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军事

联合作战概念、交战规则等悄然发生新变化

2017年02月14日08:14 | 来源:中国军网
小字号
原标题:“换了人间”的联合作战 - 解放军报 - 中国军网

写在前面

信息化条件下的联合作战,是一个不断被新技术新体制刷新发展的概念。当前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等新知新技的涌入,正呈现出自海湾战争以来所不同的新面貌。“一叶知秋”,“一叶”也可“障目”,当实践的脚步已经跨入新时代的春天,理论创新又怎能安守冬眠?本文的观点并非定论,但这种紧追未来的思考却是一个很好的探索,值得大力提倡。

放眼当今世界军事强国,在大力锤炼联合制胜能力的同时,其联合作战概念、交战规则和运行机理也在悄然发生新的变化。

作战云、认知控、战力圈——

构成联合作战新概念

信息化时代的联合作战形成发端于网络信息体系,其发展趋势是作战网络向“作战云”演进、指挥控制向“认知控”演进、兵力编组向“战力圈”演进。

作战云。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促使战场信息量呈指数级增长,指挥员、指挥机构的信息处理能力,以及单个武器平台的智能化程度,越来越不足以支持作战人员应对“信息海洋”冲击,“管道式”的端到端直连方式也越来越不适应对信息认知的新要求。专门负责信息汇聚、数据处理和分发共享的云信息中心——“作战云”应运而生。作战云的产生,把端用户从繁杂的信息处理工作中解放出来,专注于获取信息认知,为进一步激活和挖掘信息力提供了坚实平台。

认知控。相对于经验控,认知控建立在作战云的支持上,其关键点在于基于认知的作战任务规划。不同于传统战场上依靠指挥员经验对作战进行的概略设计,基于网络信息体系的联合作战,追求的是同一张态势图下的各作战单元的整体联动,注重的是各级各类指挥人员交互进行战场态势分析、判断和决策,作战人员利用作战行动预案、作战知识库和作战数据库,基于共同交战规则、共同信息流程、共同行动模型,获取共同的认知,对各作战单元在什么战场态势下、什么时间节点、实施什么作战行动,进行界定,避免各自为战、战力拧绞甚至产生误伤,实现依据战场态势变化即时行动调控。

战力圈。“战力圈”是动态调整的作战力量编组,实质是在作战目标导引、信息网络支撑、指挥决策控制的共同作用下,形成兵力兵器“战斗力攸关体”,即“侦控打评”闭环。基于网络信息体系的战力圈,与传统战力圈的最大不同,在于其构建的第一准则是信息效能最大化。其成员身份按作战需要相对区分,指挥员及指挥机构属于特别重要成员级,其信息发布形式以重点推送为主;云信息中心属于公众成员级,通过信息代理、信息托管、信息存储、信息计算、信息发布形式,为群内其他用户提供公共服务和定制服务;其他众多兵力兵器属于普通成员级,通过关注重要成员或公众成员的方式实现信息交互。

去中心化、信息赋能、时空统一——

适应联合作战新规则

网络信息时代,信息活动速度明显快于指挥活动、作战活动,产生以信息为脉络的“驱动轴”效用,打破了作战行动与战场态势间的“逆时间差”,带来网络中心向去中心化、谋略赋能向信息赋能、时空分割向时空统一的转变。

去中心化。网络信息时代,作战云迅速在战场成为主导,去中心化走上战场舞台。从运行机理看,作战云本身就是一种去中心化,无论是分布部署的信息平台,还是无处不在的智能化端用户,抑或是动态分配的计算、存储和软件资源,都为去中心化提供了支撑。在作战云支持下,战力圈成员由作战任务规划系统完成动态组合,作战中心处于不断调整变化之中,作战用户不必再过多去关注中心在哪里,只要连接作战云即可获取信息,至于从谁那里获取、怎样获取、获取什么,都自动产生。去中心化,不是没有中心,而是中心随作战进程不断调整变化,将大大提升应对体系破击的防护能力。

信息赋能。传统上的战斗力赋能以叠加方式展现,多是给战斗力带来一个新的生长维度,火力赋能、机械力赋能无不如此。联合作战信息赋能则不仅在战斗力维度上产生信息维,而且同时与火力、机动力、指挥力在速度和精度上紧密融合,解决战斗力在时间轴上的同时迸发问题,在能量轴上的冲突抵消问题,在思维轴上的统一认知问题,既有对兵力的机动和编组上的赋能,也有对兵器的反应时间和打击精度上的赋能,还有对指挥的精确高效和即时调控的赋能。

时空统一。尤如两个具有纠缠态的粒子,位置各异、相互依存、同生共逝一样,当信息传播速度与光传播速度趋于持平,“时”“空”这两个本处于不同维度上的平行世界,有了可实现即时穿梭的“风洞”,时空统一成为可能。联合信息环境构建起的信息活动空间,无处不在,使信息能够自由穿梭于信息世界、物理世界和认知世界,战力圈各用户由此达成一图共享态势、一网连接战场、一令联合行动,前方后方、主攻助攻、先发后发、节点末端之间的界限进一步模糊,时间和空间达成前所未有的统一,战争进入决胜于千里之外的“秒杀”时代。时空统一导致空间位置的重要性持续下降,时间的高效性持续上升,这也正是战场上“快胜慢”的根源所在。

汇聚、裂变、发力——

掌控联合作战新机理

基于网络信息体系的联合作战信息力的迸发,生成于汇聚、增值于裂变、释放于体系。

信息汇聚。网络具有高度复杂性,一个拥有64个作战单元的简单作战网络可能会有C264个(大约1844亿亿个)作战连接,如果没有科学高效的运作控制,作战网络就处于高度无序的混沌状态。连接的无序将进一步产生指数级的无序信息。信息汇聚,就是要瞄准打通网络信息从产生到利用的全程链路,依托网络信息体系为各作战用户提供统一的信息处理、服务和应用,将各类信息按统一目录、统一身份、统一格式、统一编址等作战要求运作起来,把图片、文字和视频等战场信息加载到同一态势图上,从战场态势、作战数据和专家知识库中筛选出高价值信息,从复杂性中找到真相,进而形成信息效能的积聚。

信息裂变。类似于核裂变效应,信息在网络的支持下,在联合作战行动的各类应用过程中,不断产生新的信息,后一波推动前一波,实现价值的指数级提升。这种信息裂变效应的产生,是一种非线性、可再生、波浪式的连续作用。信息共享的范围越广、程度越强、对象越准,产生的裂变效能也就越大,信息先于敌、信息明于敌、信息精于敌、信息准于敌等优势就越大。

信息发力。信息化战场上,新型武器装备具备了信息能力,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融合性和可靠性产生了质的飞跃,使战场态势的感知时间、指挥周期的形成时间、武器装备的反应时间由分钟级提高到秒级甚至毫秒级,兵力兵器的任务规划、打击行动的作战安排、后装保障的实时对接由概略设计转变为精确分工。正是在信息的有序流动和链接下,信息与火力、机动力融合产生了认知力、决策力和控制力等新的作战能力,战斗力的生成模式由“信息力+火力+机动力”的叠加,转变成为“信息力×(火力+机动力)”的倍乘,信息力的主导地位凸显。(杨耀辉)

(责编:邱越、闫嘉琪)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