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军事

68年来,历经5次重大调整改革,陆军第41集团军“塔山英雄团”矢志改革强军——

“英雄团”转型重塑再冲锋(国防视线·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进行时·陆军转型)

本报记者  倪光辉
2016年11月27日05:06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该团部分官兵参加“9·3”胜利大阅兵演练。
  黄 意摄

  这是一个传承了“长征精神”的英雄团队。

  1948年,面对敌人11个师的疯狂进攻,他们在塔山阻击战中像长征途中的先辈一样,忠贞不渝、英勇无畏,浴血奋战6昼夜,被授予“塔山英雄团”荣誉称号。

  这是一个不断开启“新长征”的进取团队。

  68年来,历经5次重大调整改革,他们顾全大局、严守纪律、勇当先锋,在从骡马化到摩托化、机械化转型的接续长征中阔步前行。

  在改革强军的新征程中,第41集团军“塔山英雄团”传人不改本色、不忘初心,向建设现代化新型陆军的目标发起冲锋,在打赢信息化战争的道路上实现战斗力的转型与重塑。今年7月,这支部队被陆军表彰为先进团党委。

  转型之战先在脑袋里打响

  两场演练,暴露出的问题让该团官兵警醒。

  一次演练,六连一班班长岳明亮在战斗中遭遇坚固碉堡,按照以往的习惯做法,他命令全班下车,机枪手和火箭筒手掩护,爆破手前出摧毁碉堡。

  本以为打了胜仗的岳明亮,却被团长守海兵的质问闹了大红脸:“如果通过信息系统呼唤炮火支援,至少可以避免6名战士‘阵亡’。”

  另一场演练中,手握特战、无人机、陆航等“十八般”武器,一名合成营营长在战斗中仍然采取传统的攻山头、拔据点的做法,艰难取胜。

  “要是在派出陆航火力突击的同时,特战分队机降到‘蓝军’后方,战斗能提前1小时结束。”守团长神情严峻地点评。

  “问题出在脖子以上,转型之战必先在脑袋里打响!”去年底,团党委带头深刻查找根源后感到,“改革既是对领导指挥体制的重塑,更是思维观念的革命。”随着一场群众性大讨论轰轰烈烈展开,陈旧观念的危害渐渐浮现出来。“以我为主就乐意,配合其他军兵种就不情愿”“每次到需要的时候才想起用新型作战力量,筹划作战时却常常疏漏了”……思想交锋中,官兵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必须紧盯未来陆军的转型方向,围着打仗搞建设,围着打仗带队伍,围着打仗评绩效。

  为了适应未来联合战场,该团专业训练突出针对性、区分专业性、强调实用性、把握融合性,着力培养“信息主导、联合指挥、作战研究、战略谋划”四种能力,引导官兵由专业素质的提高向联合素养的提升拓展。与此同时,他们按照“机动作战、立体攻防”的战略要求,优化作战力量编组,建立多维立体的侦察力量配系、扁平一体的指挥控制体系。

  突破“瓶颈”改变陈规

  新装备来了,相应的人员编制却没来……

  这件事让团里官兵犯难了一阵:2007年,该团由摩步团改为机步团,新装备陆续列装。本是件高兴的事,却不知“宝贝疙瘩”分给谁、谁来训、谁来管?

  “编制由建设需求牵引,有装无编但不能没人管、没人训!”团党委要求官兵不等不靠,先训起来。他们参照已换装单位的编制,将装备下达到分队,选拔骨干编设训练单元,由团领导分头带领攻关试训;采取“送出去学、请进来教”的办法,培养训练技术骨干。

  “有装无编”持续了3年,他们既按老编制练老装备,又按“预设编制”练新装备。3年后,新编制下达,与团队摸索的“预设编制”几无差异。

  换装转型,换的不仅是装备,还有理念。常说,一把尺量长短。在团里采访时记者看到:同年入伍、同乘一辆装甲车的同班战友秦国斌和易礼桥,渡海登岛400米障碍考核标准并不相同。

  “越障是机枪手秦国斌运动能力项的主要指标,却只是驾驶员易礼桥运动能力项的一般指标,因而两人的考核成绩被区别评定。”团领导解释道,这是他们构建能力评估体系带来的变化。

  过去,该团官兵几乎沿用同一个标准训练,按同一种模式培养。比如装甲步兵班的载员与乘员、机枪手与电台兵武装五公里越野要跑一样快,手榴弹投掷要投一样远……“一刀切”的训练标准导致官兵对自己应具备何种能力、达到怎样的标准反而并不明确,成长路径并不清晰。

  “部队转型,单兵的能力模型也要与时俱进。”该团党委在借鉴外单位成熟经验的基础上,构建了一整套涵盖各级各类人员岗位素质能力的评估体系。他们结合部队的使命任务、武器装备、岗位职责等因素,区分层级、年龄、专业制定评定标准,将能力指标数据化。团政委张勃告诉记者:“团队处在机械化、信息化复合发展的关键时期,必须靠创新驱动突破转型‘瓶颈’!”

  随着信息化新装备的列装,指控U盘、电子地图等“小物件”越来越多、越来越杂,而管理却缺乏明确规范。一次指挥所演练,团队因为少带了一个数据硬盘影响开设进程,导致贻误战机。“‘小物件’虽小,却是作战体系的重要一环。”团党委专门组织技术骨干攻关,探索出信息系统装备管理规范。

  3年来,该团坚持边换装边探索边规范,先后攻克了10余项制约战斗力提升的“瓶颈”问题,被集团军评为“指挥信息系统使用先进单位”,参加原广州军区指挥对抗训练考核总评排名第一。

  “唯愿转身,换来部队的转型”

  “崔副政委主动申请转业!”今年初,这条消息在该团传开了。团副政委崔金涛为何在这个节骨眼上提出转业?面对战友们的不解,崔金涛坦露心迹,逐年列装的信息化装备,让他越来越感到力不从心,脱下军装是他深思熟虑后的决定。

  离别之际,摸着熟悉的枪炮,这位老兵留下肺腑之言:“一个军人如果难以适应部队转型的需要,他对部队做的最后一个贡献,就是转岗!”

  “是什么激励着一茬又一茬官兵无怨无悔、不计得失?”该团政治处主任王英华说,“想来想去,还是团队从组建之初便形成的‘顾全大局、严守纪律、勇于牺牲、敢打必胜’的‘塔山精神’!”

  前几年,该团换装某新型步战车,但全团85%的官兵没有接触过新装备。为解专业人才匮乏之困,集团军将98名直招士官分到该团。而后,团里68名老兵主动让出班长岗位。

  “唯愿我的转身,换来部队的转型。”在全团军人大会上,七连四班原班长叶少华一语道出了老兵们的心声。叶少华从上等兵开始一直担任班长,曾在全军狙击手比武中打破纪录。然而,在部队转型发展中,叶少华感到自己落伍了,经过一番思想斗争,主动向连队递交退伍报告。

  改革大潮中,既有急流勇退,也有深情坚守。

  该团自动化站班长杨铭是集团军首批直招士官,和战友一起从无到有建起团装甲指挥控制体系,全团九成信息化骨干是他手把手教出来的,个人获得全军表彰。

  2013年,杨铭服役期满,地方同学许以他优厚待遇,妻子也希望他退伍,而此时他主抓的项目正在攻坚阶段。最终,他婉拒了同学,说服了妻子,毅然选择留队。

  “若为小利计,何必披征衣!只要部队需要我,干一辈子也愿意!”杨铭的话语掷地有声。 

  (付文武 周钰淞 李岸伟参与采写) 


  《 人民日报 》( 2016年11月27日 06 版)

(责编:王吉全、崔东)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