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军事

一位转业军校教官的自白

2016年11月10日08:56 | 来源:解放军报
小字号

仲秋,作为30万大军中的一员,携笔从戎16载的我,脱下了戎装。

师之初,壮怀激烈。还记得曾慷慨激昂地站在江城军校讲台,在渴求知识的眸子里,我用书生意气挥洒青春,放飞梦想。怀揣对传道、授业、解惑的虔诚和敬仰,理想在一次次升华中沉淀,最终生发成“为兵师者育英才”的人生信念。在随后的岁月里,我见到,军校教官们秉承着“身正为师、德高为范”的崇高追求,经年岁、历日月,长期呕心沥血为共和国钢铁长城淬火砺钢,夯砖筑瓦。

谋之始,审慎虔诚。还记得曾秉灯夜读在机关岗位,在沟通协调、应对处置中,我不断砥砺能力素质、培塑奉献品格。一份份文件、一个个会议、一场场活动,晨钟暮鼓、星移月换,慢慢读懂了“战略参谋”这四个字的深邃内蕴。怀着对军事经略、政治运筹的学习和体悟,思路在清晰中宏阔,最终定格成“谋兵事者谋全域”的人生目标。在随后的岁月里,我见到,许许多多的年轻人常年在军队各级机关工作,在体系规划、顶层设计中为国防和军队建设殚精竭虑。没有掌声,没有鲜花,他们在加压中前行,在奉献中收获。

还记得在海防工程建设一线,我见过一群中国军人在南海艰苦的工地上挥洒汗水,用生命践行着“为打赢奠基”的铮铮誓言,一个叫刘向军的同志,凌晨3点倒在了工作岗位上,手头还有未竟的工程标书。还记得中国军医们用无私奉献彰显大爱情怀和人性光辉,海军总医院原副院长、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冯理达用一生兑现着“为人民服务”的庄严承诺,一个叫“党娃”的残疾孤儿在人民大会堂报告会上对“冯奶奶”的深情回顾,让多少人潸然泪下。而远赴非洲抗击埃博拉的解放军医疗队员们,在病毒肆虐中用大爱诠释着“生命守护神”的真谛,一个叫刘冰的年轻护士成为非洲孩子魂牵梦绕的“中国妈妈”。还记得一批又一批维和部队官兵,他们在异国他乡用生命铸就一座座撼人心魄的精神丰碑,不幸牺牲的李磊、杨树朋就是他们中年轻的兄弟……我很庆幸,我见过他们,聆听过他们的讲话,亲手用文字、图片、视频和很多人分享过他们军旅人生难忘的瞬间,他们曾经是、永远都是我的战友,是老百姓心目中永远的英雄!

难忘在亚丁湾的182天,波峰浪谷间,我见证了中国军人为国护航的赤胆忠诚。当一艘艘海盗船蜂拥而至时,编队官兵沉着冷静、断然出击,一次又一次成功维护了海上通道安全。在一个波涛汹涌的夜晚,一个叫吴灯亮的中士呕吐不止却目光如炬坚守岗位,在他心中一定有一盏信仰的明灯,指引着前行的航向。

一切过去皆为序章。在转业学习培训期间,我见到很多转业军人,有来自总部机关的参谋干事,有来自科研机构和院校的专家教授,有来自基层的营连主官,他们步履匆匆,但面庞始终洋溢着自信和坚定,面对人生新的抉择,没有丝毫慌张和彷徨。我知道,军旅岁月中,他们有辉煌的过去,有“当将军”的梦想,也有“为国捐躯,马革裹尸”的壮志,而这一切,都将随着夜阑更静,幻化作入梦而来的“铁马冰河”,嘹亮成“梦回吹角连营”的壮歌……

真的离开了。离开也许是最好的坚守。那天,在长安街一个国家部委门口,我见到一位刚转业的年轻干部,在进入办公大楼时,他情不自禁地向武警哨兵敬了一个庄严的军礼,就在那一刹那,我的泪水夺眶而出。那一习惯性的抬手,泄露了他对“军人”职业的尊敬和对军旅人生的眷恋。我知道,千千万万名转业干部将走上新的不同岗位,他们和这位年轻的军转干部一样,无论身在何处,血脉里始终流淌着的是红色基因,坚守着昂扬进取、为国奉献的精神高地,在新的平台上续写“再出发”的人生新辉煌!(周 勇)

(责编:邱越、闫嘉琪)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