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军事>>专题策划>>典型>>解放军理工大学青年政治教员群体

“把青春融入党的理论传播事业”的新生代力量

——记解放军理工大学青年政治教员群体

黄子娟、严本贤
2016年09月21日10:55 | 来源:人民网-军事频道
小字号

有人说,学生的幸运是遇到一位好教员。在解放军理工大学理学院政研中心,有这样一群青年政治教员,他们平均年龄35岁,所讲授的每门理论课都深受学员们的欢迎。他们如校园里一道靓丽的风景,在播撒理论火种的讲台上映射着青春的力量和光芒。

“我讲的,必是我信仰的;我做的,必是我坚守的。”政治教员张德湘在接受采访时如是说。在这个青年政治教员群体中,像张德湘一样把信仰的种子播撒到军营的教员数不胜数,昨天他们接受信仰的火种,今天他们同样以火一样的赤诚传递着信仰。他们传播党的创新理论,关键是靠真信仰真践行。

这个群体被誉为“把青春融入党的理论传播事业”的新生代力量。以他们为主力的中心教员先后发表学术论文400余篇,获国家和军队级教学成果奖、政治理论研究成果奖20余项,被评为人才培养先进集体,荣立集体二等功;今年7月中心党总支被授予“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吸收一切鲜活的“时代元素” 创新教育教学方法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政治教员只有善于把握时代大势,回答学员关切,才能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厚望。

教研中心主任俞红时常感到:青年学员正经受着各种错误思潮的巨大冲击,虽然听得懂理论解释,却常常看不清具体问题,讲好政治课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只有找准时代的“问题”,政治理论课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这个群体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作为撬动课堂的支点,围绕社会思想政治的热点、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焦点、理论认知上的难点和联系实际运用上的疑惑点,运用问题式教学法,将党的创新理论有机融入课堂教学,有效回答学员关注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

每一门课程开讲前,他们都会给学员留下联系方式,告诉他们遇到问题随时可以和教员交流;每堂课的前一天,他们都会收集学员意见建议,针对性调整充实授课内容,课堂上经常充满了激烈的辩论。

一次课上,朱玮教员讲到中国共产党的抗战史时,有学员提出,网上有人说中国抗日战争主要是美国人和国民党打赢的,这怎么理解?

朱教员意识到,这不是一个简单的疑问,而是“历史虚无主义”沉渣泛起,打着“学术反思”的旗号,以“重新评价”为名,歪曲党和国家的历史。这个问题不澄清,势必对学员造成严重影响。朱教员当场没有回答这个问题,而是鼓励学员大胆说出自己的疑惑,组织展开讨论。

课后,朱玮要求学员阅读相关书籍,成立小课题组分别围绕“国共两党如何对待日本侵略”、“谁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为什么有人不断抹黑党的抗战历史”三个环环相扣问题进行学习思考。

随后课上,朱玮先请各组学员代表介绍研究成果,再通过案例讲解和正反辨析, 层层剥茧,把八年抗战的历史背景分析透彻、国共两党的贡献作用讲解明白,帮助学员搞清楚网上言论为什么错、错在哪儿,教育引导端正思想认识。

这个群体在教学中主动占领网络阵地,吸收一切鲜活的“时代元素”,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构建交互式网络教学,打破“思想教育一堂课,不如网上一张贴”的困境。先后研制开发了思想政治育人基础工程五维系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系统,建成6门主干课网络课程、200多堂网络微课,成功将政治理论课搬到了网上。

他们还自发成立了一个面向在校学员和毕业学员的网络工作团队。最初,学员大多“潜水”观望,不愿与教员在线互动。他们认真学习新媒体平台的使用方法、琢磨网络传播的特点技巧、掌握运用流行的网络语言,增强网络交流能力;在网络平台开设课程答疑、学业辅导、心理咨询、法律援助、婚恋指导,逐渐与学员建立起感情纽带。

去年5月,教员们发现学员对网上流传的质疑英雄话题存在不少困惑,就立即组织力量展开舆论引导,约请专家教授撰写分析文章,收集视频、动漫、电子相册等各类素材,按照学员的认知规律,从历史到现实、从表象到实质分批次在网上发布。发帖每天被学员点击阅读上千次,大家纷纷留言,为教员们捍卫英雄的声音点赞。

传播党的创新理论 关键是靠真信仰真践行

2013年,解放军理工大学获评全军院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学检查评估先进单位。随后不久,主管院校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一位大单位领导来大学调研,当他得知该校政治理论教员中年轻人占70%以上时,不禁感到疑惑:政治理论课系统、深刻,这些“80后”能把课讲好吗?

带着疑问,这位领导随机抽查了一堂政治课。讲课教员名叫朱玮,当时年龄刚过30岁,讲授的内容是“深刻理解‘两个不能否定 ’的内涵,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动摇”。50分钟听下来,课堂效果出乎这位领导的意料,他即席评价说:这么年轻,就能把深奥的道理讲得这么透彻,实在令人感到欣慰。

然而,令人欣慰的不只是这一堂课,这个群体的大多数青年教员都能把每堂课讲成精品课,深受学员欢迎,2013年接受教学检查评估随机抽查的13堂课全部获评优良,他们的表现令评估专家刮目相看。

探究个中缘由,大学领导一语中的:这个群体平均年龄不大,但人人都有坚定的信仰,执着的追求,他们传播党的创新理论,关键是靠真信仰真践行。

只有自己坚定不移,才能让别人坚信不疑。当社会上一些人信仰缺失、心浮气躁,崇尚物质、追求享受时,这群“痴迷”党的创新理论传播的“新生力量”显得十分“亮眼”。

党的十八大召开后,这个群体自发组织了青年政治教员读书班,创建“哲思学意”信息平台,围绕习主席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定期推荐理论书籍、推送学习资料、交流心得体会。古田全军政治工作会议后,他们对照会议主题列出40篇理论书目,汇编近50万字学习资料,持续开展近两个月的学习研讨。习主席“七一”讲话发表后,他们围绕“不忘初心,继续前进”这个主题,撰写了28万字的论文集,编写了“‘七一’讲话精神60问”。

真学,点亮引领方向的明灯;真信,凝聚捍卫真理的力量。这个群体的每个人如果没有研读过十几本甚至几十本理论书籍,没有整理出十几万甚至几十万字的读书笔记,就拿不到走上讲台的通行证。

博士生教员张德湘是出了名的读书达人、理论牛人,他家庭负担比较重,生活非常节俭,但购买理论书籍却从不吝啬,家里书房的角角落落堆满了两千余册文史政经各类书籍。平时无论是上班乘公交、坐地铁,还是节假日带孩子补课,只要有时间都把书拿出来翻一翻。面对家属的不理解,他说:“学员可以理解教员的严厉,但不能原谅他的浅薄。”丰富的知识储备积淀了深厚的理论素养,学员评价说:“张教员的课充满哲学思辨、蕴含人生感悟,从他的眼神中,我们读得出对真理的虔诚,看得到信仰的光芒。”

只要心中有太阳,别人就能从你这里感受到温暖。这个太阳,就是政治教员心中的信仰。两年前,正在南京大学读博的王爱娟教员参加导师主持的一堂国际安全研究研讨课,一位外国留学生发表有关南海问题的错误看法,她听后义愤填膺、针锋相对,从南海历史归属的追溯,到中国和平外交方针政策的陈述,到对西方某些国家种种混淆视听颠倒黑白错误言论的揭露批判,据理力争、不卑不亢,驳得对方哑口无言。后来,同学们都说她是一只“穿军装的刺猬”。

学员因真情感恩教员 教员因真情无私付出

“我们与真理同行,与学员同成长。”但对于教员们来讲,学员心灵的成长是他们最大的收获。青年政治教员与青年学员年龄相近、思维和行为方式相仿,既教书又育人,是学员健康成长的指导者,更是热诚做学员成长的贴心人。

前年底,大学理学院学员发起“我最敬爱的好教员”网上评选活动,得票前10名教员中,这个群体的教员占了5个席位。为何学员对政治教员“情有独钟”?翻看评选网站下方的留言,学员们的“刷屏”,让大家触摸到满满的正能量。

“隋倩教员是我们大伙儿的‘隋姐’,为了多花时间陪学员,她给刚上小学的孩子办理了全托,大家有什么心里话都愿意跟她聊。”

“那年,孙天威教员参加毕业综合演练,整天和学员摸爬滚打在一起。后来我们才知道,那段时间孙教员的母亲病危,他竟‘一拖再拖’,最后没能见到老人家最后一面。”

……

一个个动人的故事,犹如徐徐清泉注入学员心间,激起阵阵涟漪,引来无数点赞。

在大学理学院政研中心的成果室里,陈列着毕业学员沈志刚从部队寄给老教员周江陵的一张100元汇款单。沈志刚在信中写道:我把第一个月的工资分成三份,一份寄给爸爸妈妈,报答他们的养育之恩;一份捐给希望工程,用来回报社会;还有一份献给对我影响最大的老师,感谢为我引领了正确的人生方向。

学员因真情而感恩教员,教员也因真情而无私付出,他们用“年轻的心”,点燃了政治理论课堂的“火焰”。

“林中有两条小路都望不到头……属于我的这一条我要一直走到天涯……”新学员入学后的第一堂政治理论课,丁郁教员结合自己的新兵连经历,即兴唱起电视剧《中国霸王花》的主题歌《林中小路》。悦耳动听又饱含深情的歌声,一下子拉近了和学员之间的距离。

赵燕敏教员讲授《军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时,将教室布置成模拟法庭,由学员扮演法官、检察官、律师等角色,一场“官司”打完,课程知识点全部呈现在学员眼前。

育人岂止在课堂。这个群体经常“送学”到学员中间,他们与学员营连挂钩,结合党和国家重大政策出台、国内外重大事件发生以及学员军政基础强化训练、寒暑假返校、毕业分配等5个时机,通过参加连务会、班务会等形式,跟踪掌握思想动态,认真做好教育引导工作,被学员誉为成长路上“引路人”。

热爱源于情感,情感深厚了,才会爱得真实。这个青年政治教员群体,始终牢记习主席和中央军委的嘱托,用真心感悟真理魅力,用真情传播创新理论,用真爱教育感染学员,捧出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的确,学生遇到好教员是一种幸运,而教员们常说,他们的幸运是人生旅程中有如花的学生相伴,愿化春泥永护花。 

(责编:黄子娟、肖红)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