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军事

善用“明日之兵”

2017年02月14日08:17 | 来源:中国军网
小字号
原标题:善用“明日之兵”

●思考如何运用明日之兵,现实物质基础条件不一定具备,但完全可以做到理念先行、知识先行、设计先行、实验先行,这往往影响甚至决定着未来排兵布阵的层次与效益。

一位军事专家曾讲:善用兵者,不但善用今日之兵,而且要善用明日之兵。

今日之兵好理解,即已经定型且具备战力,能够随时打仗的部队。作为指挥员,立足现实打胜仗,用好手上的今日之兵,是最起码最基本的要求。何谓“明日之兵”?似可用三句话来概述:今日之蓝图,明日之大厦;今日之幕后,明日之台前;今日之枝芽,明日之骨干。他们代表着军队的未来,预示着打赢的希望。自今日之始,谁把明日之兵看得清楚、想得明白,预做谋划、预置先手,谁就能在未来战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提到善用明日之兵,自然让人想起德国名将、“闪击战”创始人古德里安。20世纪30年代初,德国还没有一辆真正意义上的装甲车辆,更别说装甲兵部队了。当时已是41岁的古德里安,主动辞去国防部运输司参谋职务,到摩托营担任营长。他按照所学的装甲作战理论对营队进行重新编组,把钉有铁片、木板的摩托车当作坦克。窘迫时,干脆在纸箱上掏个洞让士兵顶在头上冒充坦克前进进行训练。谁曾想到,就是这样一支没有一辆坦克的营队,在古德里安的训练下,竟成了德军组建装甲师的雏形,成了创造新战法闪击欧洲诸国的孵化器。

当今时代,已与过去不可同日而语,善建明日之军、善用明日之兵已伴随着时代变革正日益紧迫地向我们走来。《第二次机器革命》一书如此开宗明义:“这是一个万物复苏、万物迸发、万物生长的时代。一年是一年,那是200年前;一月是一年,属于20年前;一天是一年,那就是现在。”《互联网时代》一书也提醒世人:“过去,对未来的判断是浪漫、是畅想、是大概;而今天,未来是真切、是具体、是行动。”进而言之,现代化的建军理念、用兵观念,必须重视对时间的超前利用,必须把明日之兵摆在今日之案桌上来布局、来筹划。有些事情,看起来很远,但如果不从现在抓起,到那时恐怕已晚了三秋。

人们常说,美军有三种形态,即现实中的美军,建设中的美军,观念中的美军。即便是观念中的美军,他们也绝不仅仅停留在“观念”里打转转,而是真正去做、认真去做;不仅军方在研用,也号召大众去开发。早在本世纪初,世界范围内无人驾驶技术尚未取得重大突破时,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就组织了一场无人驾驶汽车挑战赛,虽然最终设立的100万奖金无人认领,却起到了很好的引领和激励效应。到了2012年,DARPA又宣布了一项“自动机器人”挑战赛。参赛机器人围绕工具使用、机动性、感知、远程操控以及其他一些机器人领域长期就有的挑战展开角逐,应者众多,各显其能。这说明当世人还在研讨“机器人能不能上战场”时,美军已做好了“让机器人在战场大显身手”的准备。

也许有人要问,对于我们来说,明日之兵似乎还飘在空中,“善用”岂不是空谈?显然,这里有个科学的态度和方式方法问题。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曾经说过:“一个真正的天文学家,不必去思考昼夜长短、日月运动以及其他天体的任何事物。在建立真理时,考虑那样的事物是愚蠢的。天文学和几何学一样,如果我们要采取正确的方法研究问题,那就是把星空抛在一边。”研究天文学,不一定非要把眼睛盯在星空。同样,思考如何运用明日之兵,现实物质基础条件不一定具备,但完全可以做到理念先行、知识先行、设计先行、实验先行,而这往往影响甚至决定着未来排兵布阵的层次与效益。

当然,强调善用明日之兵,并不是贬低今日之兵的效用。只有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兼具二者的学识和素养,才是最佳的用兵取胜之道。(张西成)

(责编:邱越、闫嘉琪)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