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军事

中东格局重塑仍将继续“在路上”

2017年01月08日08:54 | 来源:解放军报
小字号
原标题:中东格局重塑仍将继续“在路上”

  2016年,“伊斯兰国”颓势尽显、摩苏尔战役进展顺利、伊核问题实现“软着陆”、大国博弈加剧……中东地区的一系列变化引人注目。2017年,中东矛盾仍将向纵深发展,“由乱到治”任重道远。今天出版的《解放军报》刊发文章《中东局势充满新变数》,为你解读影响中东局势的多种变数。

  这张1月7日的视频截图显示,在叙利亚阿勒颇省北郊阿扎兹市,人们离开汽车炸弹爆炸现场。据叙利亚媒体报道,阿扎兹当天遭到汽车炸弹袭击,目前已造成至少15人死亡、数十人受伤。 新华社发

  无论是后“伊斯兰国”时代“独狼式”恐袭的增多,还是伊朗核协议可能面临的反复,或是美国战略收缩背景下对“权力真空”争夺的加剧,2017年的中东形势都难言乐观——

  中东局势充满新变数

  ■田文林

  2016年,中东形势发生了一些引人注目的变化,包括叙利亚政府军收复阿勒颇、极端组织“伊斯兰国”接连丢城失地等。但总体来看,2017年,中东矛盾仍将向纵深发展,“由乱到治”任重道远。

  “独狼式”恐袭将明显增多

  刚刚过去的2016年,在国际反恐力量的合力打击下,极端组织“伊斯兰国”颓势尽显。在伊拉克,政府军和库尔德武装正在总攻摩苏尔,并且进展顺利。“伊斯兰国”失去这一在伊最大据点已是大势所趋。在叙利亚,政府军在俄罗斯等国支持下,已将“伊斯兰国”压缩到拉卡地区。从目前态势看,2017年,“伊斯兰国”可能将被彻底击溃。

  但不容忽视的是,“伊斯兰国”具有极强的意识形态属性,其动员和招募成员,很大程度上依靠的是意识形态的感召。因此,该组织的威胁不仅来自其所制造的恐怖活动本身,更包括极端思想的外溢。这便决定了该组织即使被打散,即使丧失其作为所谓“国家”的疆域和属性,仍可能化整为零,采取“独狼式”手段制造恐怖袭击。从这个角度看,中东地区乃至全球范围内的反恐局势仍然不容乐观。

  伊朗核协议或将面临反复

  伊核问题一直是美国制裁和打压伊朗的重要抓手,美国对伊政策也是观察美国中东政策走向的重要风向标。奥巴马上台后,美国急于战略东移,不愿与伊朗继续纠缠,因而最终于2015年7月促成伊朗核协议的达成,使历时多年的伊核问题最终实现“软着陆”。

  然而,美国当选总统特朗普的中东政策却与奥巴马大相径庭。特朗普一再声称反对伊朗核协议,称达成该协议“是个灾难”,并扬言上台第一天就将撕毁该协议。对此,伊朗针锋相对,扬言一旦美国撕毁核协议,将马上重启核计划。2017年,伊朗核协议的命运将充满变数。随着特朗普在中东加大投入,未来美国与伊朗对抗也将持续加剧,甚至不排除两国爆发更激烈对抗的可能性。

  填补“权力真空”争夺将加剧

  美国一直是中东地区最大的外部力量。近年来,随着美国在中东推行战略收缩,其对中东地区的控制能力日趋变弱。在此背景下,各国为填补美国撤出后的“权力真空”,相互间博弈和争夺不断加剧。

  在地区层面,沙特阿拉伯、以色列等美国地区盟友竞相推行进攻性的地区政策,以期在中东未来地区格局重塑中占据有利位置。从大国层面看,俄罗斯借美国战略收缩之际,不断在中东发力,并在叙利亚内战中抢尽风头。此外,俄罗斯还不断加强与伊朗、埃及、土耳其等地区国家的来往互动,尤其借土未遂军事政变拉拢土耳其,大有挖美国墙脚之意。2017年,随着特朗普上台,美俄互动模式或将日趋从对抗转向合作,但双方围绕中东问题的博弈仍会继续。

  中东国家经济形势日趋严峻

  中东国家在国际经济体系处于边缘地带。2011年的中东剧变,很大程度上便与这些国家经济状况的恶化有关。然而,历时五六年的中东乱局,使本就糟糕的地区经济状况雪上加霜,中东转型国家普遍出现资本外逃、外汇短缺、增长放缓、通胀加剧、失业上升等问题。在此背景下,恢复经济成为中东国家的当务之急。然而,实现这一目标并不容易。埃及、突尼斯等国经济恢复明显依赖外部刺激,如埃及创汇主要依赖旅游、苏伊士运河、侨汇等方面,但当前国际经济萧条使得相关国家创收越来越困难。

  对沙特等中东产油国来说,当前国际油价持续低迷,极大影响其外汇收入和财政收入。2016年,沙特财政预算赤字高达970亿美元。在可预见的未来,由于国际经济萧条、伊朗等国继续增产、页岩气产量上升等因素,国际油价上涨空间有限,中东产油国的经济和政局稳定面临新挑战。

  总而言之,2017年,动荡与冲突仍将是中东的主旋律,和平与发展依然遥遥无期,中东政治转型和格局重塑仍将继续“在路上”。

  (作者单位: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

(责编:黄子娟、白宇)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