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军事

永远的三十岁

黄传会
2017年03月15日06:07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三十岁,如上午九十点钟太阳;

  三十岁,似初夏正在拔节的稻穗;

  三十岁,人生正当风华正茂……

  然而,在不到半年内,张超与余旭两位天之骄子,却折翼蓝天,生命的刻度永远定格在三十岁——

  2016年4月27日。海军舰载机某部一个训练日。

  飞行员张超驾驶歼15战机,开始第六次陆基模拟着舰。飞机沿着标准下滑线,对准模拟航母甲板,先是后轮,接着前轮,相继触地。一切都与预想的一样,完美“着舰”。

  就在这时,飞机突然传来“电传故障”警告——这是歼15最高等级故障,一旦发生,意味着战机将失去控制!

  此时,时速超过二百四十公里的战机,机头急速上仰,尾椎蹭在地面,瞬间火花四溅。按特情处置规定,飞行员可以立即跳伞,弹射手柄就在手边,只要一拉就能弹出。然而,张超没有拉,而是竭尽全力将操纵杆推到底,牢牢把定,试图把上仰的机头强压下去,挽救这架造价数亿的战机。机头还在上仰,巨大惯性下,飞机骤然离地二十多米。万般无奈之下,张超拉动弹射手柄,“嘭”的一声,连同座椅弹射出舱。由于高度太低,弹射角度太差,救生伞尚未打开,张超重重摔向地面。紧接着,飞机轰然坠地,燃起熊熊大火。

  从飞机突发故障到坠地,短短四点四秒。在这生死一瞬间,张超“推杆”,制止机头上扬。正是这个选择,使他痛失跳伞自救的最佳时机,倒在距离梦想咫尺之遥的路上——再飞七个架次,他将实现“上舰”的梦想,成为一名真正的舰载机飞行员。

  半年后,2016年11月初,第十一届中国(珠海)航展。

  伴随着巨大的引擎轰鸣声,六架红、蓝、白三色涂装的歼10表演机分别以单机、双机、三机编队依次直入云霄。俯冲、盘旋、开花、滚转、筋斗……八一飞行表演队精妙绝伦、气壮山河的精彩表演,引起现场观众一片欢呼。

  战机返场,飞行员摘下头盔,取下墨镜,观众惊奇地发现,其中两位是女性。驾驶2号机的是表演队中队长、歼10首批女飞行员余旭。这是中国空军首批歼击机女飞行员驾驶歼10战机,首次在中国航展亮相。目前,能飞三代战机的女飞行员,中国仅有四名。

  一身戎装的余旭难掩女性的柔美,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话语干净畅快:

  “‘挑战自我,迎风远航’是我的座右铭。飞行表演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自己最好的得分永远在下一次。”

  孰料,几天后的11月12日上午,在部队一次例行的训练中,飞机突遇险情,余旭壮烈牺牲……

  选择飞行,便选择了使命;

  选择飞行,也选择了风险和挑战。

  2012年11月23日,海军舰载机飞行员戴明盟在辽宁舰“惊天一着”,让张超血脉贲张。三年后,戴明盟遴选新舰载机飞行员时,张超第一个报名。此时,张超已有十年飞龄,飞过八种机型。

  打量着眼前这个小伙子,戴明盟笑了:“部队还没开始动员呢,坐不住啦?”

  张超急切地说:“做梦都想飞‘飞鲨’呢!”

  戴明盟没有给他“加温”:“小伙子,你知道这里面的风险吗?航母舰载机与你现在飞的区别极大,要求极其苛刻,你再好好想想!”

  张超当然知道,舰载战斗机飞行员的风险系数是航天员的五倍、普通飞行员的二十倍。上世纪九十年代,某大国十年间就摔掉一百零五架舰载机。他像是在立军令状:“我知道有风险,但要干就干最难的,要飞就飞舰载机。”

  张超作为“插班生”改装歼15,他必须用其他飞行员一半的时间,完成所有改装任务。

  从原来的“着陆”到现在的“着舰”,虽一字之差,却是一次操纵习惯的颠覆,更是一场飞行理念的变革。几百小时的模拟器训练飞行,几百小时的理论课程,近百小时各种航空求生和自救课程,还有多架次的海上着舰训练……没有节假日,有点时间就泡在模拟器上,困了就抱着模拟器眯上片刻。同室战友,多次听到他在梦中念叨“对中……看灯……保角……”

  海上超低空飞行,是歼15战术训练中的难点,在离海平面不到三十米的高度,海天一色,以时速八百公里高速飞行,风险很大,但隐蔽突防能力极强,犹如勇猛的飞鲨腾浪而起,给敌人致命一击。张超求战心切,最早完成了这个飞行课目。

  陆基模拟着舰训练,是舰载机飞行员最难却又必须通过的科目。它需要飞行员驾驶“飞鲨”在与辽宁舰一比一的着舰区,连续多次进行陆基模拟着舰。航母虽然是个庞然大物,但驾机从空中看,却像海面上漂浮着的一片树叶。着舰区域就更小了,驾驶战机精确地降落在阻拦索之间,好比百步穿杨。

  轻易不表扬部属的戴明盟夸奖张超:“别人用了十几个月完成改装训练,你只用了半年。小伙子,飞得不错嘛!”

  相比于世界军事强国一百多年的航母舰载航空兵发展历史,中国海军舰载航空兵只能算是“小学生”。张超与他的战友们在奋力直追!

  余旭是个爱美的川妹子,一度曾经想学跳舞,因为学费太高而作罢。后来,又有过报考民航空乘的念想。2005年,她正在读高三,听说空军招女飞行员,激情涌动,立即报名。经过万里挑一的筛选,十九岁的余旭幸运地成为新中国空军第八批女飞行员。

  四年航校生活,余旭每天都要面对挑战:理论不过关淘汰,技能不过关淘汰,反应速度慢淘汰……她在日记上写着:“不管学习、训练多么艰难,我从来没有退缩过,我觉得自己的青春是无悔的。”

  2009年,空军首批十六名歼击机女飞行员以全优成绩完成学业,正式编入作战部队,余旭是其中一员。同年,她驾驶战机,在国庆六十周年大典中飞越天安门广场,接受祖国和人民的检阅。

  凭着执著的追求和一股拼劲,余旭创造了奇迹——2012年7月29日,她驾驶歼10战斗机起飞,成为中国首位驾驶该机型的女飞行员。余旭自豪地说:“军队花大力气将我培养成为一名歼击机飞行员,我要一直飞下去。”

  两年后,余旭再创纪录,成为中国首批驾驶歼击机进行公开特技表演的女飞行员。余旭所在的八一飞行表演队,一次表演一般为二十八分钟,通常要展示二十四个动作,其中不少高难动作要求飞行员必须承受超越七个G以上的负荷(即承受身体七倍的重量)。单单“双机绕轴滚转”这个动作整套做下来,相当于在一分钟内搬了近四百公斤重物。难度最大的“水平开花”动作,编队的最小间隔只有三米,突然四散分开,稍有不慎,极可能相撞。

  超强度。高难度。每次特技飞行表演,余旭都是“在刀尖上跳舞”。

  余旭懂得,飞行表演的本质是飞行训练,是对飞机性能的追求、对人体和飞行极限的挑战。飞行表演是一国空军人才素养、装备性能、训练水平等各项指标的直观体现,它有助于发掘人与装备的潜能,提高作战实力。只有中、美、俄等大国使用第三代战斗机,以充分接近实战。这是大国空军的风采和尊严。

  每一次飞行就是一次战斗冲锋;

  每一次升空便是一次生死考验。

  有人曾问余旭:“难道你没想过危险?”

  余旭回答:“因为我是一名军人。”

  张超和余旭同为三十岁,正处于生命最美好的时期。他们的壮烈牺牲,带给人们的是撕心裂肺般的痛苦和绵绵不尽的缅怀。

  “余旭妹妹,你让我们心疼,天上那么冷,你可要多穿衣服,别迎着风。”

  “从来就没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为我们负重前行!”

  “长空利剑一枝花,羽化彩虹泣万家。不让须眉展奇才,今有木兰世人夸!”

  “为我国航母舰载机事业牺牲的英烈张超点赞!”

  “超哥,你是真正的男子汉!”

  “实现中国航母梦,道路崎岖不平坦!”

  数以千万计的网友在为张超、余旭的网上灵堂献花……

  在张超和余旭的身上,我们不仅看到他们宏伟抱负、远大理想,更看到他们脚踏实地、不畏艰难,披荆斩棘去实现这一理想的自我牺牲精神。因为他们深知,穿上军装,就注定与生死考验相伴;选择军人职业,就意味着直面牺牲奉献。

  在缅怀张超、余旭的同时,我们不由得想起镌刻2016年日历上更多的青春面孔:申亮亮、杨树朋、李磊、刘景泰、程俊辉、刘质宏……他们为了祖国安全血洒长空、为了人民安宁献身排雷、为了保护战友生命捐躯洪流、为了和平事业牺牲海外,以自己的赤胆忠心和英勇无畏,诠释了一个厚重的词语:牺牲精神。

  生命无价,牺牲纵然令人悲恸万分,但强军路上,没有捷径可走,强大的国防不仅需要东风D41、需要辽宁舰、需要99式坦克,更需要像张超、余旭这样的英雄,抛头颅、洒热血,用铁血铸就坚不可摧的国防精神!

  张超牺牲后,一位海军航空兵飞行员写的帖子《海军飞行员亲述:我们为什么会掉飞机?》,在网上热传:

  ……

  离地三尺险。经历过见证过这些事故,我不能说自己内心没有一丝忧虑。

  可是谁也不能为了安全而放弃对战斗力的追求。战斗机飞行员是为了赢得战斗而生,安全并非首要考虑,甚至经常要冒险去突破战斗力极值。

  经历过那么多生死,如果你问我还会飞吗?我只想说,战斗机飞行员最害怕的不是训练场上的坠落,而是害怕在战场上坠落于敌人的机翼下。

  请相信从最残酷空中格斗中走出的海军战斗机飞行员。

  永不退缩,永远飞翔!


  《 人民日报 》( 2017年03月15日 24 版)
(责编:王吉全)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