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郧西:红色土地书写扶贫攻坚新传奇
“红军长征过程中,红三方面军、红四方面军和红二十五军在长征途中先后来过郧西。”湖北省十堰市郧西县史志办主任李仁喜对于郧西的红色传奇,如数家珍。“而且郧西也是湖北解放最早的县。可以说,郧西是一片具有红色基因的土地。”
如今作为国家级贫困县的湖北郧西,一场关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攻坚新战役正在打响,这一片红色土地上正在续写着新传奇。
“通村公路拓宽了,接下来,我们要将村里的万亩石林和溶洞等旅游资源变现,让坎子山变成金山银山,让村民吃上旅游饭。”谈起村里的脱贫大计,郧西县湖北口回族乡坎子山村村支书魏登殿异常兴奋,他把眼光瞄准了村里拥有的独特资源,准备独辟蹊径,发展高山特色农旅产业。
说起魏登殿,整个鄂西北可以说无人不知。40年前他退伍回乡后担任了村支书,正是在他的带领下,一个无水、无电、无路、无房的国家级重点贫困村,变成远近闻名的先进村。魏登殿,也被称为“愚公支书”。
记者来坎子山村采访时,才切身感受到了这变化背后的不易和艰辛。
作为十堰市海拔最高的山村,这里被当地人称为“坐落在绝壁上的村落”。之前,村民要到附近的镇上办点事,早上天不亮就得动身,回来时天已是漆黑。如今,尽管通村公路进村,但进出村庄的曲折山路,仍让人感慨当年修路的艰险。
但这条公路的开通,在坎子山村村民看来,意义重大。“这条路是全村村民命运改变的开始,起码村民要卖羊时再也不用肩挑背驮下山了。”魏登殿说。担任村支书的40年里,水泥硬化路逐渐修到了每家每户的门口,魏登殿“干了一辈子修路的事儿”。
现在,一条宽约6米、长约35公里的出山大道让坎子山村实现了公路全覆盖。为了方便村里农产品走出去、游客走进来,目前村里还进行了道路拓宽和护栏修建工程。
如今,“坎子山”牌农产品商标成功注册,村里建起了800亩地膜覆盖的玉米基地,还种了1000亩圆白菜和1200亩土豆,这些高山农产品供不应求。
魏登殿算了一笔账:村里人均拥有3亩地,村集体还拥有2万余亩荒山可栽种经济林,村民只要勤劳能干,就不用犯愁脱贫。
魏登殿心里的这笔账,并非说大话。
按照“扶贫攻坚,产业当先”要求,郧西县政府已经筹措2亿元资金,建立产业扶贫基金,出台产业扶持政策和资金管理办法。今年全县已下拨产业扶持资金2564万元,做实到户产业项目3727个,到户产业扶持资金1340万元,发展产业扶贫示范基地159个,培植市场经营主体142个。
“这些措施进一步提高了贫困户发展产业的积极性,有效拓宽了贫困户增收渠道,起到了输血作用。”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王丽媛说,“郧西还是全国首批劳务输出工作示范县、全国农村贫困劳动力转移培训试点县,去年转移农村劳动力14.92万人,累计实现劳务收入41.02亿元”。
今年,广东、郧西两地还将重点合作建设郧西县深圳工业园,力争引进两家深圳企业入园,开展劳务协作助力精准扶贫。如今,武汉市也计划组织企业开发1万个岗位,安置郧西贫困劳动力就业,帮助郧西建设6家基层公共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平台。
“我们的精准扶贫从最贫困户扶起,实施精准帮扶,确保不落一人。”郧西县委副书记、县长张涛说,“郧西,具有红色基因,我们这一辈人,一定不会辜负历史,我们对打赢精准扶贫攻坚战充满信心!”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