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军事

切实加强对权力的制约监督

2016年12月14日08:37 | 来源:解放军报
小字号
原标题:切实加强对权力的制约监督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明确指出:党内不允许有不受制约的权力,也不允许有不受监督的特殊党员。这就要求我们通过体制机制改革和法规制度建设,理顺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以及不同层级、不同环节权力之间的关系,优化权力结构和权力流程,使权力的内部制约和外部监督之间密切配合,使党内逐步形成一个前后衔接、左右联动、上下配套、系统集成的法规制度网络,形成一个自律与他律、自觉与规范相统一的体制机制链条,以便对决策、执行、监督以及机构、人员、行为实施全要素制约,对权力的运行实施全过程监控。

  理顺权力关系。从权力运行体系看,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是权力结构的基本组成部分,也是权力运行机制相辅相成的重要环节。如果说规范权力运行的根本举措在于法规制度建设,那么法规制度建设的核心在于科学配置权力,即将党内决策、执行、监督职能适当分开,并对决策、执行、监督机构在党内政治生活中的制约和监督关系进行科学定位。权力制约作为人们基于对权力的特性及其正负效应的认识而建立起来的一种关系,就是对权力的限制与约束。权力制约包含着分权和制衡两个环节。分权是权力制约的前提,其实质是优化权力结构与权力配置,使权力关系明晰化、制度化、规范化。制衡是权力制约的根本,其实质是通过优化权力配置和权力流程,实现职能分解、职权分工和职责分担,使权力体系中各权力机构之间、各权力机构内部不同部门之间、各权力机构不同层级之间、各权力机构与外部环境之间以及各权力机构运行的不同环节之间形成既相互制约和监督、又相互配合和支持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

  强化权力制约。党内各项法规制度,是强化党内权力制约的基本依据。运用法规制度对权力的等级、界限、效力和行使的程序、规则、责任等作出明确规定,使领导干部办事具有统一的标准、清晰的界限、既定的程序和明确的责任,以确保各项权力都在法治的轨道上合理运行。强化领导班子内部的制约监督,严格落实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制,科学配置领导成员的权力,构建副职分管、正职监管、集体领导、民主决策的权力运行机制。合理确定主要领导干部分管的事项、掌握的权力、负有的责任,减少主要领导干部对具体事务的直接管理,防止主要领导干部权力过分集中。实行分级设权,改变领导干部管理微观事项过多和权力运行缺少必要制衡的状况,明确规定各个层级的职权范围,严格按照权力层级开展工作。适当下移具体事项的管理权限,实行分级决策、分级审批、分级管理,形成“金字塔”型权力结构,尽可能让权力低位运行,使权力能够受到各方面的监控。优化权力流程,按照分段操作、流水作业的规程配置权力,合理划分资源密集岗位的权限,使审查与批准、决定与执行、承办与监管等权力相对分离,把制约的措施融入权力分段配置的全过程,使各项权力之间形成相互制约的链条。

  完善权力监督。党内监督是党保证自身肌体健康、保证管好用好权力、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的重要举措。党内监督的重点是党的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在权力体系内部,领导干部的权力行为要受到上级、下级和同级的监督,受到代表机关、专门机关的监督。在权力体系外部,要受到人民群众、民主党派、社会团体和新闻媒体的监督。领导班子内部要开展积极的思想斗争,使批评和自我批评成为党内政治生活的常态。与此同时,把党内各种监督力量有机统一起来,强化自上而下的监督、改进自下而上的监督、开展同级之间的监督;把党外各种监督力量有机整合起来,推进国家机关的法律监督、民主党派的党际监督、人民群众的民主监督、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使各种监督分工明确,步调协同,信息共享,优势互补,形成纵向贯通、横向联动,全面覆盖、不留空白的监督网络。

  (执笔:王寿林)

(责编:黄子娟、王政淇)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