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军事

裁减下来的红军指挥员如何面对整编?

2016年10月17日09:10 | 来源:中国国防报
小字号

长征:一路整编一路考验忠诚

——专访军事博物馆展陈研究部副部长刘中刚

刘中刚:军事博物馆展陈研究部副部长、副研究馆员,主要研究方向为红军长征史、抗日战争史。曾在《中共党史研究》《抗日战争研究》等杂志发表党史军史研究论文多篇,先后多次参与国家、军队重大主题展览的内容设计,参与多个全国全军学术课题的研究,出版专著1部。

红军长征,可以说是一路行军、一路打仗、一路整编、一路考验忠诚。今天,人民军队又一次面对改革大考。回首当年走过的路,我们如何像红军指战员那样正确对待编制体制调整?如何在改革大考中交出合格答卷?就此,本报记者专访军事博物馆展陈研究部副部长、副研究馆员刘中刚。

记者:红军长征时都经历了哪些主要的编制调整?

刘中刚:4路红军部队都在长征途中各自进行过若干次整编,会师后又进行了统一整编,涉及团以上单位的整编有10余次。中央红军经历的有黎平整编、扎西整编、懋功会师后整编、哈达铺整编、甘泉会师后整编;红四方面军经历了懋功会师后整编、甘孜整编;红2、红6军团经历了木黄整编、湘鄂川黔整编、桑植整编、甘孜会师后整编;红25军经历了蔡川整编、鄂豫陕苏区整编、江口镇整编、永坪会师后整编等,部队整编伴随了红军长征全程。

这些整编,有的是为了应对异常艰苦的行军作战,有的是与兄弟部队会师后整合力量,有的是在部队连续作战、大量减员的情况下调整兵力,确保战斗力。这些整编对完成战略转移任务、夺取长征最后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记者:长征途中的整编,实际效果如何?

刘中刚:整编大多收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例如扎西整编和甘泉会师后整编,前者成为四渡赤水这出战争活剧的重要因素,后者为取得直罗镇战役的胜利打下了坚实基础。并且,整编的效果不仅体现在打胜仗上,还维护了红军的团结。比如,甘孜会师后整编暨红二方面军成立,不仅使红2、红6军团成为党中央直接领导的一支战略力量,同时通过合编红32军增强了实力,挫败了张国焘拉拢红2、红6军团分裂红军的企图。

长征初期的整编大多是不得已而为之,比如湘江战役失败后的黎平整编,红四方面军南下受挫后的甘孜整编;长征后期,红军整编逐渐由“被动”向“主动”转变,呈现出未雨绸缪的态势,如中央红军的扎西整编、哈达铺整编。会师之后的整编,虽然从总体上来看是缩编,但整编的主动性、前瞻性却是越来越强。例如,中央红军和红四方面军的懋功整编、永坪整编、甘泉整编暨恢复红一方面军番号等。

记者:裁减下来的红军各部队指挥员如何面对整编?为什么出现了“干部团”这样的编制?

刘中刚:长征出发时,各路红军总计约18.6万多人,至结束时仅剩5.7万多人,不计途中扩红,长征途中的整编主要为缩编。因此,经常出现部队成建制压缩甚至撤销,许多中高级指挥员降级或转岗。面对这些矛盾,各路各级红军指战员都是坚决服从命令。当时,红军面对的是生死存亡,“改则生,不改则亡”,这一道理特别易于被广大指战员理解和接受,再加上信仰和觉悟,因此整编很少遇到阻力,很少有人考虑“个人利益”。

许多暂时无法安排岗位的部队指挥员,成为了“干部团”的普通一兵。“干部团”是一支极为特殊的部队,该团既要为红军培训后备干部,还要保证中央和军委机关的安全。行军时,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经常走在这支队伍中。“干部团”的指战员一边行军、作战、学习,一边随时准备重新带兵打仗,一旦其他部队因伤亡出现指挥员空缺,他们就马上顶上去指挥。广大红军指战员就是这样对待整编,接受党的考验。

记者:长征途中的整编,进一步加强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刘中刚:是的。虽然历经曲折,但最终实现了党中央对红军的统一领导、统一组织指挥。如果把土地革命战争前期全国各地红军与革命根据地的蓬勃发展比喻为星星之火,那么,长征就是将散落各地、如珍珠般的红军各部队串在了一起,成为一支中共中央统一领导的武装力量。长征途中有两份典型的电文,一份说“合则力厚,分则力薄”,一份说“红军统一,才利于中国革命”,这标志着经历磨难的中国共产党人充分认识到了“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重要性。这无论对当时的战略转移,还是对后来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甚至对全国解放后的社会主义建设,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记者:长征对今天的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有哪些重要启示?

刘中刚:红军长征告诉我们,面对大势,不主动作为、不积极改变自己就等于逐步走向消亡;迎接新的挑战,必须锐意改革、开拓创新。今天的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是在和平环境下进行的,有些人“生死存亡”的观念弱,“改则生,不改则亡”的紧迫感不强,加上利益关系的羁绊,判断力受到了影响。这是十分危险的,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不能等到战争打响甚至失败之后才想起来改革!

记者:面对国防和军队改革,新一代革命军人应当重点学习的红军长征精神是什么?

刘中刚:是对党忠诚。红军长征途中,有的人昨天是师长团长,今天可能当营长连长。许多中高级指挥员在面临降级、失去指挥权甚至脱下军装时,体现出了对党的绝对忠诚。红3军团是彭德怀一手创建、发展起来的,长征途中屡建奇功。但长征快结束时,为适应面临的实际情况,红3军团却在缩编中被撤销了番号,部队编入红1军团,由其他将领指挥,而提出这一建议的却是彭德怀自己。这样的例子在红军中有许多许多。

然而,在漫漫长征路上,最悲壮、最抱憾的还是那些编余途留的部队指战员,他们被安置在长征沿线打游击,绝大多数在后来的斗争中被打散,弹尽粮绝之后英勇牺牲,九死一生活下来的少数人也是流落异地,被人淡忘。这些指战员受命途留打游击时,明知前途险恶,但他们置生置名置利于度外,毅然决然执行命令,并且终生无怨无悔,实在可敬、可佩、可歌!

记者:是什么塑造了红军指战员坚决服从命令、执行命令的品格?

刘中刚:是他们坚定的革命理想信念,是他们的牺牲奉献精神!今天面对改革大考,我想提醒战友们的是,想想直面牺牲的红军指战员特别是编余途留长征沿线的红军指战员。与他们对比,还有什么个人顾虑放不下!作为革命军人,参军就是以身相许国家,入党就是以心相许党的事业。既如此,服从命令,听从安排,就是我们的天职。(彭况)

(责编:王璐佳(实习生)、闫嘉琪)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