”的争夺。如何才能让学员不被“魔鬼”左右,走向“天使”的一侧?

只有自己坚定不移,才能让人坚信不疑。2015年5月,教员们察觉到学员对网上流传的质疑英雄话题存在不少困惑。为了避免学员坠入思想陷阱,他们立即组织力量,围绕网上错误观点展开舆论引导,约请专家教授撰写分析文章,收集视频、动漫、电子相册等各类素材,按照学员的认知规律,从历史到现实、从表象到实质分批次在网上发布。这些发帖每天被学员点击阅读上千次,大家纷纷留言,为教员们捍卫英雄的声音点赞。

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每逢国际国内形势发生重大变化,每当中央作出重大改革部署,青年政治教员群体都冲在最前沿,把党的创新理论转化为官兵强大的思想武器。针对重大理论问题、社会热点问题,他们精心打造的《从苏格兰公投看西方民主》《亚投行“朋友圈”缘何魅力大》等20多堂专题课,在学员中广泛宣讲,产生热烈反响。

用真心真情把青春热血倾注在思想引领的广阔天地

青年教员群体有着自己独特的优势,他们与学员一样,成长在改革开放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大时代,有着相似的价值取向和生活方式,都处在富有朝气、充满活力的青年时期,有着相近的思维方式和语言习惯,他们容易与学员交流,容易引发学员思想共鸣和情感共鸣。也正因如此,青年教员们对学员充满深情,他们用真情教学,用行动育人。

教员孙天威带学员参加毕业综合演练期间,身患癌症的母亲病危告急,想见儿子最后一面。然而,紧张的演练安排让孙天威“一拖再拖”,最终也没能见到老人家最后一面。提及此事,孙天威说:“作为儿子不能为母亲送终,我心里很愧疚。但作为一名政治教员,我经常给学员说要舍小家为大家,面对两难选择肯定会有得有失,我心甘情愿。”

2014年底,大学理学院学员发起“我最敬爱的好教员”网上评选活动,包括孙天威在内,得票前十名的教员中政治教员占了一半。翻看评选网站下方的留言,学员们的“刷屏”表露心声——“隋倩教员是我们大伙儿的‘隋姐’,为了多花时间陪学员,她给刚上小学的孩子办理了全托,大家有什么心里话都愿意跟她聊。”

一条条留言,一个个故事,犹如清泉注入学员心间,激起阵阵涟漪。

在大学理学院政研中心的成果室里,陈列着毕业学员沈志刚从部队寄给老教员周江陵的一张100元汇款单。沈志刚在信中写道:我把第一个月的工资分成三份,一份寄给爸爸妈妈,报答他们的养育之恩;一份捐给希望工程,用来回报社会;还有一份献给对我影响最大的老师,感谢为我引领了正确的人生方向。

学员因真情而感恩教员,教员也因真情而无私付出,他们用“年轻的心”,点燃了政治理论课堂的“火焰”。

“林中有两条小路都望不到头……属于我的这一条我要一直走到天涯……”新学员入学后的第一堂政治理论课,丁郁教员结合自己的新兵连经历,即兴唱起电视剧《中国霸王花》的主题歌《林中小路》。悦耳动听又饱含深情的歌声,一下子拉近了和学员之间的距离。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政治理论课教学一旦搭起情感的桥梁,就容易在动之以情中晓之以理,在情感共鸣中撬动学员心灵。

一次课间,教员朱玮与学员聊天,有的学员说,“高中阶段的目标是考上理想中的军校,如今理想实现了,一时不知道该做什么了。”朱玮针对这一情况,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从学员的视角,用学员的口吻,为大家上了一堂充满真情实感的交心课,引导学员自觉把个人价值融入强军兴军的伟大实践,努力做一个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的军校学员。课后学员们反映,朱教员以情释理,真切地讲到了他们的心里。

育人岂止在课堂。这个群体经常“送学”到学员中间,他们与学员营连挂钩,结合党和国家重大政策出台、国内外重大事件发生以及学员军政基础强化训练、寒暑假返校、毕业分配等五个时机,通过参加连务会、班务会等形式,跟踪掌握思想动态,认真做好教育引导工作,被学员誉为成长路上“引路人”。

青年教员们不断拓展育人平台,积极开发新媒体。他们成立了一个面向在校学员和毕业学员的网络工作团队。最初,学员大多“潜水”观望,不愿与教员在线互动。他们认真学习新媒体平台的使用方法、琢磨网络传播的特点技巧、掌握运用流行的网络语言,增强网络交流能力;在网络平台开设课程答疑、学业辅导、心理咨询、法律援助、婚恋指导,逐渐与学员建立起感情纽带。

他们还积极走出校园,把党的声音传递给基层官兵,把部队课题带回理论课堂。近年来,青年政治教员利用下部队任(代)职锻炼、参加理论宣讲团等时机,先后为部队官兵作报告500余场,听众达70余万人次,被基层官兵亲切地称为“编外指导员”。 近年来,解放军理工大学青年政治教员群体迅速成长,这支信念坚定、素质过硬的青年政治教员队伍,为政治理论教学带来勃勃生机,为创新理论传播带来强劲动力,他们用信仰之光照亮青春之路,在接续传承中越走越远,挑起培养坚定举旗人、合格接班人的光荣使命,用实际行动推动强军伟业阔步前行。

(来源:军队党的生活)

(责编:黄子娟、李楠楠)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