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军事

边关餐桌,何以从单调走向丰富?

2017年03月27日08:22 | 来源:中国军网
小字号
原标题:边关餐桌,萝卜白菜土豆“老三样”缘何渐为配菜

  走马边关,以往战友餐桌上的萝卜、白菜、土豆“老三样”逐渐变为配菜,鸡鸭鱼肉应有尽有、“赤橙黄绿青蓝紫”的新鲜蔬菜已成为官兵餐桌上的“主角”。

  边关餐桌,何以从单调走向丰富?

  ——就“高海边无”部队推进“菜篮子”工程建设军委后勤保障部军需能源局负责人答记者问

  写在前面

  新鲜蔬菜,本是人们餐桌上必不可少的食物,但由于蔬菜的种植受到季节、气候、地域等自然条件的限制,特别是地处高原、海岛、荒漠等边远艰苦地区的边防部队,完全依赖社会化保障有难度,一直以来,四季能吃上充足的新鲜蔬菜就成为一种奢望。

  能不能彻底解决这一问题呢?先来看两组镜头——

  几年前,科幻影片《火星救援》曾描述了“一位植物学家在火星上成功种植土豆”的情节。基于火星与地球土壤成分相似的科学原理,植物学家运用高科技手段成功制造出氧和水,并在确保棚内温度、湿度恒定的基础上,实现了种植“突破”。

  有趣的是,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一位美国科学家便在由登月宇航员取回的月球土壤上,种出一颗莴苣。这位科学家的分析引人深思:“受益于科技生产,种植可以不再受自然环境限制。”

  由此观之,先进的农业科技手段可以改良蔬菜种植的土壤成分、蔬菜生长环境以及储存条件,而合理的育种、栽培、施肥灌溉技术则可以扩大种植面积、提高育种能力、增强蔬菜抗病防灾能力,从而提高蔬菜种植的产量、质量,让更多蔬菜品种能够在高原、高寒、戈壁地区的一座座新型温室大棚中呈现出“长势喜人”的景象。

  文昌卫星发射基地因地制宜开展肉牛饲养。王利军摄

  令人欣喜的是,随着国家经济建设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各级领导机关对边防建设投入力度的不断加大,借助军民融合发展向科技要保障力,已成为边海防部队解决“吃菜难题”的主要手段——

  从“新型冬储菜窖”到“太阳能日光温室”,再到“四防”岛礁种植大棚;从“太阳能供热系统”到“热空气地下传导技术”,再到“智能雾化立体栽培技术”,“科技魅力”在驻“高海边无”地区部队生活保障中的作用日益显现。边海防部队已初步形成种、储结合的鲜菜供应保障格局,科技生产让边关战友餐桌上四季有“绿色”、餐餐有“绿色”,真正实现了由单调走向丰富。

  我们相信,向科技要保障力作为科技兴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千里边海防建设中将结出更加丰硕的成果;而战士餐桌的“绿色”与丰盛,必将带来戍边、执勤能力的“水涨船高”。(陈小菁)

(责编:王璐(实习生)、闫嘉琪)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